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思考> 正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思考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1-14 10:41

本文摘要:【摘要】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发展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新媒体和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改善当前国防教育的薄弱环节。 高校应积极把握新媒体在国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主动借力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提高高校学生和国防

  【摘要】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发展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推进新媒体和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改善当前国防教育的薄弱环节‍‌‍‍‌‍‌‍‍‍‌‍‍‌‍‍‍‌‍‍‌‍‍‍‌‍‍‍‍‌‍‌‍‌‍‌‍‍‌‍‍‍‍‍‍‍‍‍‌‍‍‌‍‍‌‍‌‍‌‍。 高校应积极把握新媒体在国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主动借力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提高高校学生和国防教育教师的媒介素养,完善媒介信息监管机制,不断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和机制,培养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媒体 高校国防教育 路径机制创新

中国信息安全

  引言

  据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 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占比94.1%; 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31亿,占比80.9%[1]。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新媒体与人们生活日益紧密的时代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此背景下的高校国防教育现状、新媒体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探索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和机制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形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更高要求,高校国防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1高校学生思想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多是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加之我国总体和平的繁荣发展态势,部分学生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且市场经济环境下“利己主义”的盛行,难以避免当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

  部分学生将军训视为折磨而非历练,思想上就否认其必要性,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也只看作形式主义,签到拍照即可,对高校国防教育在观念上缺乏根本的认知。

  1.2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手段主要是依靠新生入学军训、思政课堂。 且因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将国防教育作为考试课目。 导致只注重理论学习和书面成绩的情况出现,课堂上教师授课,忽略了实践行为和实际效果,学生疏于实践和思考,缺乏行为和思想的碰撞,理论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国防教育课堂的实际效果就难以起到长效作用。

  1.3教育体系不够完整。

  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机构是校武装部和保卫处两个职能部门二合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二合一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需要,工作中存在权责混淆、追踪和评估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缺乏连贯性[3]。 当前,高校大多都对军训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军训工作都颇有成效,但是许多高校在军训工作结束后便忽视了国防教育,缺乏后续常态化机制,国防教育难以深化。

  1.4被动适应新媒体进程。

  部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形式跟不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PPT授课为主,课件长期重复使用,虽然很多教师都采用视频资料进行扩充,但教师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明显还存在不足,将传统的文字、视频资料等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仅仅实现了客观上的“+互联网”,无法发挥出新媒体的整体和叠加效益。

  二、新媒体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开辟一个新的战场,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4]。 可见,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帝国文化主义的主战场。 而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民族主义也有了新的变化,民族主义和网络逐渐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5]。

  高校国防教育是民族主义的有效载体,是培养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网络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也逐渐显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新媒体有利于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辐射力。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人们应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即时的传播交流,获取海量信息。 通过新媒体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既可展现内容的丰富,又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全天候”获取信息,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呈现和效果辐射将在新媒体的加持下逐渐增强,深入到高校学生的工作生活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效果。

  2.2新媒体有利于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力。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将用户用一种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方式连接起来,无论是有直接联系还是有间接联系的用户,都有可能通过社会网络的关系链条,对他人产生影响[6]。

  高校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强,“万众皆媒”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不再是以往的片面说教和宣传,通过传受双方的积极互动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辐射将国防教育变成学生们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活动,持续的产生深层影响力,对于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长效作用。

  2.3新媒体有利于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制度方法。

  新媒体具有技术性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和5G、VR/AR/MR、AI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演进,技术与人们生活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 通过发挥技术的创新优势,改变国防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互动,变传统课堂为智能教学,高校国防教育将会在技术赋能下收获无限的可能与强大的效果。

  2.4新媒体有利于高校国防教育在挑战中成长。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和无屏障性,网络身份的匿名性、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形形色色的国内外网络信息的呈现,新媒体环境俨然成为一个“全新的战场”,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决定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化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必然之路,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要在新的环境下生根发芽,以应对复杂文化价值观的挑战,打赢网络新媒体这场“阵地战”。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思考

  习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7]。 这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创新开展国防教育指明了方向,基于高校国防教育薄弱环节和新媒体的优势作用,目前应着力于以下方面。

  3.1加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

  当前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处于自发状态,对于网络中出现的海量信息多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的思辨能力,往往是通过媒介接触经验逐步提高媒介素养。 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媒介素养,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必要工作。 例如英国教育部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就将媒介素养纳入到正式教学课程之中,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3.2完善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

  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应当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这需要具备较好的媒介素养。 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军事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兼顾教学进度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事,运用新媒体技术考察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将教师培训和学生体验结合,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完善的高校国防教师培训制度。

  3.3完善媒介监管制度。

  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环境的有效监管也是高校国防教育成效的必要保障。 一方面各级部门和传统媒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保证信息的公开、渠道的畅通,及时有效的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新媒体的法律和制度管理。 网络空间的维护和治理既需要整个社会媒介素养的提升,也需要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惩戒,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信息环境。

  3.4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一是要将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例如开展各种国防文化活动、日常性宣传等。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优势‍‌‍‍‌‍‌‍‍‍‌‍‍‌‍‍‍‌‍‍‌‍‍‍‌‍‍‍‍‌‍‌‍‌‍‌‍‍‌‍‍‍‍‍‍‍‍‍‌‍‍‌‍‍‌‍‌‍‌‍。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中国信息安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3.5创新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国防教育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要善于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实现教育和科技的交融、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型,为国防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态环境,例如借力“观察者网”、“局座召忠”等优秀资源。 将国防实践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学生“自发”作用,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互动进行国防教育,取代单纯的纸面教学,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且融合创新不应局限于当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目前5G技术迅速发展,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的赋能也将会带来颠覆性的应用场景和教学模式的重构,未来的国防教育将穿越时空的限制带来直观的临场化体验:“身在军营”或是“硝烟弥漫的战火中”。

  参考文献

  [1]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4月,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2020 年 4 月28 日.

  [2]张晓迪.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18.

  [3]仲伟邦. 浅谈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610-612.

  [4]逯海军, 杨志强. 网络文化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的战略地位[J]. 中国信息安全, 2014, 000(006):33-37.

  [5]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4):27-36.

  [6]彭兰.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7]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作者信息:

  钟宏宇(一作)

  胡溢鑫(二作)

  董国钢(三作)

  田州(四作)

  通讯作者:周方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