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台州市水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正文

台州市水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4-24 16:07

本文摘要:浙江省台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红火,尤其设施果业、品牌建设、果品加工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流失、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 浙江省台州市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水果生产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当地盛产柑桔、杨梅、枇杷等水果,是世

  浙江省台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红火,尤其设施果业、品牌建设、果品加工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流失、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

水果产业

  浙江省台州市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水果生产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当地盛产柑桔、杨梅、枇杷等水果,是世界宽皮柑桔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也是东魁杨梅的始祖地。

  一、发展现状

  (―)生产现状

  据台州市特产部门统计,2019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8.57万hm2,产量104.9万t,产值65.1亿元,均居全省首位。其中,柑桔面积3.15万hm2、产量53.1万t、产值20.5亿元;杨梅面积2.95万hm2、产量27.6万t、产值24.5亿元;葡萄面积0.71万hm2、产量13.1万t、产值10.6亿元;枇杷面积0.42万hm2、产量5.0万t、产值3.9亿元;桃面积0.43万hm2、产量5.3万t、产值2.6亿元;梨面积0.32万hm2、产量3.4万t、产值1.1亿元。柑桔、杨梅和枇杷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柑桔、杨梅、葡萄等三大水果产值占全市水果产值85.4%,主导产业效益明显。

  (二)产业优势与特点

  一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区域优势不断增强。近年来,台州积极引选优新水果品种,每年新发展水果超过0.13万hm2。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及杂柑类柑桔比例逐年提高,中晚熟温州蜜柑和摱桔种植面积不断调减,杨梅、葡萄等高效益水果发展迅猛,蓝莓、猕猴桃、樱桃等新兴水果开始起步,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全市已建成临海蜜桔、仙居杨梅、黄岩本地早、玉环文旦、路桥枇杷、温岭大棚葡萄、天台蜜梨等一大批优质水果基地,产业逐渐向优势区域集聚,已形成柑桔、杨梅、葡萄等数条优势水果产业带,区域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设施果业蓬勃发展,产业增效明显。据统计,全市设施水果栽培面积1.31万hm2。其中大棚葡萄0.67万hm2,设施化程度高达96.9%,大棚双顶膜覆盖栽培的葡萄最早4月底即可上市,全省最早,单产效益在万元以上;柑桔设施栽培面积0.34万hm2,全省首个智能温室栽培的柑桔6月底即可上市,延迟栽培使春节前后仍有鲜果挂树,增效明显;设施枇杷3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较其他地区露地栽培的提早上市2个多月,全省最早,平均收购价30元/kg以上。

  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斐然,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注册水果商标2000多个,有11个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4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获浙江省著名商标22个,拥有“中国特产之乡”9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临海蜜桔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2017年全市有4个品牌柑桔、3个品牌杨梅和2个品牌葡萄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柑桔”“浙江省十佳杨梅”“浙江省十佳葡萄”,获奖总数为全省第一。四是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优良品种的开发与引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据统计,全市推广新型农作制度1.24万hm2,水果避雨栽培0.85万hm2,套袋栽培0.65万hm2,疏花疏果技术4.04万hm2,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6.07万hm2,标准化覆盖率达71.4%。近年来,黄岩始创的杨梅单株罗幔加顶部避雨覆盖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台州已推广6万多株,折合面积超200hm2,是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地区。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全市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各类水果品牌在省、市评比评优中多次获奖。

  五是水果加工业发展强劲,全产业链建设走在前列。台州水果加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台州是全国重要的柑桔罐头加工、出口基地,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t,柑桔罐头出口曾占世界的30%、全国的50%;已注册出口果园面积超过0.47万hm2,建立出口桔园备案基地37家,年出口柑桔达5万t以上,出口额3亿多元;杨梅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已成功开发出干红杨梅酒、杨梅原汁、杨梅醋饮、杨梅浓缩汁等系列产品,杨梅浸泡酒、盐渍杨梅干等加工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减弱,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台州柑桔、葡萄一直具有质量、熟期优势,但近年来省、市外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品质不断提升,加上成熟早、成本低等优势,对台州水果冲击较大。如湖南、湖北完熟栽培的早熟柑桔,品质好、价格低,与台州早熟柑桔同期上市,平均价格低0.60元/kg,市场压力增大;云南早熟葡萄发展迅速,3年间面积增加了1.33多万hm2,最早3月即可上市,夏黑、红地球4一6月大批量上市,且成熟早、品质高,对台州早熟葡萄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价格影响较大。

