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江苏医药杂志》 杂志1975年创刊,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是一本的综合性医药杂志。是医、药工作者和医药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是反映医、药科学动态的科技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微创
本篇文章是由《江苏医药杂志》杂志1975年创刊,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是一本的综合性医药杂志。是医、药工作者和医药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阵地,也是反映医、药科学动态的科技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微创的包皮环切术式。方法 将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式 进行改良,仅切除过长的包皮,保留真皮下组织及血管。结果 146例患者均取得了治疗及美容的效果。结论 改良术式虽手术时间比传统术式略长,但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愈合质量高,达到了现代整形美容功能与外形的完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包皮过长 环切术 微创
我们自2006年以来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良,采取保留真皮下组织及血管,以优质头发连续缝合切口的方法,行146例包皮环切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中包皮过长114例,包茎32例,年龄12~45岁,28例合并包皮龟头粘连,均无包皮龟头炎。
1.2 手术方法 先洗净外阴,剃去阴毛,常规消毒铺巾,使阴茎在常态下设计切口及去除包皮量,用龙胆紫在冠状沟相对应远侧约0.5cm的包皮外板上环形画线标记,再将包皮翻转使龟头外露,設计内板切口线,此线应距冠状沟约0.3cm~0.5cm,系带处约0.8cm,2%碘酊固定标记线,两线之间即为切除包皮的宽度。如有包茎或包皮口狭窄及包皮龟头粘连者,宜先行麻醉,扩大包皮口,分离粘连,清除包皮垢,再次消毒然后设计切口线。阴茎根部用2%利多卡因5-10ml,行神经阻滞麻醉,用刀沿画线环形切开包皮至真皮下,再在两切线之间纵行切开包皮,提起切缘在真皮下小心钝性分离,注意不损伤真皮下血管,如有活动性出血,用5-0丝线结扎,去除多余的包皮,再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过的优质头发从阴茎系带处分别向两侧连续缝合至阴茎背侧结束,边距越窄越好,缝合时带少许切口下筋膜组织,并将真皮下组织完全埋入切口内,缝毕后用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环绕阴茎覆盖切口,胶布固定,术后口服抗生素5~7d,每晚口服乙烯雌酚5mg防阴茎勃起时疼痛,隔日换药一次,术后7d拆线。
1.3 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出血及皮下血肿,无切口感染,外形美观。
2 讨论
国人中50%以上的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包皮过长,部分尚有包茎,过长的包皮及包茎常使包皮垢聚积,引起包皮龟头炎症,甚至包皮龟头粘连,造成性生活不和谐及性伴生殖器炎症。阴茎癌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病人[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做包皮环切者越来越多,并且尚追求美观,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是切除多余的包皮包括皮下筋膜组织,不可避免的损伤阴茎的浅动脉和浅静脉及淋巴管,造成术中较多的出血,术后继发性出血及血肿形成,由于血管的损伤,淋巴系统的破坏,使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术后包皮水肿严重,消肿时间延长。由于用较粗的缝线缝合切口,术后留下明显的齿状疤痕,影响美观,间断缝合拆线时可致切口出血疼痛且费时。我们采取保留真皮下组织及血管,用优质头发连续缝合切口的方法,据我们观察有如下优点,
①阴茎在常态下设计包皮切除切口,解剖清晰,定位准确,内外板切除量容易掌握,不至引起包皮切除量不足或过多。
②用手术刀沿设计线切开包皮,切缘整齐,愈合后疤痕不明显。
③不切断损伤阴茎浅动脉及浅静脉和淋巴管,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水肿轻,消肿快。
④未损伤末梢神经及血液淋巴回流系统,术后不会引起感觉及勃起功能障碍[2]。
⑤不切断肉膜,包皮不与白膜粘连,不会引起性生活不适及疼痛。
⑥保留真皮下筋膜组织,切口缝合后血管及组织堆积,外观明显增粗,起到了意外自体组织增粗的效果[3]。
⑦用优质头发连续缝合切口,切口对合良好,切缘无渗血,皮下组织不外露,头发纤细,对组织无刺激性,无排斥过敏反应,拆线容易,头发不切割切口皮肤,术后不留齿状疤痕,外形美观。
⑧材料易得,经济实惠。
如果合并有包皮龟头炎者,宜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手术;设计切口时包皮的外板距冠状沟略远,而内板不宜留得过长,使外板遮住内板,以免内外板颜色反差大而影响美观;误伤的血管必须用细丝线结扎,防止术后出血,但不能结扎过多的组织,以免术后形成痛性结节;头发要选择未烫染过的优质头发,洗净凉干备用,术前半小时浸泡消毒,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缝合;术后使阴茎固定背伸位,以利消肿;患者年龄最好选择12岁以上,既不影响阴茎发育,又可术中配合,可用局麻,不需住院,减少开支。
总之,该术式虽手术时间比传统术式略长,但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愈合质量高,达到了现代整形美容功能与外形的完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柏年.阴茎癌.见: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7-718.
[2] 赵绍明,杨晓林,饶颖慧.改良微创包皮环切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334.
[3] 张诚,刘忠.保留真皮下组织的包皮环切术[J].15(8):921.临床研究2014年第5期2014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