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浅析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课程设计_《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第7期> 正文

浅析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课程设计_《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第7期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2-08 10:07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7月第7期,第99页共计2页,作者:赵李清,蒉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西医院校;针灸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99-02。 杂志

  注: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7月第7期,第99页共计2页,作者:赵李清,蒉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西医院校;针灸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99-02。
  杂志信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国内刊号CN:11-3519/R,国际刊号ISSN:1005-5304,为月刊,曾2次获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Abstracts,CentreforAgricultureandBioscienceAbstracts)、英国《全球健康》(GlobalHealth)、《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WesternPacificRegionIndexMedicus)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Ulrich’sPeriodicalsDirectory)等国际知名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
  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更新,导致许多相关医学学科的产生。相对中医院校而言,西医院校针灸课程的教学更富有挑战性。因此,西医院校针灸教学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及学科之间的障碍,以信息时代的语言,来描述经络的功能,传播针灸的价值和诊疗技术。笔者认为,西医院校针灸教学的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临床信息的结合、针灸的对外交流以及中医的人文特征。现阐述如下。
  1、注重理论与临床信息结合
  经络穴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理论知识应结合临床实际,包括体表取穴、辨证论治及针灸施治经历,这些同样离不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材决不是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有实际意义的多媒体教案应是由临床教师精心准备的。
  举例腧穴的定位,如环跳,教学用临床照片可选用右侧卧位时左下肢臀部,指出环跳所在位置正与西医所指梨状肌体表投影相邻,和坐骨神经梨状肌出口处关系密切,在照片上能通过在骶管裂孔和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之间添加的连线来加强显示,提示中西医结合的合理性。
  举例体表取穴,如肾俞,教学用临床照片选用俯卧位时的下腰部,依次髂前上棘平第四腰椎棘突下,找到第二腰椎棘突下,再后正中线旁开2寸,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设计按顺序逐条加强显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举例腧穴的命名,如缺盆,教学用临床照片可选用前后坐位时上肢可选的数个穴位,重点突出锁骨部位,指出缺盆在锁骨上窝中点,其命名以什物、杂物之类来形容,进而说明WHO穴名标准化方案:英文字母代码+数字-汉语拼音-汉字,如ST12quepen缺盆,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穴位命名中汉字的意义,从侧面提示了中医的人文特征。
  此外,课件中还包括刺灸、火罐疗法的临床视频,而不只是操作要领。这些教学资料均来自临床积累,分属于不同的病例,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常更新。
  目前的西医院校以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各科间的广泛交流也为针灸教学提供了素材。如口腔科、神经内科的一些周围神经病变,用针刺作为辅助治疗;神经性皮炎、斑秃等皮肤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康复科肢体功能受损患者不仅接受针灸治疗,还采用针灸医生推荐的功能锻炼建议,或自制有利于康复的器具物品;西医内科头痛病症,经中医经络辨证后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依据经络理论,“头痛医脚”的针灸施治方法可能疗效更好。
  另外,通过照片加案例的形式,把针灸临床特点尽可能多地展示给学生,以此说明针灸治病的核心是通过对腧穴、经络的刺激激发机体抗病机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指导针灸临床的基础理论是经络学说;针灸疗效与“气”的运动密切相关,同时由包括医者、患者、社会环境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决定。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的时候,甚至可以开展课堂诊室,充分展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医疗特色,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2、注重针灸的对外交流
  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针灸是率先走出国门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疗法。其用语的英语翻译主要收录在《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基本反映了目前有关针灸经络用语英语翻译的发展趋势[1]。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可随时作相关介绍比较,其内容还应包括关于针灸疗法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发展趋势,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本学科发展前沿有所了解而不是过分强调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另外,还应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国际标准——StandardsforReportingInterventionsinControlledTrialsofAcupuncture(STRICTA),而国际上4家经常刊载针灸临床试验的期刊,即《ComplementaryTherapiesinMedicin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AcupunctureinMedicine》、《MedicalAcupuncture》都采纳该标准。但目前STRICTA编制小组成员中没有中国针灸专家参与,该标准在国内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当然,有关教学与学期课程的内容需及时更新。
  3、注重中医的人文特征
  首先,准备的课件可以是电子版的英译本《黄帝内经》。挑选其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尝试译成中文,讨论后再比之原文,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古训变得相对容易理解;或挑选重要章节细读,如研究五行相生中“生”的英语翻译,就有feeds、creates、bears、carries、nourishes等不同的词语表达,但都是说明“五行相生”的意义,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同样,对经络的翻译也有从民间的energyline到目前较流行的专业术语channel或meridian(天体子午线),学生们将会因此很有兴趣继续关注经络针灸理论。
  课程主题中对经络的描述,可设计以图片形式从多个方面向学生展示经络的特征。这些图片应包括:①单个或多个穴位与单个或多个病名对应;②目前所认为的经络循行在骨骼肌腱之外,遍布全身;③经脉上的结点称作穴位,在体表对称分布;④被赋予十二种颜色的十二经脉在人体体表对称分布,分别与脏腑相关联;⑤每条经脉有各自的流注顺序;⑥穴位各有名称,由英文字母和数字构成;⑦传统的经络穴位图与西医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图例的比较;⑧十二经脉按顺序首尾交接。而更多图片可在互联网搜索、挑选及制作,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本。
  为避免引发学生的不解,或产生学习抵触情绪,教师授课时重复提出中医的人文环境是有必要的。如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不仅指经络或脏腑的解剖形态学结构,而更多包含了脏或腑、脏腑之间、人体全身甚至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协调功能,因此很难将人体器官独立出来进行精确的分解。传统的中医经络可能不符合严格的科学定义。并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精心的课程设计可以给教学带来良好效果。当然,针灸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和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西医院校针灸课程的教学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升的过程,讲课不应拘泥于书本,而应强调中医的人文特征,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有效地应用多媒体,尝试双语,并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要点都贯穿在授课的各个环节之中。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