  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台州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冻害等突发性天气对果业影响较大。如2016年初的强寒潮使1.23万hm2的水果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94亿元,其中枇杷减产82.3%;2015年台风“灿鸿”使近0.47万hm2柑桔受淹,0.12万hm2梨、桃大量落果,总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的延伸和城市化的扩张,破坏了原有的沟渠等基础设施,降低了排涝能力,极易引发内涝,加上目前仍有较多果园道路、沟渠、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

  三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不一,机械化程度不高。杨梅、葡萄等水果产地冷库、冷藏车配置不到位,全市现有果品低温保鲜库不足50座,冷链物流难以保障;采后先进分级设施应用滞后。虽然临海、黄岩等地先后引进了果实品质光电分级机,但全市商品化机械处理率只有32.2%,大多仍以手工和简单的果实大小分级为主,采后商品化、机械化处理水平不高,影响生产效率和精品果生产。

  四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新技术难以推广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文化的年轻人都走出农村,到大城市里淘金,或转移到二三产业,留守农业一线的多是妇女和老人,他们受到文化水平、思想观念或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生产管理停留在过去的老经验上,造成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较难,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虽然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不少年轻人回归农业,但大多在经营方面,而生产上仍以老一辈人员为主,“老龄化”问题仍然严重。五是农技推广力量待加强,政策保障措施需改善。全市水果面积近8.0万hm2,从事水果生产技术推广的县、乡农技人员仅160余人,尤其乡镇等基层一级的科技人员,大多是在职不在岗,混岗现象严重,许多乡镇甚至出现空白,“线断网破”现象普遍;乡镇级农技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陈旧,新招录涉农专业人员不足,基层留不住人才,严重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方面研究和推广,需要长期在田间地头和各村走动工作,但水果产业的生产基地一般位置比较偏远,公共交通不便,自公车改革后,农技人员下乡却只能自己开车,没有交通补贴,交通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一是狠抓品种结构调整,优化果业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减柑桔面积,稳定枇杷、杨梅面积,适度发展葡萄、桃,引导发展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优新水果,走品种多样化道路,做到“人无我有”;加大红美人、葡萄柚等优新柑桔种植,调减中晚熟温州蜜柑、摱桔等品质不佳的晚熟柑桔,稳定玉环柚、本地早等地方特色柑桔,稳定东魁杨梅、荸荠种杨梅,调减藤稔葡萄,提高白砂枇杷、“早钟6号”等设施栽培比例,适度发展优质中熟桃,走精品化之路,做到“人有我优”;继续调整水果熟期结构,延长市场供应期,错峰销售,走特色化之路,做到“人优我特”。同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栽,继续优化区域布局,在已有的优势区域基础上集中发展优质树种、品种,增强区域优势。

  二是强化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果园抗灾能力。鼓励吸引工商资本反哺水果业,加大投人,改变水果业投资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以两区建设和精品果园为抓手,加强对果园道路、沟渠、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大棚设施、节水灌溉设备、小型农机具、轨道车、除草机、施肥枪等配套设备的补助力度,不断提高果业设施、装备水平,增强果业抗灾能力。同时,大力推广适合果树生长小气候环境所需的光、温、水、肥、气等调控设施与设备,加快水果生产机器换人进程。

  三是强化果品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果品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是提高果品商品性和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步伐。加大光电智能选果机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改传统的重量计价分级为以综合品质为指标的程控式自动化分级,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快真空包装机、珍珠棉、充气袋等包装设备、材料的开发应用,分类包装,分档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合作社购买冷藏车,建立中小型冷藏保鲜库,开拓冷链物流,提高果品耐贮运性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果品加工业的培育和扶持,巩固全市桔罐和杨梅加工的市场主导地位,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果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加快推动水果加工业转型升级。

  四是开展针对性、多样化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针对不同生产群体,顺应生产、市场需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在以技术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对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服务;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室化培训,深人田间地头为广大果农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以增强互动性;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省(市)外先进、特色生产经验以开拓眼界;鼓励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努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创业扶持基金,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吸引和支持大中专院校的年轻专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

  五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将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纳人各地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福利待遇,把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纳人全额预算管理,增加岗位吸引力,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大农技体系人员工作与科研资金保障,如每月额外给予农技推广特岗津贴,让农技人员安心在一线从事科研和技术推广;同时,完善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审办法,设立激励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成果进行奖励,以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创新,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生产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在主要乡、镇或合作社建立生产技术服务队,形成市、县、乡、村(社)四级技术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乡村振兴和果业兴旺夯实人才基础。

  农艺师评职论文范文:临沂市水果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临沂市位于鲁东南,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8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h,年平均气温12~14℃,无霜期200~220天土壤主要为棕壤、褐土,是我国落叶果树的最适栽培区之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