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 正文

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9-26 10:58

本文摘要:摘要:从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测量工具以及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作用和管理策略方面综述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指出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不高,其情绪智力水平影响其自我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护理服务质量等。护理管理者要充

  摘要:从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测量工具以及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作用和管理策略方面综述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展。指出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不高,其情绪智力水平影响其自我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护理服务质量等。护理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监测和培训,动态观察和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目前对护理人员进行情绪智力干预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的情绪智力培训方案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措施,有待完善及确实贯彻。

  关键词:情绪智力,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研究进展

教师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健康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对于护理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成员,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服务对象广、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高、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导致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要着重强调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保障护理服务安全。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科研等方面的压力,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表现[2]。近年来,情绪智力在教育行业[3]、企业发展[4]、情绪管理[5]等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已然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情绪智力在护理行业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加,现就这一主题进行综述如下。

  1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自情绪智力提出以来,便陆续引起广泛研究,截至目前,仍存在部分分歧和争议,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EI)简称情商。情绪智力的概念最早由Salovey等[6]于1990年提出,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1995年,Goleman发表《情绪智力》一书,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控制情绪冲动、解读他人情感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7],从此引发一股“情商热”。2000年,Bar-On等[8]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认知和能力,是能通过训练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以上3点被认为是国外情绪智力的三大理论,其中Salovey等[6]的情绪智力模型属于能力模型,Goleman等[7-8]的情绪智力模型属于混合模型。

  随着情绪智力的逐渐引入,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定义。王晓钧[9]认为,情绪智力分为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思维能力和情绪成熟监察能力。许远理[10]认为情绪智力是加工、处理情绪信息和解决情绪性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分别是对象、操作和内容。张进辅等[11]提出情绪智力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

  卢家楣[12]提出情绪智力是人能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情绪智力是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而且该概念近年来也得到相关的实证研究支持[13-14]。不同学者关于情绪智力的概念虽不统一,但相互交集,且有延伸。

  2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

  2.1多重情绪智力量表(MEIS)多重情绪智力量表由情绪识别能力、情绪运用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和管理情绪的能力4个维度组成,包括160个项目。经过曹蓉等[15]的实证检验,发现MEI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偏低,总量表的结构效度明显不足,每个维度对总量表的贡献率很低,MEIS尚不具备有效测量情绪智力的功能。

  2.2斯科特情绪智力量表(SSEIS)斯科特情绪智力量表包括3个因子:情绪评价和表达、情绪调节、情绪运用,包含28个条目。经过陈海燕等[16]的验证,SSEI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52,分半信度经Spearman-Brown校正后为0.923,间隔2周的重测信度为0.655,证明其信效度良好。

  SSEIS各因子间及与全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3个因子与全量表的相关(0.870~0.966)均大于因子之间的相关(0.776~0.848),说明该量表的因子间既有相互联系,又保持相对的独立,表明本量表的区分效度良好[17]。

  2.3巴昂的情商量表(EQ-i)Bar-On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编制了Bar-On情商量表(EQ-i),该量表是世界上第1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18]。EQ-i适用于16岁以上的群体,由133个题目组成,包括个体内部、人际、适应性、压力管理、一般心境等5个成分量表以及15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该量表经徐小燕等[19]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和较高的因数效度、区分效度、聚合效度、重测信度。

  2.4情绪智力量表(IPIP-EIS)IPIP-EIS发表于2001年,由巴查德(Barchard)编制。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积极表达、消极表达、注意情绪、情绪性决策、反应性快乐、反应性抑郁及同理心关注,共68个项目[20]。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非常不符合计1分,非常符合计5分。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5Wong等的情绪智力量表(WLEIS)该量表于2002年由Wong等[21]编制而成,共计16项条目,包含自我情绪评价、他人情绪评估、情绪控制和情绪运用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含有4项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计1~7分,总分为16~112分。总分越高代表被测评者的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研究表明,4个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在0.13~0.42,Cronbach′sα系数在0.67~0.90,该量表的4个因素结构拟合良好。

  3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3.1国内外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研究现状

  根据目前国内外现有文献分析,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对象从职务上分为护理管理者[22-23]、普通临床护士[24]和院校学生[25-26];根据不同科室又分为急诊科护士[27]、儿科护士[28]、精神科护士[29]、ICU护士[30]等。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关于情绪智力和工作满意度、人文关怀能力、工作-家庭冲突、情绪管理、工作绩效、职业态度、应对方式等[22,31-33]。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查找文献法,干预性研究相对缺乏。情绪智力量表的选择大多是巴昂的情商量表(EQ-i)、Wong和Law的情绪智力量表以及情绪智力量表(IPIP-EIS)。

  根据黄静等[22]对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418名护士长进行情绪智力与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结果发现:护士长情绪智力各维度均分为(3.78±0.81)分,各维度均分在2.87~4.18分,处于中等水平,情绪智力与工作-家庭冲突各个维度之间呈负相关,建议增加对情绪智力的考核以及加强情绪智力的培训。

  魏薇萍等[27]对3所综合性医院的1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21.74±13.45)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05±21.27)分,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情绪智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根据杨秀娟等[24]对四川省某市12所综合医院519名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横断面调查,结果发现情绪智力量表总分为(58.48±8.01)分,各维度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自我情绪评估、自我情绪运用、他人情绪评估、自我情绪管理、情绪智力水平,各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Baᶊoĝul等[34]对土耳其一大学医院277名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其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Ugwu等[35]对尼日利亚东南部6家医院401名护士进行情绪智力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其情绪智力处于较低水平。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情绪智力作为一种操控情感的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冲突、提高沟通的能力以及更好的情绪管理,但缺乏系统的干预措施,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探索更加实际有效的管理策略。

