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历来是引导舆论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全媒体时代,新生事物前所未有、层出不穷,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一流新型媒体,必须把评论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新高地,增强引导力。 主流
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历来是引导舆论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全媒体时代,新生事物前所未有、层出不穷,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一流新型媒体,必须把评论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新高地,增强引导力。 主流网络媒体更应主动承担媒体责任,以评论为抓手,壮大主流舆论。 7月10日,在湖北第三届政能量峰会上,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揭牌,这一创新之举,将助力主流媒体强化网络评论研究,构建复合型智库。
一、网络评论的发展挑战与机遇
1.网络评论发展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从链条式传播变为圆规式传播,网络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对整个互联网舆论生态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同样对网络评论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全媒体时代,众声喧哗,网络舆论错综复杂,网评引导难度升级。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成熟和移动化浪潮来袭,传统主流媒体主导舆论的格局被打破,曾经的平台的优势已经日渐式微。 对广大网友、评论员来说,可以发表观点的平台更多。 其次,网友对于网络评论需求更加多元,传统的文字类作品已不能满足网友,传播力和影响力减弱。
2.网络评论发展迎来机遇
《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指出,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平台的成长,网络评论传播渠道将呈现从零散到集中、从单一到复合、从小众到大众的必然趋势,这些都为网络评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技术层出不穷,传播渠道多元,为网络评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短视频分享、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评论形态的发展,拓展了原有网络评论形式的发展空间和新的评论渠道和评论。
二、网络评论突破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1.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助力网评专业化、垂直化
当前,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对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评论的地位和作用越发突出。 做好评论工作,更大范围占领网上舆论场,必须建立网络评论研究机构,将网评专业化。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因时而动,依托已建立14年的全国优秀网评阵地《东湖评论》,成立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全力打造从主流媒体角度专注网络评论写作、研究的省级研究机构和复合型智库。
目前,《东湖评论》已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等六所高校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网络评论实训基地”; 与江夏“青苹果乐园”、汉江师范学院“红笔”、湖北经济学院“岛之声”,以及湖北各地市州网评团队联系密切,形成1+N的网评联合发展模式; 连续六年成功举办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是全国最早开始的聚焦大学生群体的全国性评论赛事,在全国大学生群体、新闻媒体业界和学界中享有盛誉。
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媒体、高校、社科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力量,开展网评培训,聚焦调研网评成功案例,发布网络评论相关行业发展报告,举行全省优秀网评作品、作者、优秀网评阵地等系列评选,将网络评论垂直化,提升网评整体水平,为媒体转型升级探寻新路径,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心聚力壮大主流声音。
2.畅通网络传播渠道,拓展网评形式和内容
渠道畅通对网络评论的传播意义重大,主流媒体不能仅盯住自身的平台,还要善于借力,加强与不同的传播平台合作,进一步增强传播体量,提升传播优势。评论平台可以通过整合功能,聚集各社会组织的力量,在平台上进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按照不同网评作品的特色,精准定位受众需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网上舆论矩阵,实现用户网络评论需求的“一网通”。
网络评论论文范例:网络评论中用户深层价值的挖掘之道
3.借助特色评论
网络评论品牌建设已迫在眉睫,建一个网评栏目容易,把栏目做成品牌却不易。 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既展示了荆楚网融合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全国网评研究学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展现了做强网络评论、画出更大同心圆的追求。 成立后,除了延续“地评线”“楚天评”“放鹰台”等特色板块,还将进一步做强“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评论沙龙”“东湖视评”等特色评论品牌,继续推出视频评论、音视频H5评论、图说评论等多样化评论形式,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风气。
特色评论品牌,已经成为主流网络媒体网评栏目的骨架、支撑和旗帜。 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将通过特色品牌的建设,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推出多种网友喜闻乐见、愿意积极传播的评论形式,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放大主流舆论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
全媒体时代,网络评论需要通过传播矩阵,实现全方位传播、全视域传播。 今后,楚天网络评论研究院将加快建设一批评论员智库,进一步通过融合传播,推动网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用最深刻的思想、最锐利的语言为新时代建言。
作者:杨虹磊 林 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