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通过对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的实地调查,本文记述了该项传统技艺的原料、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市场现状和相关的民俗事象。 关键词:傣族 贝叶经 制作技艺 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公元7世纪前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斯里兰卡,再经泰国
摘要:通过对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的实地调查,本文记述了该项传统技艺的原料、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市场现状和相关的民俗事象。
关键词:傣族 贝叶经 制作技艺
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公元7世纪前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斯里兰卡,再经泰国、缅甸传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州是继承和保护贝叶经文化和制作技艺较为完整的地区,有八千多部保存完好的贝叶经。贝叶经不仅是南传佛教在傣族地区传播的重要历史记录,而且贝叶经所记录的历史文献还有整个傣族文化的精髓,涉及到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科技、医药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傣族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实地记录了傣族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全部历史,对交流和传播傣族文化起了重大的作用。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精神世界,离不开贝叶经这个文化传播载体。可见贝叶经不仅仅是研读佛教教义、佛经的经典,它还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融合的体现。
贝叶经的发源地印度已经很少有人制作了,包括西藏等地区虽然有大量典藏的经书,但也鲜有人掌握这项技能了。在西双版纳还有为数不多的寺院僧侣及还俗的佛爷仍坚持制作贝叶经,使得这项制作技艺传承下来。从工艺的保护角度来看,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镌刻经文本身,而在于制作技艺的传承。贝叶经制作技艺也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贝叶经制作工艺流程
贝叶其叶片长度可达两米,极具韧性,耐磨耐晒,防腐耐潮,不受虫蛀,用水泡制之后的叶片则更加柔韧耐久。在刻制经文之前,贝叶需经过传统工艺的处理。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制作贝叶经的主要工具有:原料就是贝叶,书写的工具有铁笔、垫板(用来垫写的工具)、油;画线的工具有墨汁、弹线、木尺等;整理的工具有推刨、压经夹等;其他辅助工具还有锯末、红漆、金粉、酸角或柠檬等;这些原料都是就地取材。贝叶经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要经过采集贝叶、煮洗、晒干、修整、压平、弹线、刻写、抹墨、上漆等几道复杂的工序。制作出来的贝叶经本做工精细,规格整齐,并且装饰性极强,古朴大方,坚固耐用,久用不烂,成为具有储藏经典的最佳材料。西双版纳州勐罕镇贝叶经的制作技艺大致分为以下七道工序。
1.取材制作贝叶经的师傅们都会在每年的六、七月份雨季来临前去采集书写用的贝叶。这个季节的贝叶柔韧性最好,便于刻写。贝叶呈扇形,长度可达两米,砍贝叶时要顺着叶间缝隙将贝叶取下来,在地上展看铺平,然后用快刀再顺叶间把虫咬过的坏叶、败叶和叶脉筋骨剔除。贝叶砍摘下后,再把精心挑选的贝树叶进行裁剪,根据需要裁剪成书写所需要的长度和宽度,一般情况是一个叶片约长70厘米左右,宽7厘米左右。把裁好的叶片按照10片左右码整齐对折卷起来,用竹篾捆好,然后再用一条长的竹篾把几捆贝叶串起来。为使叶子整齐平整,每一片树叶都必须夹好,这样才便于后期使用。
2.煮洗、晾晒贝叶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贝叶捆扎好,放在淘米水里煮,煮贝叶要用大的铁锅,在锅中加入一些酸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一方面是为了去除贝叶的绿色叶汁,就是让绿色的叶子慢慢变成灰白色;另一方面,这些酸性物质也可以使贝叶中的淀粉和杂质充分脱离,防止贝叶的腐烂虫蛀,便于流畅地书写经文。当煮到贝叶表皮滑脱、绿色泛白时即可取出。贝叶煮好之后要将其捞出,最好是到江边用细沙搓洗干净,使之前的酸洗物质清洗掉,便于保存。洗好后将贝叶用竹篾穿孔拿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晾晒好的贝叶如果当时不用,要卷起来存放好以备用。
3.修整贝叶晒干后的叶片不平整,长宽也不均匀,需要进行修整。修正时要选择适当的木尺。一般是约45厘米长,5厘米宽,距木尺两端约14厘米处,各有一个0.5厘米的小孑L.分别插入长约20厘米的小木棍,使其直立,在将存放好的干贝叶取出,按照适当的距离一片品穿入木棍中,几十甚至上百片为一匣。之后再将另一块同样长宽的木尺放置其上,将贝叶紧紧夹两块木尺中间,两头用力压紧绑上绳索,按木尺比例修整,然后用快刀把木尺四周多余过长的贝叶切割掉,并把边缘修饰光滑。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叶片有两个孑L,尺寸大小均匀。
4.压平修剪整齐的贝叶需要压平,以便刻写经文。压平叶片有专门的工具,叫做压经夹。压经夹的原理也就是通过木片之间的距离缩短而使夹在中间的叶片因受力而平整。压经夹板长约1米左右,宽10厘米左右,厚约5厘米,两端10公分处打孔。以前的方法是将木板两端用力绑紧线绳,有的还在上面压上重重的石头,10天半月再取出来,现在的方法是两块木板两端有可以扭紧的螺母,通过不断施力,使贝叶在木尺间充分受力而平展,且以后也不易变形,在阴凉之处放置一段时间取出;为使贝叶四周更光滑平整,在压紧的过程中还会用刨子刨平。
5.弹线压平后为了便于书写,还要在叶子上划出横线。如同稿纸的横线一样,弹之前要把要弹线的贝叶固定在弹线夹内。横线用专门的墨线弓,一般划分成4线、5线、6线和8线四种规格,线用木楔固定,使用时根据需要由木楔调整不同的规格。在弹线之前要先取一点臭牡丹叶子擦拭弹线夹的线,这样可以防止虫蛀。线的宽度规格由叶片的宽度决定的,弹线用的墨汁是用水加上少量锅底灰制成,将臭牡丹叶卷起来用线扎好,蘸去锅底灰来涂抹弹线。弹线的原理类似盖房砌墙用的绳墨的方法一样,将固定抹满墨汁的弹线两端轻轻提起,到一定高度,迅速松手,贝叶上就出现了清晰而笔直的黑线,反复几次直到符合规格和书写要求。
6.刻写刻字是制作贝叶经的关键步骤,刻写经文时,用铁笔现在最上面的贝叶上刻写,下面垫有一块垫板。写好的贝叶要编上序号,以便整理。铁笔是特制的,长约15厘米左右的圆木,顶端磨成锥状,再嵌入一個打磨好的铁针。每一个制作贝叶经的佛爷的铁笔都是根据自己的刻写习惯自己改装和加工的,所以每个铁笔都是与众不同的。还要准备一块小的磨笔石,因为刻写贝叶经十分费力,每刻几页就要在磨笔石上磨一磨以保持笔尖锋利。刻写好的贝叶要编号序号,以便整理。
7.上色与保存当全部经文刻写好后,要用布蘸取墨汁(植物油与锅底灰混合制作而成的),涂抹在刻写好的贝叶上,然后用锯末把贝叶上多余的墨汁擦去,再用块干净的抹布擦拭,这样黑色的墨迹就清晰地留在了贝叶上,保存上几千年都不会模糊。字迹抹印清晰后要晒干,经过加工的贝叶经不易磨损,且不易虫蛀和腐烂,是绝佳的书籍收藏品。最后将刻好的经书装订成册,放入压经夹中,并根据不同需要,在周边涂上一层黑漆、红漆或金粉加以保护和装饰。贝叶经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本完整的佛教典籍。
推荐阅读:工艺类论文发表哪些期刊容易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