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美育旨在培养人的眼光,通过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个学科和实践生活后形成的综合性教育。美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农村中小学的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
摘要:美育旨在培养人的眼光,通过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去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个学科和实践生活后形成的综合性教育。美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农村中小学的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帮助广大农村中小学提升美育的资源开发和教学实施水平。
关键词:美育;综合素质;农村中小学;个体发展
1.农村中小学美育实施现状
美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长期封闭在校园里的广大中小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让他们的学习变成一种充满快乐和探索精神的成长之旅,同时又提高了他们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将来的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根据笔者长期观察,美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不够重视。很多基层农村中小学仅仅把高考和中考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语数外”称为“主科”,其他科目称为“副科”,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等涵盖美育的课程视作可有可无。由于师生都不重视,实施美育的条件就得不到保障,要么缺少硬件,要么缺少时间。
第二缺少专业的师资。由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很多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就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美育相关课程缺少专业教师教授。这些学校的美育教学要么由一些教学能力差的教师担任,要么由一些马上要请产假的女教师担任,要么由一些离近退休的老教师担任。再加上学生素质不是很好,因此,美育难以落到实处,往往有名无实,很多时候只是写在课表上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空壳”。
第三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美育课程虽然在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推动下走进了课堂,但是不考试,领导不重视,从而导致部分任课教师随心所欲,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跟着应付,最终一无所获,甚至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上自习做作业,部分美育相关课程变相成了“自习课”。
2.农村中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第一理念错误。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农村很多地方,不论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还是学生本人和家长,大家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故步自封。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然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在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导向下,学校和学生无形中将所学课程划分为所谓的“主科”和“副科”,“主科”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剩下的其他科目就是“副科”。
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期望和评价也只聚焦在两点上,一是考试分数,二是升学。这样一来就促使学校区别对待学科课程,片面追求“主科”考试分数,忽视甚至尽量压缩其他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数。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全面身心发展,唯成绩是问,对没有纳入升学考试内容的学科,即不关心也不支持,甚至持反对态度,认为学习美育相关课程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将来升学、考大学。
第二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中小学和家长虽然认识到了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概念模糊、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美育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有着特定的课程目标和实施领域。中小学进行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现、培育、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虽然有着非常清楚的界定,很多农村中小学在美育实施过程当中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简单地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就是音乐、美术和体育,个别人甚至把美育等同于美术这门课程。
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简单地将美育理解为各项活动大荟萃,将校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团队活动、主题综合活动课等各项学校活动均看成美育,认为学生蹦蹦跳跳动起来就是追求美和创造美;还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将美育异化为学科外的科普性知识,认为探究自然真相就是追求美和创造美,完全背离美育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宗旨;一些农村中小学甚至完全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美育课程,混淆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价值。
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很难处理美育跟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也就无法确立美育的独立目标,最终也就不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实施美育。实际上,真正的美育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包括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和美的教育等。它几乎涵盖中小学教育的所有学科,以及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第三教师素质跟不上,管理缺失。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美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它顺应时代潮流,根植于学生身心发展,专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内容综合开放,往往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要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和探索知识的能力,组织和协调各种活动的能力,等等。但是过去培养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对所教领域有专长,很少能涉猎其他学科,知识面狭窄,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通才”要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由于接触面受限,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知识结构单一,探究、指导、协调和组织能力差。师资的现状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矛盾进一步加剧。第四硬件跟不上。美育的良好开展往往需要具备较高的条件。
比如,音乐教学所需要的乐器、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必备器材等。可是有的农村中小学连正常的教学经费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花钱投资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网络等内部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但是有的农村中小学至今连个像样的计算机教室都没有;劳动技术教育需要实践基地,可是有的农村中小学就几个老师加几十个学生,出了校门就是农田;至于专业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器材活动室等,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更是只仅仅停留在电视画面当中。因此,农村中小学的美育开展是难上加难。
3.根据农村中小学美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具体对策
(1)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创设生态美育和人文社会美育
第一从自然生态中寻找农村中小学美育资源。农村不仅有着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物产,而且有着流传已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些都是农村中小学生开展美育的资源。因此,从自然生态中寻找美育资源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让生态美育成为学校美育的有机组合部分。
第二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农村中小学美育资源。美育自始至终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从观察周围生活的现象开始,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出颇具价值的美育资源。
第三从自我成长中探寻农村中小学美育资源。美育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成长是多方位的,既有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有生理健康和心灵情感的教育;既有社会大环境法律法规的制约,也有个人兴趣特长的发展。从学生个人自我成长历程中探寻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形成美育的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发展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形成较为鲜明的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形成富有个性的校本教材。
(2)加强美育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
美育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学科和每一节课当中,农村中小学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重视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积极挖掘和开发学科中的美育资源,学会见缝插针,把美育渗透在教学内容的一点一滴中和教者的一言一行中。要深化课堂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美和追求美的激情,寓教于美。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教师要在课堂中扎实普及美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辨析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以及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美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缩小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差距,给农村中小学的美育发展插上了翅膀。农村中小学生尽管知识面和接触面窄,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拓宽他们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带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精美图片和视频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展示给他们。学生们通过观看和回味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同时,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美和追求美,可谓一举两得。
(4)充分利用其他现有的硬件设施发展美育
近年来,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跟以前相比,得到了极大发展,甚至产生了质的变化。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这些功能室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基本都不利用,利用率极低。这正好给美育提供了契机。学校可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和课后活动时间,将这些功能室对学生开放,指派专人管理,让学生在这些功能室里自由自主地搜集资料、读书看报和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这正好符合美育的初衷——专注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提高,服务于其他学科发展。
(5)通过学校艺术体验活动来实施美育艺术体验活动是实现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分别建立音乐、美术、体育、文学、摄影、书法等社团或者兴趣小组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通过培养特长生的方式,达到“由点及面”的示范效应。也可以通过不定期地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会和书画展等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美育实施活动,鼓励并奖励他们,给他们搭建一个创造美和欣赏美的平台。
(6)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拓展美育
新一轮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来拓展美育。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郊游、远足和游览名胜古迹,或者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和科技馆等活动,增强学生感知自然、感知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另外,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中小学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到猪舍牛棚,结合书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操作技能,实现学校美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整合。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有知名度的民间艺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美育,让他们定期到学校开展知识讲座和作品展览,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7)通过树立榜样人物来加强美育一个地区的学校往往是该地区道德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学校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引领当地民风的责任。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学校除了表彰“三好学生”和“模范班干部”之外,还可以通过表彰“师德标兵”“助人为乐之星”“感动XX”,树立一些道德模范人物,加大宣传力度,在师生中构建追求“心灵美”的奖励机制,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参考文献
[1]孙文霞.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做好中小学美育评价的有效探索[J].新课程,2021(38).
[2]李骏翼,高登科.农村中小学美育的“不可能三角”与发展路径思考[J].美育,2021(04).
[3]吕淑芬.新时代新美育新要求——新时代中小学美育之我见[J].吉林教育,2021(Z6).
作者:李阳甘肃省泾川县丰台镇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