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 正文

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7-11 14:34

本文摘要:摘要:新冠疫情的发生引起人们开始总结与反思,疫情爆发下城市的脆弱特征和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对提高经济产出效率和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经济高发展地区的人居环境问题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供

  摘要:新冠疫情的发生引起人们开始总结与反思,疫情爆发下城市的脆弱特征和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对提高经济产出效率和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经济高发展地区的人居环境问题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供不应求,进而影响居民健康安全。因此,增强城市健康发展和保障城市环境居住安全是未来城市规划与治理的核心要务,继续强化健康城市建设规划成为必然。本文将梳理健康城市的演变历程,构建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理论框架,总结健康城市的典型实践模式,并依此为建设健康城市提供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命健康 居住环境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健康城市的演变历程

  健康城市起源于欧洲,英国是最早关注城市健康问题的国家。19 世纪,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健康安全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涌现出来,空气卫生与水资源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蔓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城市发展引起人们关注环境和生存健康的关系,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应运而生。英国成立了城市健康协会。1909 年,英国出台了第一部现代城市规划法—《住宅和城市规划法》。

  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兴起,健康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WHO 提出三维健康观,即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三个维度。该观念指出了人体健康和城市生活环境的 密切关系。城市环境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对人体健康具有直接影响。此后健康话题逐渐纳入城市布局的讨论范畴。五十年代初,WHO 通过决议,提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基本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六十年代起,政府将提供基层卫生服务作为政策设计要点。

  如今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时期。二十一世纪要求,WHO 要求,全球卫生政策将健康放在首位,努力缩小公平差距,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健康促进,标志着促进健康的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此后公布的《曼谷宪章》和《上海共识》等多国参与的会议成果,

  均将健康促进作为重中之重。在此阶段,国际合作的健康城市建设与研究不断涌现,各国积累了丰 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理论框架

  城市在本质上是动态开放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布局规划系统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理论框架的核心。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需要通过统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要素、调查人类需求与行为,确定基本目标、设计相关制度和分层次实施工作。

  第一,在个人和集体两个层次上,调查人类健康需求和人类行为。其中,人类行为调查的内容包括人类使用环境要素的方式和人类行为对环境要素的正负影响。

  第二,促进居民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一方面,发挥居民行为对环境的保护优化作用,削弱行为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提高环境要素应对人类行为和冲击的适应能力,建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

  第三,跨行业多部门联手合作设计健康城市制度。将不同领域的理念与实践经验结合,构建完善的健康城市制度体系,使各制度之间互相支持。

  由此可知,人与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和增强城市适应能力是我们的目标。

  疫情引发的考虑

  伴随着新冠疫情暴发,潜在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暴露出来。一方面,人口过度向核心城市集聚和快速的人口流动加速了传染性疾病传播。例如,广东省作为中国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第一大省,汇集了中国 8.13%的常住人口, 流动人口总量超过 3400 万。其中,广州和深圳两个超大型城市以人口输入为主,在疫情暴发时负担全省最严重的疫情压力,确诊病例多为输入型。另一方面,城市缺乏“韧性”,医疗体系结构脆弱, 社区治理不堪重负。在医疗体系方面,全国各地为疫情暴发地武汉给予医疗资源援助,发挥了强大的外部支援作用,但也侧面反映了地方医疗资源的匮乏。在社区治理方面,疫情使社区担负了巨大压力,人力和物质资源的短缺问题值得反思。

  四、城市规划与治理需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优先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各部门参与设计 ,全面实施

  为兼顾多主体需求和协调各方面利益分配,需要使多主体共同参与规划设计,包括三方面:一是跨部门合作形式,由规划与自然资源部门、财政税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等共同贡献建设健康城市的建议;二是城市居民参与规划,组织听证,多方面采纳意见;三是广泛征集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建议,建立最美家园、最健康生态、最优经济体系。

  2.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

  建立数据体系,强化城市治理规划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在应对疫情时,利用大数据识别高风险区,能够提前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保护生存环境。此外

  ,救灾物资的及时供给,合理调配需要大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可根据实时数据精准、快速地供给物资。

  3.绿色公共空间 的提供

  绿色公共空间是建设美化健康城市的必要元素。针对不同类型人口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与立体空间,为居民提供适宜的绿色公共空间。

  4.应急建设空间的预留

  为避免出现紧急突发事件时,城市没有充足的应急建设空间用于生产或安置,应在规划中预留空白区域,用于应急性临时建设,从而提高城市适应力。

  5.多构建慢行交通系统

  利用城市规划构建慢行交通系统,根据居民出行需求、采用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考虑设计慢行街道,建设慢行道路和设置无障碍通道,为不同健康状况的居民提供可选择慢行路线,为居民提供安全、连续、舒适的慢行空间。。

  6.多功能机制混合土地用途

  通过混合土地用途,建设小尺度、多功能的街区,减少居民日常交通距离。一方面,根据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完善住宅附近布置便利店、医院和学校等生活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土地规划, 尽量减少远距离通勤,尤其是促使基础硬核服务领域从业者(如物流、医疗和基层员工等)的住址与工作地点匹配,减少由居民远距离出行导致的更大范围的疾病传播。

  7.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关键。一是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继续落实垃圾分类减量和治理黑臭水体,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的工程体系,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环境论文投稿刊物:《环境污染与防治》“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刊登有关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报告和综述等学术文章,交流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环境管理经验,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新动态”是《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的办刊宗旨,竭诚为广大作者提供发表优秀研究成果的园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最快的优秀学术文章是《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的办刊原则。

  (三)社区层面

  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包括两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公共空间建设。一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期能够监测到居民健康状况和紧急输送物资,在常规时期还可用于储备应急医疗设施。二是在社区公共空间中要合理布局文体设施和种植绿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搭建临时隔离站。三是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充分考虑社区管理单元的界限和居民特征。

  第二,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模式,发挥基层社区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居民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综上所述,建设健康生态的城市规划与治理需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适应力。此项工作任重道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分析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 范钊. 居舍. 2019(16)

  作者:裴振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