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论文》 制造业工程师职称论文(两篇)> 正文

制造业工程师职称论文(两篇)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1-14 12:00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制造业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探讨了如何对制造企业进行科学的转型升级,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研究,采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保障措施以推动其

  下面是两篇制造业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探讨了如何对制造企业进行科学的转型升级,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研究,采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保障措施以推动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制造业总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一些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从整体情况来看,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现象还很突出。如何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科学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困境,也是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烟台市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制造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比较多的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先进技术的研发离不开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因此,国内制造业企业想要有长足发展,逐步走向世界,更广泛的参与全球竞争,其转型升级首先就要从知识产权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逐步推动企业走上传统产业转型、资源优化配置、无形财产增值、先进技术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前沿城市,是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龙头,区域内集中了造船业、工程机械行业、电子信息产业、航天、汽车零配件等产业集群。2005年,烟台市作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制定出台《烟台市知识产权发展纲要》,2009年发布《纲要阶段评估报告》,2011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新一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烟台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15)》。

  近年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成功进入全国首批“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市中院民三庭被列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联络员;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批准先后设立“中国(烟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国家专利技术(烟台)展示交易中心”、“烟台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和“中国黄金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四大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和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全市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工作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显现,通过深入开展强县、强企、强项“三强”培育工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三。尽管烟台的制造业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纵观烟台的制造业的整体情况,和全国情况基本一致,同样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依靠知识产权战略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成为烟台相关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1烟台市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研究

  1.1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烟台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重视并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很多企业开始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

  1.2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企业大多能够充分认识到技术和品牌是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并且能够运用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形象。众多企业“一把手”处于竞争和长远发展的考虑,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知识产权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逐步推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从经济、科技和法律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1.3企业的创造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断提升山东瀚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和中科院微生物所紧密合作,把技术成功转化为产业成果,共同建设研发中心,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逐步建设成为高附加值、高拉动力的生物产业龙头基地,正在全力打造民族工业的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发明专利企业的发明专利主要来源中,绝大多数属于自主研发,其次是引进后再研发、购买或通过专利许可、合作开发等。

  1.4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逐渐多样化

  从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管理范围可以看出:除了专利和商标,技术秘密和版权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业企业发现光靠方法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很难保护其产品,而产品外观、式样等设计方面专利有时更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故而会申请不少外观设计专利;不少化工制造企业更愿意采取商业秘密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对企业商业秘密适用条件、时机选择、保护方式也有自己的经验体会;另外有些企业尝试并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商业秘密保护战略,实践也证明采取商业秘密战略对于预防企业产品被侵权起到了显著成效,这些企业主要采取与本单位员工订立商业秘密协议、建立和完善保护商业秘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内容和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拟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方案和落实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方案等预防策略保护商业秘密。

  1.5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高层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其对本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关注程度, 直接关系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效果,公司领导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也正在逐步提高。有些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各种知识产权培训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力;有些企业则聘请专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师来负责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及时为企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创新驱动力;有些企业还建立自己的专利奖励制度,除了遵循专利法规定的奖励方式外,省市区发下来的补助奖金直接归研发人员所有,研发部门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有关工作进展,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研发人员开拓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发展。

  2烟台市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研究

  2.1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塑造知名品牌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发、整合品牌资源,树立品牌创新理念,建立品牌创新机制,依托自身优势制定品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品牌质量和价值;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在关键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探索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主动与驻烟以及更多的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促进创新,重视企业外部的专家人才、高新设备、先进技术引进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再研发,再创新。

  2.2探索自身知识产权发展模式,有效运用知识产权

  结合实际探索制定符合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综合运用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保护战略等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充分利用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独特优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综合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实施、转化和交易体系,拓展和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促使拥有知识产权成果源源不断地实现产业化,发挥其潜在巨大的财产价值,加快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3建立检索和预警机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产权职能部门,制定知识产权的创造、奖励、培训、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培育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氛围;实施知识产权信息战略,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战术,对相关的产业政策与经贸政策、市场状况、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开拓企业自身技术发展和创新路线,确定企业经营目标,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加强海外预警和知识产权布局,建立知识产权监控和预警体系,定期跟踪国内外的知识产权情况,关注产业内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及时提供相关信息,防止知识产权流失,会运用专利组合化解海外侵权风险。

  2.4提高重视程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在生产、销售、采购、人事、财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范。大中型企业可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小微企业可以采用“知识产权托管”方式,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有效控制企业的重点环节,实现事前管理,加强控制和防范,使企业的每一项资源投入、人员活动等都尽可能实现增值最大化和最大程度上预防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危机。

  作者:尹浩宇 王进 单位: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制造业作为滨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与全局性问题。滨州制造业存在规模偏小且生产运行低迷、产品附加值低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滨州市制造业发展需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运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采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保障措施以推动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

  制造业作为滨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是支撑滨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是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载体。而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带来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通过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深入推进滨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滨州市制造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成为事关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经济问题。

  一、滨州市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1.滨州市制造业发展现状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劳动者素质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现已打造了高端铝产业、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汽车轻量化材料基地和高端轮毂制造中心、博兴厨具和板材、惠民绳网等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制造业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2.滨州市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且生产运行低迷。滨州市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虽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生产规模偏小,产业集聚水平不高,严重缺乏具备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成套制造企业,而且由于自身经营、财务制约、生态环保等因素导致制造产业生产运营低迷。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作为滨州市装备制造的优势行业,生产增速却明显下降,据滨州统计信息网资料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四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6.76%、22.9%、27.5%、11.43%。装备制造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生产运行持续低迷,已成为制约滨州市工业生产增速的重要因素。

