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后物欲时代的时尚元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基于社会学视角探讨了体育舞蹈在后物欲时代下所具有的诸多时尚元素变迁。本文从变迁的驱动力、变迁的内容以及变迁的方向上进行了深入挖掘。 研究得出:(1)变迁的动力机制为后物欲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后物欲时代的时尚元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基于社会学视角探讨了体育舞蹈在后物欲时代下所具有的诸多时尚元素变迁。本文从变迁的驱动力、变迁的内容以及变迁的方向上进行了深入挖掘。
研究得出:(1)变迁的动力机制为后物欲时代的精神驱使以及社会时尚心里的符号追求。从感性精神、实用主义层面阐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不堪忍受之“重”的辩证关系以及人们的生活向游戏娱乐的嬗变;从精神表达层面论述了体育舞蹈成为社会身份符号的象征逻辑。(2)变迁的内容是在特殊时代下体育舞蹈的时尚元素的内涵,如自由的精神表达、个性追求,以及表现方式的中国特色,如中国音乐享用、民族服饰穿戴。(3)变迁的方向是中国化趋势。
关键词:后物欲时代,时尚,变迁,体育舞蹈
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温饱解决,进入后物欲时代。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人们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都是需要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今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温饱问题。物质供应与人们舒适生活的需求之间形成的顺差,使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成了如今的主要任务。在后物欲时代下主客观的矛盾冲突中,如何认识以及处理好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和其生存的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成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时尚心理的符号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出路。
因此,于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目标[1],实际上其终极目标直指实现人更高的身心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让人向感性自由的主观精神世界回归,具体的来说就是回归人类的本性。体育舞蹈作为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体育艺术类项目,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审美提高的助推力下不断发展及演进[2]。
反过来为人们从体力和审美上亟待和解的内外部冲突提供了出路。体育舞蹈发端于后物欲时代下,在不断随着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这一“舶来品”的功能被提出了更为“中国化”的精神要求。其当下的变迁有动力(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向往以及时尚社会心理下的身份符号追求)、有内容(服饰、音乐等)、有方向(中国化)。体育舞蹈也将承载着中国内容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而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有了中国化的体育舞蹈内容而色彩纷呈。
1后物欲时代:感性精神之向往
所谓后物欲时代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北大社会学家郑也夫在研究现代消费社会学有关问题的著作《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提出这一概念[3]。人类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期困扰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这在发达国家已经解决,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也基本解决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不用为生存和温饱问题而苦苦挣扎,人类正在进入后物欲时代[4]。
本文将中国进入后物欲时代的时间界定在1987年。1987年10月,中央提出的解决“温饱”问题的战略决策基本完成,人民温饱基本得以解决。因此,本文将1987年后定义为中国大多数人挺进的后物欲时代。以下从感性精神、实用主义层面阐述了生命承受的辩证关系以及游戏娱乐的嬗变,在人类不断与自然界互动的过程中,各自力量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来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主观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角色关系,据此进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自然人化”和“人化自然”的相互掣肘中寻求平衡发展[5]。“自然的人化”重在利用自然、改造外部客观世界使其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而“人化的自然”重在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在努力地“自然人化”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的低级需求。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的人化”异化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人们进一步需要找到“人化的自然”的方法去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后物欲时代的推进下,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生产工具的升级优化,生产力提升,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劳动时间缩短,人们的剩余时间及精力增多。剩余的精力包含了对体力与审美释放的需求。
人们选择何种方式去宣泄这种剩余?可通过艺术化的生活。体育舞蹈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不仅使人们有了情感上的宣泄,其健身性也为其体力宣泄提供了场所。作为“舶来品”传来之初,它是追求时尚新潮的中国人所乐于参与的娱乐项目。在时代的牵引和时尚的推动下,中国人渐渐从对体育舞蹈的机械“模仿”中跳出来,为这一“请进来”的项目披上中国音乐以及服饰,表达中国情绪,最终带上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
1.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生命不堪忍受之轻
