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当下思考> 正文

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当下思考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15 12:03

本文摘要:【摘要】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优秀文化。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与舞蹈种类。 舞蹈不断革新,却也离不开舞蹈继承,比如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昆曲继承了戏曲、武术等姊妹艺术的精华; 汉唐舞蹈继承了汉朝轻盈飘逸的舞蹈

  【摘要】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优秀文化‍‌‍‍‌‍‌‍‍‍‌‍‍‌‍‍‍‌‍‍‌‍‍‍‌‍‍‍‍‌‍‌‍‌‍‌‍‍‌‍‍‍‍‍‍‍‍‍‌‍‍‌‍‍‌‍‌‍‌‍。 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与舞蹈种类‍‌‍‍‌‍‌‍‍‍‌‍‍‌‍‍‍‌‍‍‌‍‍‍‌‍‍‍‍‌‍‌‍‌‍‌‍‍‌‍‍‍‍‍‍‍‍‍‌‍‍‌‍‍‌‍‌‍‌‍。 舞蹈不断革新,却也离不开舞蹈继承,比如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昆曲继承了戏曲、武术等姊妹艺术的精华; 汉唐舞蹈继承了汉朝轻盈飘逸的舞蹈风格; 敦煌舞蹈继承了佛教壁画出胯拧腰的姿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促使舞蹈创作迎来优势,中国古典舞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语言,形成了四大舞蹈学派,即“身韵”学派、“汉唐”学派、“敦煌”学派、“昆曲”学派。 中国文化表达强调内敛、含蓄,中国古典舞表达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传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舞蹈意境。 如今,中国古典舞经过过度的加工与创造,舞蹈缺乏中国精神与内涵,如作品缺少古典舞舞蹈语言,大量出现炫技的现象,以至于舞蹈创作迎来劣势。 笔者从古典舞创作的优势与劣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编导编创古典舞作品提供借鉴,促进编导发扬古典舞优势,避免创作劣势,为编导编创出精品的作品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典舞; 创作优势; 创作劣势

古典舞蹈创作

  1.清风拂面,迎来创作的优势

  1.1动作语言的丰富派生

  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独立的体系。 由于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特色,造就了中国古典舞动作语言的丰富性,形成了四大舞蹈学派,即“身韵”学派、“汉唐”学派、“敦煌”学派、“昆曲”学派。 中国古典舞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戏曲和武术作为文化审美基础和载体,继承了戏曲的身法和步伐,吸收了武术的精、气、神,形成了“形、神、劲、律”为核心的身韵,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舞蹈作品《爱莲说》编导抓住莲初形、莲显形、莲成形的形象,通过拧、倾、圆、曲的舞蹈姿态,将古典舞身韵的韵律清晰地呈现出来。 汉朝舞蹈风格轻盈飘逸,经过当代人的复古,形成了汉唐舞蹈。 汉代张衡《舞赋》有“历七槃而踪蹑”的辞句,表现出舞者既要在盘古上腾踏纵跃,发出有节奏的鼓声,还要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要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否则难以达到高、纵、轻、蹑的要求。

  舞蹈作品《相和歌》将张衡的词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作品选自《铜雀伎》片段,为汉代最为流行的舞蹈——盘古舞。 舞者踏盘踏鼓而舞,脚下时而拍打着节奏,时而腾空跳跃,时而挥动袖子,时而身体呈跌倒的状态。 在唐朝时,佛教壁画丰富,S形及出胯扭腰的姿态,经过当代人思辨形成了“敦煌”学派舞蹈。 敦煌舞蹈在继承佛教壁画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吸收借鉴西域时期优秀的舞姿精髓,运用古典舞的韵律节奏,将静态的舞姿造型通过肢体表现出来。 舞剧《大梦敦煌》不仅是震撼世界的民族舞剧经典,还展现了敦煌壁画飞天身韵的原貌,揭开了莫高窟壁画的风貌。 该舞剧在利用敦煌元素的基础上,融合古典舞与拥有异域风情的舞蹈,表达敦煌文化的灵魂。

