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正文

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6-06 10:04

本文摘要:摘要:流动性乃经济生命之源,如何引导其脱虚入实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运用我国20112016年16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对我国实体经济产出

  摘要:流动性乃经济生命之源,如何引导其脱虚入实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运用我国2011—2016年16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对我国实体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对农林业、工业及房地产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存在显著作用。研究表明,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特点,监管机构应差异化进行监管,调控其表内和表外业务结构,并引导银行合理配置不同行业信贷资金,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

  关键词:流动性创造;资本充足率;银行稳定性;实体经济

银行管理论文

  一、引言

  2017年至今,中国实施金融去杠杆政策以来,银行所面临的监管越来越严,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据银监会统计,2018年初银行业新增贷款2.6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加15.2%,尤其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增长14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余额、信托贷款余额、委托贷款余额分别较去年末大幅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力度逐渐增强。然而,中国资本约束施行时间较短,金融体系仍处于风险高发期,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外部的不确定性冲击增加,企业融资难、贵的问题进一步恶化,甚至根本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总体流动性形势依然复杂。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银行流动性创造职能,引导流动性“脱虚向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更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来共同探讨。

  理论而言,银行贷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Smith,1776;Levine和Zervos,1998)。银行流动性创造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通过货币政策的银行借贷渠道(Bernanke和Blinder,1998)来影响产出(Kashyap和Stein,2000;Berger和Bouwman,2014)。近来的理论强调资产和负债端对流动创造都很重要(Donaldson等,2015)。在资产端,银行贷款增加会提高经济中的总投资,会有更多的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创造增多,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负债端,交易型存款是流动性创造的核心成分,它提供了流动性和支付服务,可推动经济良好运转(Kashyap等,2002)。同时,银行也通过表外活动创造流动性,如贷款承诺、类似流动资金要求权、衍生工具等,来扩张实体经济活动(Boot等,1993;Holmstrom和Tirole,1998;Stulz,2003)。可见,以往研究主要局限于一国经济条件,而伴随全球金融一体化,更需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拓展流动性创造理论体系。

  关于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监管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并非十分明确。由于银行规模和资本缓冲约束,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应提高其流动性和资本要求(Muhammad等,2016)以降低银行违约概率及损失(Julien和Erwan,2017)。美国大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显著正相关(Berger和Bouwman,2009),小銀行该效应显著为负。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负相关(何青青等,2015)。大型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接近“风险吸收效应”,而区域性银行的“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更显著,呈现非对称性(周爱民和陈远,2013;王露璐和代军勋,2011)。货币政策紧缩会降低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增加表外流动性创造,但其调节仍会受到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约束(李明辉等,2014)。可见,研究资本监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有助于监管政策制定及修正。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产出显著正相关(Berger和Sedunov,2017),但过度的流动性创造也许产生资产价格泡沫从而产生金融危机(Acharya和Naqvi,2012;Berger和Bouwman,2014)。银行在以市场为中心引发的金融危机中流动性创造能力表现良好,但在以银行为中心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受限(Acharya和Mora,2015)。金融监管者倾向于实施稳健的监管标准,如巴塞尔协议Ⅲ提倡的流动性要求并不鼓励流动性创造(Horvàt,2012;Grind等,2014),或许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Allen等,2016)。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加速经济周期波动(Denis等,2018)。国内研究成果显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制度下更能发挥作用,且呈现逆周期性,在市场危机中更突出(李泽广和常嵘,2015)。随着主要发达国家跟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势必会影响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可见,研究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具有迫切性。

  综合国内外文献,关于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创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主要归纳为两类观点:(1)金融脆弱性观点。由于资本“挤出”存款,资本充足率更高的银行创造了更少的流动性,不利于经济增长;(2)风险吸收观点。更高的资本改进银行吸收风险能力,提高其创造流动性的能力,有利于经济增长。尽管国外相关的研究较为领先,但缺乏对中国金融实践的解释力,国内学者在严谨的数理研究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指标,建立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实体经济产出计量模型,采用OLS、G2SLS估计方法,并区分重点行业,探索银行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的行业产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经济政策含义。

  二、数据样本、变量选择与实证设计

  (一)数据样本

  本文样本来自Bankscope数据库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真实可靠。由于商业银行的规模及数据缺失问题,研究样本最终选取2011—2016年中国16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其余控制变量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来自Wind数据库。实体经济产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占前五位行业的经济产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7)》。

  推荐阅读:《中国城市金融》(月刊)创刊于1987年5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工商银行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