人类在工业革命前“自然人化”的能力较弱,一直被自然威胁及压迫,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窘境。在“温饱未饱”中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随着后物欲时代的来临,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工具不断更新升级,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发展到A点右方,“自然人化”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的本质力量的日渐强大,生产功效大大提高,物质极大丰富,一直以来困扰人类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当温饱猛然解决的时候,最初的满足过后,我们会忽然觉得空虚无聊,我们会不知所措[3]。
然后,无聊像是饥饿一样强劲的驱动力,造成了一种心理需求,想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刺激性行为达到无聊的解脱,其迫切性正如同我们的身体对食性的需求一样[6]。由此,我们在百无聊赖中忍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此时,通往挣脱空虚无聊的路有两条:穷奢极侈之堕落和自由感性之升华[3]。
在当下滋生集体焦虑感的富饶社会,唯有艺术化的生活路径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到A点。这时休闲娱乐、体育艺术等活动形式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不仅仅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追求,他在不停的寻找着对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追求自身生命的不断升华,使人在现实的生命活动在永恒的企求中赋予其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7]
1.2实用主义向游戏娱乐的嬗变
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中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指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的交往中,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在社会与自然中得以生存和繁衍。人类必须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本领去融入社会,实现人的充分发展。在后物欲时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生存为导向的个人技能的培养是以实用为主。
而物质需求被解决后,在后物欲时代的向心引力下,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与物资匮乏年代的“实用主义”观念背道而驰。人们向着更高层次的审美精神需求大步朝前。人的这种需求发展,高度契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后来马斯洛还认为,求知及审美需求也是人的高级需求,二者位于尊重和自我实现之间,而审美需求高阶于求知需求。基于“过轻”与“过重”极端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找到了一种平衡法———即“人类本质对自由投射的人类游戏”。游戏超出了纯粹肉体活动或纯粹生物活动的范围[8]。
游戏超越了禁锢人类的动物性,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反应人类文化生活的意义表达[9]也即是满足了A点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使人从自然人过渡到能审美的社会人,寓于身体中的精神力量的呼之欲出。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提出精力过剩论,他们认为游戏是由于机体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去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愈多,游戏就愈多。反观后物欲时代的当下社会,生产及其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迁,人们的低级需求得以满足,向着更高层级的需求前进。游戏娱乐成为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满足高层需求的手段。而随着游戏的标准化变革[10],体育作为游戏的一种形式为后物欲时代现实生活提供必要的身心力量,各类体育运动亦或是艺术游戏如雨后春笋开遍中国大地。
总的来说,人类物质需求满足后,游戏成了百无聊赖人生的救赎者。随着后物欲时代的到来,游戏在不断发展中通过标准化规则与组织的框定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项目,基于需求层次理论。
2时尚:精神表达下的社会身份符号
2.1时尚本质简论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既定模仿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试的需要,他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进行的道路,他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11]。由此可以看出,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是人的本性,要“求同”也要“存异”[12]。
时尚是将社会一致性与个性差异化动机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13-14],因此时尚具有模仿性、精神性,我们不仅需要通过模仿进而“求同”并将自我嵌入社会特定秩序中去,还需要通过标新进而“立异”,即通过个性情感的外化行为与他人进行区别,最终走向时尚,被人认可。同时,时尚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时尚观念,对时尚的崇拜会有不同。因为时尚是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中,人们崇尚和追求的东西[15]。
时尚凭借内容上的不断变动,赋予今天的时尚一种区别于昨天、明天的时尚的个性化标记[11]。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在融入大众社会的前提下,标“新”立异是时尚追求的核心内容。而这个“新”包含了三种类型:(1)与“旧”对立;(2)在旧有基础上创新;(3)创造从未有过的“全新”[16]。
2.2体育舞蹈———时尚表达的有效载体
体育舞蹈作为“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于我们而言,这样一种体育与艺术融合的运动项目就属于第三种类型的新。存“心”带“新”的体育舞蹈将默契嵌入时尚潮流中。由此可见,从前人类在后工业的物质匮乏时代以物质炫耀来寻找嵌入社会秩序的同时寻求个性张扬,从而聊以慰藉精神的方式已经在后物欲时代下越来越趋向非物质化炫耀的手段。
精神的充实丰腴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时尚,人们所渴望的是时尚所青睐的符号价值,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精神宣泄的艺术形式,满足了人们时尚追求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这一“舶来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满足了中国人心理特征?
