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休闲农业投资 是我国现代农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这篇 农业职称论文 中阐述了休闲农业产业投资项目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休闲农业投资与其他农业投资相比侧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的时间相对较长.
休闲农业投资是我国现代农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这篇农业职称论文中阐述了休闲农业产业投资项目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休闲农业投资与其他农业投资相比侧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的时间相对较长,投资主体多以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主,政府从政策制度方面引导,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投资。
核心期刊《新疆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65年,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报道范围主要刊登本校各分院、研究所的科研新成果,适当刊登外来稿。从多方面反映了农业的科技发展新动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业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及农业管理人员。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业生产功能不断延伸,拓展休闲、体验等乡村旅游功能。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市民利用闲暇时间,缓解都市快节奏生活压力,更多市民希望通过体验农业生产、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农业旅游景观,休闲农业从农家乐逐渐发展成为农民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休闲农业;投资项目;理论
休闲农业(Leisure Agriculture)是指利用农业景观、自然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风俗文化,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体验农村生活为目的的农业发展形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适应了农民人文发展的趋势。休闲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据农业部公布统计数据①可知,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170万农户从事休闲农业,涉及8.5万个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13.5%;从业人数达2800万人,占我国从事农业劳动力15.5%;游客人数已达8亿人次,占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7%;土地产出率1.2万元/亩,比农业用地均出产率高5.2倍;全年休闲农业经济收入2500亿元,从业人员人均产值5.5万元,高于全国农业劳动力产值1.75倍。
一、休闲农业投资
农业投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社会民间资本、农户累积资金,国际社会援助扶持资金。2010年,我国财政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农业基本设施为35.91 万亿元,约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8%。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可知2000—2010年间我国农业投入资金来源情况,如表2-1所示:
二、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从生活品质和环境出发,塑造感觉体验氛围,与客户思维达到高度一致性,凝聚顾客关注力,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商品开拓新的发展升值空间,转移人们的消费方式并为其提供新价值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终端性、差异性、感官性、知识性、延伸性、参与性、补偿性、经济性、记忆性、关系性等。随着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世界经济逐步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体验经济阶段②。
体验经济从市场经济中孕育而生的全新经济形态,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平台,将商品作为导入满足顾客感受程度、重视消费过程的自我体验,追求发挥个性的高品质消费的载体,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孕育着生产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发展体验经济将成为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
三、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③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发展的过程。如表2-2所示。
马斯洛认为,人的五种需求如梯子从低到高,按层递升,但并不是次序是固定的,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讲,低层次需求相对满足,就向高层次需求发展,获得更高层次需求是驱动人行为的动力和激励所在。
国民需求层次结构,同所在国经济、科技、社会、文化、人文、教育等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社会不发达国家,低层次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往往占主导人数越多,而高层次需求占主导人数越少,发达国家恰恰相反。在一定时期内,人的需求层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
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学是由经济地理学逐步演化而来的,以空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基础,形成空间分析经济学。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出辐射、增长极、城市圈等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地区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地区进行社会资本、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资源辐射,传播社会思想、社会文化、社会生活观念、社会生活习惯。
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
城市圈经济理论,认为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点,以空间分布方式,向次城市区域延展。城市圈包括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中心、若干城镇化程度较高副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洼地或周边城镇,三者呈一点多面扩散形成凝聚力强的经济社会网络体系。将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有效相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五、农业投资优先理论
农业投资优先理论,通过对发达国家、市场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投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认为农业投资是发展农业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投资在社会经济投资建设中保持基础地位。
六、舒尔茨农业投资理论
舒尔茨的农业投资理论,认为农业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与工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组成社会经济固定投资内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必须起到农业投资基础,加大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认识政府投资农业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四种方式参与到农业投资领域。
一是政府加强农业科研领域的投资,为非盈利性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二是,政府提供农业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资金,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资本需求量大,单一农户或农业企业无法承担社会性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政府制定农业投资扶持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倾斜力度体现方式为财政资金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收购、农业综合项目建设等;四是,政府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加大农民技术、社区培训教育等工作,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收入驱动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