  (2)产品附加值低且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看,制造业产品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严重偏低,多为镀锌板、厨具、汽车配件等中低档产品,由于缺乏独特的技术与专利,致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行业利润低,产品附加值更低。在产业结构上,装备制造工业发展缓慢,据滨州统计年鉴显示,2106年度,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2%,低于全市水平11.72个百分点;而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4.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25个百分点。滨州市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基本处于空白,工业增长主要依靠高能耗行业,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

  二、滨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智能制造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差异化需求的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制造设备的有机融合,集成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创新而形成的先进制造系统,[1]是先进制造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实现滨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与必由路径。

  1.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是由产业内生循环系统与产业外生支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形成的制造业网络化、虚拟化、集成化生产系统。内生系统主要由涉及制造业产品的客户、核心制造商、配套供应商、生产服务商等种群组成;外生系统主要由维系和推进产业生态联盟稳健发展的市场、技术、社会文化教育、政府等外界环境因素构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企业之间、产业之间、产业和环境之间“共生互惠、协同竞争、领域共占、结网群居”,[2]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链与价值链,使资源在产业系统内有效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生态体系与环境生态体系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

  2.运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间的横向集成,以及企业内部间的纵向集成而构建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3]其运行涉及到内生系统与外生环境的诸多因素。

  (1)客户需求。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成功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准确地获取客户潜在需求信息,以低成本、高效率工作方式的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需求与期望是“以客户为中心”大规模定制模式的着力点与出发点。

  (2)协同设计。通过搭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平台(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s,CSCW),使分散的项目团队成员在同一平台下协同工作,用于选择、评估、发送与接收产品数据,分析产品设计方案,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最终实现产品的模块化组装生产,为后续协同供应与协同制造的实现夯实了基础。

  (3)协同供应。通过构建供应链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用户动态地共享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工艺文件、供应链计划、库存等信息,任何客户的需求、变动、设计的更改,都能得到快速响应,最大限度降低库存,提升运营效率。[4]

  (4)协同制造。通过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与虚拟制造理念的有机整合,明确各生产企业在产品构成中的角色和分工,实现生产企业间生产计划协同、供应协同、并行生产,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形成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消费个性偏好而快速响应的动态生产管理。

  (5)电子商务。通过搭建交互式网络销售平台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体系,实现网络销售、网络采购、网络支付、物流与质量跟踪等核心价值链环节的网络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周期、采购偏好、账款账期等显性需求,以及与客户行业特性、地域区域、行业规模等所关联的隐性需求,不仅有助于有效理解和精准引导客户需求,而且为与客户、供应商、制造商、服务商间定制产品的协同设计、供应、制造提供了保障。(6)协同服务。通过构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以客户为中心,着眼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在供应链网络服务平台的支持下,对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及时在线采集,通过服务平台及时进行数据分享,结合产品智能运维知识库,对产品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诊断和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与障碍,适时提供在线咨询与服务,为客户和企业本身创造新的价值。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在实现内生系统有效循环的基础上,更需要外生环境系统的有力保障,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三、滨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1.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及运行具有前期开发难度大、开发投入多、开发周期长、配套要求高等特点,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在滨州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滨州市政府应根据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结合国家两化融合方案措施,研究制定符合滨州市情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发展规划,引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集中力量支持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促进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2.加大财政资金扶持

  资金不足是制约滨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的有效运行更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在滨州市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山东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专项资金、山东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科技专项资金等政策,重点支持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电子商务系统、企业柔性制造系统等建设。滨州市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扶持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发展的培育基金与风险基金,发挥财政政策对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的扶持和推动作用。

  3.强化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效果直接影响制造业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工作,为保障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有效运行,积极探索由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间密切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跟踪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具有实际可操作的产业合作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一套制度化、程序化和市场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4.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要正常运行除了核心制造企业,更离不开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在滨州市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业,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些大型制造企业组建大型制造集团,形成规模经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配套方面的作用,形成完善的系统配套体系。

  5.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机制,加强智能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创造优良的生活、科研和创业环境,吸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留学人员和境外人才来滨州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人才培训规模,尽快引进一批、培养一批智能制造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5]

  6.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性、创新性、专业性、协调性等特点,通过构建紧密衔接、功能完善与协调发展的生产性服务配套体系,为制造企业提供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配套服务,降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制造企业客户响应速度与柔性生产能力,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联动发展。[6]制造业作为滨州市的战略支柱产业,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与全局性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扬长避短,既要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又要加强技术创新、生产模式与组织方式创新,积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不断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与水平,实现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智能制造”三维度[J].中国经济报告,2015(8):37-38.

  [2]杨西春.基于产业生态理论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J].人民论坛,2015(2):86-89.

  [3]李铮.工业4.0:德国缘何发力智能制造[J].世界电信,2015(4):61-65.

  [4]蒋明炜.21世纪制造模式———协同制造[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5):58-59.

  [5]田刚元.山东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6]张建华.制造业主辅分离演化为生产性服务业途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3(34):114-115.

  作者:田刚元 单位:滨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推荐阅读:《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科学技术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大型科技半月刊。是国务院各大部委、中央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核心行业协会、中央级制造业企业、各级地方政府主管科技工作领导特供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1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