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性研究> 正文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性研究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4-23 10:30

本文摘要:摘要:如今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评价建筑工人不同种类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可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选择特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既有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

  摘要:如今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评价建筑工人不同种类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可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选择特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既有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行为的传播性强弱。结果表明:使用错误姿势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性最强,其次是交通管理类、个人防护类,而脚手架类、起重作业类、个人状态类传播性相对较弱。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工人;行为传播;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建筑安全

  由于建筑工人是我国一类特殊的工人群体,具有作业高度分散、流动性强、地域联系紧密、文化素质偏低等特点,使得不安全行为一旦形成,极容易在群体内部扩散蔓延。因此探索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进而对特定的行为采取特定的管控方式,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社会学领域,行为传播的现象被广泛研究。GustaveLeBon[1]提到行为传染效应,指出了行为传 染效应的真实存在。Wheeler[2]给出了行为传染明确的定义:行为传染是指接收者行为变得更像发起者行为的过程,且在这一行为变化过程中,发起者并没有故意的沟通、引发或激起接收者的行为改变。

  建筑方向评职知识:建筑工人评中级职称的论文

  Damon[3]通过实验验证了行为的传播不同于疾病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具有多元强化的网络结构特性。Christakis等[4]采用多个数据集研究社会行为传染现象,验证了行为传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以导致某些行为的传播,行为的传播方式具有网络结构特性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针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研究起步较晚。

  2015年,韩豫等[5]通过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不安全行为模仿和学习的方式、过程及影响因素,随后基于脆弱性视角,为其提供了早期干预的核心策略、关键方法和实施路径[6],为后续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周丹[7]、韩豫等[8]将不安全行为传播划分为示范模仿和行为传染两个部分,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定性分析,构建传播动力学模型探索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机制。杨振宏等[9]进一步完善了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通过SEM模型对影响因素做了定量研究。已有研究主要是对不安全行为的整体特性进行分析。

  然而,施工现场工作复杂度较高,存在多种不安全行为,每种不安全行为的传播途径与传播强度均有不同。因此,本文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了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AHP)定量分析建筑工人某些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以期提供控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理论依据和管控策略。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不安全行为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0],将不安全行为定义为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共分为13个类别。刘志云[11]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不依循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并且可能导致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针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王斯琪[12]将建筑施工现场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定义为建筑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现场因违反了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而有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查阅国家规范[11]、查阅博硕士论文[12~14]、阅读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报告、阅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对工人及专家的访谈、在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等,共整合出施工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共13类129项。

  Rogers等[15]指出在真实的社会系统里创新的传播需要具备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创新(对象)、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成员。对于建筑工人而言,传播对象就是不安全行为;传播渠道是工人之间存在的具有传导性的交互关系;时间即为不安全行为的存续时间,要求传播对象必须带有时间的方向性和印记性;社会系统成员表示建筑工人要处于社会网络中,行为要存在于一个有连接或有接触的人群中。基于行为传播的基本要素,选择出符合行为传播基本条件的行为,对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安全员做进一步访谈,对初始的不安全行为清单进行调整和精简,最终筛选出在施工现场可能会产生传播现象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共13类43项。

  SeoHee-Chang[16]将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的建立联系,得到个人特性、工作压力、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以及安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韩豫[5]提出传播过程中建筑工人“模仿与学习”的影响因素共16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共18项。

  周丹[7]完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识别,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杨振宏[9]基于示范模仿和感染从众两方面,提出指标变量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通过SEM模型分析出行为传染因素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此为:个体安全素养、安全氛围、传播行为特征、奖励或惩罚因素;行为模仿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此为:个体安全素养、关键人物影响力、关系亲密度、传播行为特征、奖励或惩罚因素。

  可以初步判断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较强的为:个体安全素养、安全氛围、关键人物影响程度。对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评价,涉及因素众多,传统的评价方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模糊性。因此,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化处理选定的指标,使绩效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本文把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分为4个评价等级:很强、较强、一般、弱。上述4个评价等级元素构成评价等级集合V:V=[很强、较强、一般、弱]。为实现数据的可比较性,将定性指标量化,因此为4项评价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以计算综合得分,分别为:5分、4分、3分、1分。

  为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对大连市某建筑工地的一线施工人员共发放问卷320份,涵盖22个施工班组。

  最终回收问卷298份,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62%。有效问卷中,男性为256人,女性为20人,符合建筑行业男女比例分布规律;有93人年龄在41~50岁,69人年龄在31~40岁,占统计的绝大多数(58.7%),其余年龄段分布为18~25岁34人、26~30岁38人、51~60岁42人,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0人。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108人)和高中(62人),其余分别为小学(37人)、专科(42人)、本科(27人)。由此可见问卷收集的样本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可认定为合理。考虑到问卷复杂性不宜过高,以及数据收集准确性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级影响因素设计问卷,但对于“传播学特性”指标,依旧采用其二级指标作为评价依据。

  建议(1)针对传播性最强的使用错误姿势的行为,可在工地现场实时播放正确工作姿势的教程,加大培训力度,尤其对班组中的重要成员,如班组长等,有效提升建筑工人的个人安全素养和技能水平;还可加大奖惩力度和安全巡查力度,一旦发现使用错误姿势的行为,应及时纠正或罚款。(2)对于某些工程,如港口、码头、机场建设等,施工现场大量铺设临时道路,存在较多不注意道路交通情况、不使用指定通道等交通管理类不安全行为,可在道路上增设必要的防护栏或标识牌,还可通过安全教育增加工人防护意识或优化奖惩机制来有效管控。(3)对于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类不安全行为,可严格把控施工现场入口管理及高空作业前检查管理,确保工人人身安全。

  结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建筑工地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工地由于工人作业协同度较高、且部分工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不安全行为一旦出现,极易在工人间传播。阻断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为此本文建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性研究框架,包括:整理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类不安全行为,编制不安全行为清单;选择特定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施工现场各类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

  数据结果表明:在各类不安全行为中,使用错误姿势的行为传播性最强,其次是交通管理类、个人防护类,而脚手架类、起重作业类、个人状态类传播性相对较弱。由于数据收集的范围和时间有限,本文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扩大数据收集范围,从行为传播机制的角度分析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

  参考文献:

  [1]LeBon,GUstave.Thecrowd:astudyofthepopularmind[M].TFisherUnwin,1908.

  [2]Wheeler,Ladd.Towardatheoryofbehavioralcontag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66(2):179-92.

  [3]DamonCentola.Thespreadofbehaviorinanonlinesocialnetworkexperiment[J].Science,2010,329(3):1194-1197.

  [4]Christakis,N.,&Fowler,J..Socialcontagiontheory:examiningdynamicsocialnetworksandhumanbehavior[J].StatisticsinMedicine,2013,32(4):556-577.

  [5]韩豫,梅强,刘素霞,孙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6):182-188.

  [6]韩豫,梅强,刘素霞,孙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早期干预策略与方法——基于脆弱性视角[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5):97-102.

  作者:姜玥麒,袁永博,张明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