2.3体育舞蹈存“中国之新”立于世界舞台
体育舞蹈在出生之初,就是在群体劳动中出现,是一种“合群”的文化现象。在其传入之初,也带着社交和“合群”的功能。它即构建了对外交流发生的公共交往平台,从体育舞蹈的别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中就能顾其名思其义。中国人通过这一体育艺术项目强化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也通过这一模仿习得的技能,使国内的人民聚集合群。它被用来构建和满足符号文化意义所显露的时尚元素。完成时尚的模仿性,达到“求同”的心理需要。然而时尚除了有模仿的特性,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个性的强调、对人性的个性化装饰[11][30]。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国国力日益昌盛,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此时,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自信”: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此时代背景下,将“舶来品”体育舞蹈加入中国性格,为我所用成了必然的趋势。事实上在实践中,中国的体育舞蹈工作者就已经通过不断地在音乐、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
它满足了中华民族“个性调试”的需要,也契合了时尚的模仿性、时代性和精神性等特征。在时尚弃旧纳新的过程中,从人类的本能讲,每个人都存在着喜欢新鲜事物、厌恶旧事物的心理趋势,人类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探索和追求新事物的路途上不懈努力着。体育舞蹈的艺术性质就决定了其永远达不到完美的追梦中寻求完美,这就注定了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其时尚特性将以其时代特性传承与发展。体育舞蹈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艺术财富。其时尚元素需要中国文化丰富它、发展它;中国文化和民众的生活也需要体育舞蹈的时尚元素补充它、壮大它。
3后物欲时代下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端
1987年温饱解决后,中国人进入后物欲时代,人们的生活价值取向从实用主义向游戏娱乐嬗变。体育舞蹈其本质与游戏具有一致性,都指向人们的感性精神生活。因此,在实用主义向高阶精神需求转变的社会意识影响下,游戏的娱乐价值被人们追捧。游戏有哪些形式呢?席勒对此做了区分:物质上过剩的体力上的游戏,审美上过剩的艺术的、戏剧的或象征性的游戏[17]。
而体育舞蹈作为体育和艺术的身体运动与游戏的两类形式完美的契合,是游戏高度发展的时代产物,它是体力上过剩后的需要,也是精神满盈后的释放。体育舞蹈从国外的民间舞演变而来,最初出现在劳动人们的生活游戏中,后来不断发展规范成了如今时兴的体育艺术项目。
3.1时代的牵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提出了我国大部分人民“温饱已饱”,大多数人进入后物欲时代。经历过改革开放,中国大门敞向世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需求逐渐从马斯洛低层次需求向更高的精神层次需求转变。
体育舞蹈这样一种新式娱乐项目通过其丰富多样的舞蹈种类,波澜起伏的音乐旋律,或端庄或热情的服饰让温饱解决后的人民有了精神“消费”的动机。人们期望在客观物质解决后,追寻主观精神的“游戏”。因此,作为集游戏两种形式为一体的体育舞蹈刚好契合了这一时代人们的感性需求。并且也是在这一年,原国家教委还将体育舞蹈列入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大量内需也拉动了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形成。
1991年,国家体委开设体育舞蹈培训班,推广体育舞蹈。自此,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参与人数成指数上升。从赛事规模和数量、以此为专项的高校数量、参与人员的年龄跨度等都有数字显示其已成为人们争相学习模仿、追捧的对象。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工作的目标更加强化了其指向马斯洛高级需求层次,即:实现感情、尊重、审美和自我实现的生活。对日子提出了从生存实用到生活游戏娱乐的要求。有闲有钱的人们迎来了休闲时代的到来[18],此刻的休闲时代也可以用后物欲时代进行同意替换。从体育和艺术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人们对情感表达的迫切需求。
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9]第一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来看,可以看到体育在后物欲时代下的牵引、指导下的向好发展,而作为体育项目的体育舞蹈在后物欲时代的引领下也迅速开展起来,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
4后物欲时代体育舞蹈时尚元素中国化演进方向
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体育舞蹈具有良好的强身健心审美的功效,曾被认为“最好的室内运动和娱乐形式”[21]。它满足时尚的三个特征,即精神性、模仿性、时代性。体育舞蹈的游戏属性决定了它具有的精神表达以及模仿特性。其在服饰、音乐及其肢体等元素的创造特性上,决定了自身具有的随时代延展而不断被精致的个性化演进特性。体育舞蹈在后物欲时代的牵引下,以时尚为助力,推动人们回归人之自由感性;以时尚为引擎,汇集音乐、服饰、肢体语言释放人之主观美感。
5结语
首先,后物欲时代下,人类利用体育舞蹈的时尚元素超脱纯粹生物性而进阶自由精神性。体育舞蹈“热”在中国的兴起和兴盛,不仅仅只是国人对于时尚追求的外部体现,更是对于“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平衡、对主观的精神世界以及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制衡,是“温饱已饱”后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思考,它满足了人的物质以及心理需求。人们通过体育舞蹈所附带的文化意义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作为新时代下的潮流标识,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的外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体现。
其次,后物欲时代下,体育舞蹈的时尚元素“求同”中“存异”。在弘扬创新的当下,“存异”显得极为重要,这是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作为体育舞蹈者,不仅要“西学”更重要的是要“东渐”。趁体育舞蹈发展之势而上,不断挖掘中国文化的精华元素,通过音乐、服饰等内容的“本土化”丰富中国的体育舞蹈,向世界输出中国时尚,通过软实力,让世界友人来学习我们的“语言”,为振兴发扬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叶煜,骆意.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及演变特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6):91-96.
[3]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
[4]邹小华.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创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71-176.
[5]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91-97.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循证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文化也在相互交融,使得中国文化也能够与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进行互惠贯通,体育舞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传到我国,七八十年代在我国得到推广,近十几年里体育舞蹈在我国迅速的受民众所喜爱。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