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儒家思想以“时”为核心的舞蹈创作对象分析与表达> 正文

儒家思想以“时”为核心的舞蹈创作对象分析与表达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31 10:27

本文摘要:【摘 要】本文以儒家思想中时的思想为核心进行舞蹈创作对象的分析与表达,重点阐述在当代高度运行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找好合适时机进行不同对象的舞蹈创作,才能为时代发展提供优秀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儒家思想;时;舞蹈创作对象 《论语》是儒家重要典籍,

  【摘 要】本文以儒家思想中“时”的思想为核心进行舞蹈创作对象的分析与表达,重点阐述在当代高度运行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找好合适时机进行不同对象的舞蹈创作,才能为时代发展提供优秀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儒家思想;“时”;舞蹈创作对象

儒家思想文化

  《论语》是儒家重要典籍,其是依据孔子生平集结而成,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著作。书中关于“时”的论述较多,“时”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对季节变化以及适当时机的把握。比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命民以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些经典论述都是与“时”相关的重要论述。而在外部的现实环境中,歌舞不仅为礼乐服务,而且可以促进精神的升华。随着时代变迁及社会进步,歌舞乐逐步自成一体、合而为一,为的是应需求而变化。其中,舞蹈创作者在面对不同的表演群体时,不仅需要有“时”的概念,更需要有“时”的精神,只有内外合一、天地人和,才能因时而动,创作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舞蹈作品。

  一、舞蹈创作对象的“时”

  不同的创作对象需要遵循不同的“时”,如此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而如何心平气和地积极面对是每一位创作者的必修课。当然,因为创作者所面对的群体不同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比如给专业类院校、专业团体、综合类院校的艺术院系、中老年及小朋友进行创作,都会面对不同的情况。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中,一定有共性和个性之处,我们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够克服“时”的障碍,同时领悟不同角度的“时”的表达。每一位创作者都希望给世界上最好的演员量身打造艺术作品。因为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社会推广度,同时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也能够向最好的演员学习,同时把自己的思想以及技能通过优秀的演员进行更好的传达。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只有一少部分优秀的创作者能够和最优秀的表演者进行结合。比如给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类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作,需要创作者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同时自己在特定的艺术领域内必须是出类拔萃的,这样才有机会和最好的演员进行配合。此外,演员和创作者还得有极强的默契,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共同为一个艺术作品的诞生奉献各自的艺术才华。这对于万千创作者来讲都是心中的最高目标,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如果做不到的话,就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对象并为之努力奋斗。

  专业院团的演员面对的对象首先是社会大众。它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本质区别在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是为教育服务的,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标。而专业院团的演员是在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社会的艺术创作,从而在社会大众的心中留下很好的印象,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赢得民心。

  艺术创作者和专业院团的演员在合作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默契的问题,其次是作品导向的问题,再次是排练周期的问题。所谓默契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一旦工作以后其独立思想就会主导自己的意识,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创作者需要借助自己的艺术表达及艺术思维,并与演员相结合,从而进行艺术构思以及艺术表现,只有创作者与演员二者相契合才能够为作品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品导向的问题即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还是面向个人的。这里涉及到的是为社会创作、为个人创作或者为集体创作的问题。所以,作品导向的问题实际上是创作者和演员进行沟通的一个前提。做事情一定会面对风险,不想面对风险,你可以选择不做,你只要做,就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要有因“时”而变的觉悟。

  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综合类院校艺术院系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艺术学生大多是经过高中的考试而进入大学学习的,在这一部分学生的心中,首先是考大学,其次是通过学习艺术改变自己的人生,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这一部分学生由于有高中学业的“家底”,他们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艺术学习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苦于没有进行过良好的前期专业训练,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创作者花时间打磨和耐心沟通。面对这样的学生,创作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具备苦口婆心的态度,同时也要具备很深厚的人文素质,能够让创作对象和自身形成共鸣,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也要积极地为学生的未来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寻得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给中老年及小朋友进行艺术创作,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他们的年龄特征。

