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随着我国信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征信在推动信用经济高效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对逐步缓解我国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国内现有征信制度和征信技术的约束下,信用记录失真、信用信息孤岛及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成
[摘 要] 随着我国信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征信在推动信用经济高效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对逐步缓解我国信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国内现有征信制度和征信技术的约束下,信用记录失真、信用信息孤岛及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成了困扰征信业的痛点,而区块链在解决“信任”问题方面又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因此,在分析征信业痛点和区块链特点的基础上,从路径选择、监管策略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区块链+征信”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征信; 信息; 区块链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的目标。 然而,传统征信技术带来的信息失真、信息孤岛和信息泄露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信用信息资源的归集和共享。 2019年10月,习总书记提出了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重要论述,要推动区块链即使在金融、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在信息记录、去中心化和信息保护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其关于“信任”问题的技术特点对解决国内征信工作的痛点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征信业的痛点
征信是对交易双方信用信息的主动调查、核实及反映的活动。 具体表现为征信机构生产的各类征信报告、信用评分工具及信用管理软件等。 要做好征信,信用信息的处理是关键。 目前,国内征信业在信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面临信用记录失真、信用信息孤岛和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
(一)信用记录失真
信用信息失真是指反映交易主体信誉状况的信息在反映、传输和理解过程中出现与客观事实相偏离的现象。 在征信业,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信用记录的丢失、造假及篡改。 例如,在电商领域,电商商户为了提高自身在平台中的信誉度,采用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好评返利等形式,进行“刷单”和“刷分”造假活动; 征信机构为了获取客源进行以收取费用为目的的信用修复活动。 信用记录是反映市场参与主体守信意愿的行为习惯和表现,是各类征信产品开发的基础,也是国家开展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靠。 信用记录通常由征信机构负责归集和传播,导致征信机构在信用记录真伪的判定上权力过大,既不能确保信用信息源的可靠性,也会带来征信机构内部篡改信用记录的风险。
(二)信用信息孤岛
信用信息孤岛反映的是一些信用信息无法有效归集和使用的,对信用信息共享带来极大的困扰。 就国内而言,信用信息孤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出于制度限制、部门保护主义或者小团体利益等方面的考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分散及无法共享的现象; 二是因为技术限制造成部分信用信息因过于分散、混杂造成的数据无法集中、使用及共享的现象。 国内信用信息孤岛的现象大多源自于信用信息源对信用信息的垄断。 例如,政务领域中,同一系统内部虽然做到了信息的开放与共享,但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开放和共享并未实现,即出现了信息共享纵向到底但横向不到边的窘境; 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大量的有价值的消费信用信息,但出于行业竞争的考虑,都拒绝进行信息共享。
(三)用户信息泄露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对于信息处理的能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与之伴随的信息泄露问题也对用户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信息泄露的形式获取巨额收益,严重损害了用户的权益,甚至会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 纵观近些国内外重大的信息泄露事件,国内信息泄露的原因多为人为造成的,说明国内在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的信息保护素养亟待提高。 无论是国外FaceBook上亿用户的账户及社交信息泄露事件,还是国内爆出的考拉征信内部人员对用户信息贩卖的丑闻,都充分表明云计算、大数据已经对个人隐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现有的征信技术手段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确实稍显疲软。
二、区块链的技术优势
(一)技术简介
区块链的概念源自于比特币的开发与应用,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 其基本元素包括用户交易、数据区块、由区块形成的链及访问密码等。 体现的是对一系列交易或操作记录的有序集合及确认。 由处于区块链上的用户对于数据区块中所有的交易内容、记录及状态的改变结果进行确认。 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信息记录可共享、针对授权群体开放的数据库。 区块链上的信息记录,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也由此奠定了区块链坚实的“信任”基础。
(二)特征分析
从特征上来看,去中心化是其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主权货币的基础特征。 区块链技术可以脱离对第三方征信机构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依赖,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链上所有用户节点实现了信息的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 其次,区块链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此外,黑客要想对区块链中的信息进行篡改、损毁或泄露,需要对所以用户节点的信息区进行密码破译和网络攻击,这无形中增大了黑客攻击的难度和成本,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可以实现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有效保护。
(三)应用领域
首先是信息共享领域的应用。 由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知,链上任何一个信息区的数据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因此具有信息及时更新、共享的功能,并且是一条多重加密的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通道。 其次是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节点数据被造假、修改及篡改的难度大大提升,同时伪造数据被发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种数据的不可篡改性,给信息追踪和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物品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所有节点上应用区块链后,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里都有迹可循,极大的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除上述应用领域以外,国内在金融服务、鉴定证明、公益救助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三、“区块链+征信”的路径选择
(一)监管策略
区块链属于信息处理方式的一种,为了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在国内行业的普及应用,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引导和规范,尽早探索并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 此外,在加强监管和保证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现实。 任何新的事物要探索就一定会走弯路,要创新就必然会有错误和教训,监管层应给予各机构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时一定的试错空间,在各地普及“监管沙盒”的创新机制,为创新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核心目标
从比特币的属性来看,目前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容量属于小数据范畴,离当前流行的大数据的概念相去甚远。 同时,自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覆盖全国的金融数据库以来,我国一直使用的都是中心机构统一管理的数据库模式,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大型的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征信系统难度较大。 为此,我们应该在扩充各区块内分布式存储容量的基础上,以区域性、小范围的交易用户为试点对象,按照先企业后个人,先中小企业后大型企业的顺序,在信用信息的过程中加入区块链技术。 逐步开展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去中心化征信系统的构建工作。
(三)成果应用
构建“区块链+征信”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市场经济发展,其落脚点必须切实落在推动征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 依托征信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信用地图等产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金融领域的难题。 此外,要在电商、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重要的信用消费领域,探索区块链在个人信息确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技术应用,在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提升消费信用的发展效率,激发消费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内生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雨.社会信用立法的地方立法实践与路径选择[J].征信,2020(12):7-16.
[2]宋书彬.政府信用平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J].征信,2020(12):46-51.
[3]张晶.基于区块链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计及应用场景研究[J].征信,2020(10):49-55.
[4]张晶.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市场化个人征信中的应用初探[J].征信,2020(5):17-23.
[5]刘新海.区块链:一种新的征信视角与技术架构[J].征信,2020,4(255):13-21.
[6]温文清.区块链技术在征信体系重构中的作用机制讨论[J].现代商贸工业,2020(33).
[7]漆世濠.多元化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权衡——美国信用修复市场监管的矛盾与启示[J].征信,2018,6(232):41-44.
作者:马玺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2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