  1.2情景交触的意境传达

  中国古典舞受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影响,创作注重写意,强调似与不似的特点,表达出意境的情景交融。 这一点在我国大量古典舞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爱莲说》《谢公屐》《粉墨》等,都强调象外之象,体现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含义。 在舞剧《粉墨》中,剑、袖、伞这些道具富有中国古典舞意蕴,为整部作品的格调服务。 尤其是剑、袖的运用,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它连接了课堂与舞台,准确塑造了人物形象。 钟馗的剑,似是斩断世俗的象征; 钟馗的袖,似是满含哀怨。 这些道具的准确运用,在增强肢体表现力的同时加强了情感描写。 伞一直被视为情思、情愫的象征,它的出现与作品中双人舞所要表达的基调相契合。 作为传统道具,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情感符号。 作品中,伞与雨之间巧妙地传递对气韵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舞者物我合一、物我两忘,方能在为作品增色的同时营造深远的意境。

  1.3中国故事的身份认同

  中国古典舞这种舞蹈形式能代表中国文化,体现中国故事,它源于中华五千年文化,源于历代乐舞的传承,源于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它能作为“国舞”代表走出国门,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 例如,作品《黄河》演绎中华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北京舞蹈学院带头,多次出国演出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舞蹈《梁祝》,代表中国形象走出国门,向外国人讲述中国舞蹈,满足他者审美,越来越被他者所认同,推动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2.现实烛照,突出创作桎梏

  2.1“古”题材的限定性度

  中国古典舞通过当代人的过度创新,失去了古代传统韵味。 有些编导为了创作而创作,以创作为主体,一定意义上忽略了传统,受到外界的质疑。 由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有些作品融入芭蕾舞和现代舞创作技法大胆革新,导致创作出的作品让人们产生到底是不是古典舞的想法。 例如,舞蹈作品《风吟》融合现代舞技法进行编创,舞蹈动作没有典型的古典舞动作与舞姿形态。 尽管它将古典舞的动作特征融入舞蹈空间中,但是其作为中国古典舞走出国门时,他者很难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国故事只能在我国被认可,难以得到他者的认同。

  2.2技术技巧的脱语境

  由于中国古典舞是借鉴武术而发展起来的,难免会在创作中融入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来增强肢体的表现力。 如今,编导想方设法融入技巧,陷入“无技巧不成古典舞”的误区,中国的美学特征、哲学精神难以体现,体现不出中国文化。 例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编创作品大量出现炫技的现象,很难体现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古典舞《行者》大量运用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支撑作品,缺乏舞蹈深层的含义与内涵。

  2.3创建史处于“稚嫩”时期

  中国古典舞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只有数十年的历史,其是从戏曲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比芭蕾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尚处“稚嫩”时期,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不成熟,形成创作桎梏。 这也是合乎舞蹈发展规律的,任何一个舞种只有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走向成熟。 虽然中国古典舞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也创作出了一些精品,如《鱼美人》《爱莲说》《粉墨》等经典作品,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3.如何把握古典舞创作

  3.1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中国古典舞创作既不能忽视传统,也不能忽视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既要摒弃“祖宗的东西不能变”的观点,也要避免“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观点。 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突破创作桎梏,才能创作出舞蹈精品。 最新创作的古典舞作品《唐印》借唐三彩仕女俑从雕塑到复活所见所舞,一窥大唐丰腴自信、奔放瑰丽的历史风貌。 作品继承了姊妹艺术的精华,通过舞蹈方式表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蹈论文范例: 身体美学视域下电视舞蹈类综艺的审美价值研究

  3.2度之权衡,讲究中和之美

  中国古典舞强调中和之美,不偏向于某种基调,如舞蹈动作既要柔中带刚,也需要刚中带柔。 中国古典舞创作要适度创新,也不能忽视传统,综合运用技巧,避免忽略中国古典舞的情感表达以及内在意蕴‍‌‍‍‌‍‌‍‍‍‌‍‍‌‍‍‍‌‍‍‌‍‍‍‌‍‍‍‍‌‍‌‍‌‍‌‍‍‌‍‍‍‍‍‍‍‍‍‌‍‍‌‍‍‌‍‌‍‌‍。 所以,中国古典舞创作需要一个度的权衡,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综上所述,编导创作时要有即便是“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只有潜心研究,编导才能创作有内涵、有深度的舞蹈作品,才能讲述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被他者接受与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永明,孙佳媛.汉代舞蹈形态特征分析——从舞佣看汉代舞蹈形态特征[J].黄河之声,2019(19):46-47.

  [2]席淑琳.以“舞”观舞——从“舞”字的演变看中国古代舞蹈[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23-124.

  [3]耿君.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分析与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孙颖著.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陈丽竹 朱灿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