  实际需求指的是他们大多是为了通过艺术的训练来完成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彰显对于人生的追求。那么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要和他们进行很好的前期沟通,并且利用优秀的作品让他们进行前期的学习,从而为以后的创作寻找更好的思路和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年龄特征也是不能忽略的,老年人骨骼退化的问题及小朋友骨骼发育的问题是每一位创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创作者千万不可以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想而将高难度技巧灌输给他们,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只有很好地结合表演者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艺术创作,才能创作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作品。

  二、舞蹈创作者内与外“时”的体现

  在艺术概论学习的过程中,艺术创作需要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来完成,这样的过程如同郑板桥画竹,要具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不过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创作者去积极面对的,那就是内心深处出现矛盾,遇到瓶颈期,产生外在和内在的变化时,艺术创作者应该如何面对的问题。

  在这里又回到了文中开篇所说的要具备“时”的智慧,此外,要学会与优秀的表演者进行配合,还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情。“时”的智慧不是通过肉眼能轻易看见的,更多的是在肉眼之外寻找天人合一的“天眼”,即要看到事物表象之下的内在本质。而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不仅需要创作者大量的艺术实践,更多的是需要创作者体悟人心人性,以及把握在社会需求下所产生的艺术现象。比如我们是否对特定的艺术概念有很深刻的理解?我们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本质与创作过程及其当下的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是否有很深刻的理解?又或者我们对当下的时代发展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否有所了解?等等,不一而足。

  在大众看来,进行艺术创作可能不需要了解这么多,但是通过思考可以得知,任何一个时代下的优秀艺术家,都不单是对本艺术门类有所理解,其一定是一个具备综合能力的艺术工作者,这可以通过史料去进行查阅,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以上能力的训练只是完成了基础的外部学习,而要通过外在传导到内在就需要大量的文史哲的学习,比如对中国儒释道的学习,对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习,只有中西交融才能够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完善的内在系统,同时通过外在系统的运行不断推动内在系统的发展。

  与优秀的艺术家合作不只是一种实际需求,更多的是要找到一个“镜面”,这个“镜面”是可以脱离自我,通过他人善意或恶意的话语来提升自己作品创作质量的一种再思考。与优秀的艺术家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吸取对方的养分,改善自己的不足。纵观当下的艺术家,几乎都会有自己的合作团队,这样不论是在项目的立项,还是在项目的创作过程中,都可以全力为“那一个”艺术作品而全方位地努力,不会因为作品的某一部分缺失而影响整体艺术作品的创作。

  对于大多数初入艺术创作领域或者因为实际积累不足而没有艺术团队的艺术创作者而言,寻找到合适的艺术合作对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分担风险,同时共同努力。此时与优秀的合作者合作就犹如“时”的变化,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舞蹈创作者“时”的表达

  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是至理名言。而所谓的合适的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创作者要依据生活的需求、项目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人心的变化来完成艺术创作。而这个过程就是“时”,选择就是“事”,合适地把握就是“时”的表达。反观当下的创作者,有时候急功近利,为了节省时间盲目创作,很少考虑创作者的实际状态以及表演者的实际需求。

  传统文化论文范例:儒家传统文化的法治建设时代意义

  更有甚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少和表演者进行沟通,只顾自己独立发挥,没有考虑到作品的整体表现,这样虽然能在短期内完成艺术创作,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必定不能够长久,创作者和表演者只有在合适的状态下进行沟通,通过对环境的准确把握才能够形成合适的“时”的表达,而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合适的事都有利于完成“时”的表达。

  当然,有时候创作者也很难真正理解表演者心中所想,同时表演者也未必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创作者心中所想。因为创作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它是创作者对一个事物、一种现象的艺术传达,这种传达本身就有自我表达意识,但有时创作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它会存在于内心深处,像灵感一样具有不确定性,瞬间爆发。所以希望大众能够对创作过程多一份理解,给艺术创作多一点时间,创作者也需要寻“时”而行,守“时”而动。

  参考文献:

  [1]丁雪芹.儒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舞蹈的影响[J].环球市场经济导报,2016,(3).

  [2]谢琼.儒家思想对汉族民间舞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4).

  作者:冯海潮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