  3.2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

  3.2.1人口学特征

  一些人口学因素如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称、婚姻状态、收入等是影响情绪智力水平的因素,不过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黄静等[22]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学历相关,与工作年限无关。卢庆华等[36]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相关,与婚姻状态、性别无关。

  Foster等[37]认为个人的情绪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呈现提升的趋势。根据Stiglic等[38]的研究显示:情绪智力的水平和性别相关,女性的情绪智力高于男性,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无关。

  3.2.2组织氛围和周围环境

  舒适、安全的环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韩舒等[39]的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嘈杂、护患关系紧张、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大的职业暴露风险严重影响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水平。白联缔等[40]的研究显示,组织氛围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根据卢家楣等[13]对全国10056名研究生情感素质等的研究发现,个人情感素质受舆论、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的影响。

  3.2.3个体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个体持久一致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其中动机和自我调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导致其与个人的工作投入、绩效和创新能力等密切相关[41]。

  根据Austin等[42]对380名调查者进行的调查发现,人格特质中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是情绪智力的预测因子,有利于情绪的管理和情绪智力水平的提高。vanderLinden等[43]的一项Meta分析中也显示:个体的外向性、尽责性、开放性、亲和性以及较低的神经质都与总体积极情绪有关。项俊之等[44]对515名5年制高职护生的调查显示,情绪智力和人格特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2.4领导者的情绪智力水平

  领导者的情绪智力水平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领导力效能,同时对于下属的情绪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45]。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证明: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往往能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同时能够影响下属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组织的工作绩效[4,46]。龚素芳[47]通过对215对领导-下属配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得出,领导情绪智力对下属感知的不当督导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领导情绪智力越低,下属感知不当督导程度越高,工作压力就越大。

  3.3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作用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往往较严重,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根据王飞英等[48-49]的研究证明:个人的情绪智力水平与情绪管理、心理韧性相关,情绪智力作为情绪管理、心理韧性的正向预测因子,其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根据一系列研究证实,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敬业度等相关[2,24,27,29-30]。而这些相关的因素,不仅有利于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开展、职业倦怠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组织效益。

  4提高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策略

  4.1多模式培训

  梅艳[50]的研究中将新入职护士76人作为对照组,89人为试验组,对照组护士采用统一的新护士培训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加入情绪智力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情绪智力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技巧、如何进行情绪管理、沟通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欣赏他人、培养移情能力等。培训时间:每月进行2次培训,共进行12次培训。培训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授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行查阅材料进行演示文稿(PPT)汇报等。结果培训后试验组护士情绪智力及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于晶等[31]将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注册护士92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情绪智力培训前后护士情绪智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培训方式包括讲座、数据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演练等。结果显示:情绪智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和工作满意度。DesiréeKozlowski等[51]选取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地区8家医院60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干预对象,对其进行情绪智力的培训,培训方式包括1个5h的工作坊,1个30min的一对一反馈,以及个性化的指导。该研究证明了低成本的护理人员情绪智力培训干预措施是实用并且有效的。

  4.2巴林特小组培训

  董建俐等[52]选取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汇报及讨论、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等巴林特小组模式培训,共12次,具体方法是提供案例、分享感受、案例再现、总结概括。培训中参与人需要融入情景中,同时要进行录音记录每次干预过程,之后将录音文件转换为文字,以供参考学习及后续研究。结果护士培训后情绪智力总分及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维度得分,临床护理沟通能力总分及情感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其他培训方式

  对于情绪智力的培训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如刘爽[5]的自我情绪管理培训、张翠颖[53]的共情培训、夏晓华等[54]的团体培训等,虽然培训的具体方式有所差异,但经过培训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说明情绪智力作为一种特质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根据Estelle等[55]对33名肿瘤科护士进行情绪智力干预的研究,通过临床实践中护患沟通的具体过程来识别护士的不合理认知,以及通过近10个月的干预将其不合理的认知进行调整。最后,研究对象在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和先进理念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还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及时的心理护理。由于护理工作中对情感的特殊要求,导致情绪智力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护理人员的一个特别有价值的属性。大量研究证实: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不高[24,27,30]。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成员,在医疗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情绪智力水平影响了其自我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绩效和护理服务质量等。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情绪智力的监测和培训,动态观察和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但对护理人员进行情绪智力干预的精心设计的研究很少,且现有的情绪智力培训方案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措施,希望通过未来的整合,情绪智力的培训能更加完善,确实贯彻。

  参考文献:

  [1]梁香翠,冯星淋.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1513-1517.

  [2]张纪豪,郭舒婕,成巧梅,等.工作不安全感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3):595-598.

  [3]郑楚楚,郭力平.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研究的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114-121.

  [4]史烽,安迪,蔡翔.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心理资本和情绪智力的作用[J].领导科学,2018(26):37-40.

  [5]刘爽.自我情绪管理培训对实习护生情绪智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9):1133-1135.

  [6]SALOVEYP,MAYERJD.Emotional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Personality,1990,9(6):217-236.

  [7]GOLEMAND.情感智力[M].耿文秀,查波,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5.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EducationResearch)杂志创刊1989年,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G4类国家级教育期刊,国内统一刊号:11-5147/G4,国际标准刊号:1672-5905,邮发代号:2-418,每逢单月15日出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