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把握、对当前大学生社团面对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把握、对当前大学生社团面对的问题的分析,结合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试图探究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载体
0引言
作为第二课堂,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延伸、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加强社团管理,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健康、积极的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来强化大学生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素质教育功能,借助其独有的优势之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引导大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增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成功。
1大学生社团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近的高校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按照一定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主要类型有:学术研究类、实践制作类、文体竞技类、艺术展示类等。大学生社团具有管理规范、自主开放、注重实践、成员互助依赖的特点。
大学生社团通过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的大学生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竞技比赛、相互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理想信念、纪律、法制、国防、民族团结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完善的理想人格,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转化为具体实践。可以说,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有效的第二课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转化作用。
2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面对的问题
2.1组织管理缺乏规范性、纪律性
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体,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学生入社动机功利化,成员管理松散,活动组织随意,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纪律性。与此同时,目前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性和个性,思维活跃、追求自由、注重实际,这也为社团组织管理的规范性、纪律性带来了一定挑战。
2.2指导教师无思想政治专业基础
一般而言,学校为每一个社团都配备了一名指导教师,且具有与该社团相关的专业背景或特长。然而,除了部分学术研究社团,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法律学会等,绝大多数社团的指导教师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学习经历,这也导致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注重专业融合多于注重思想渗透,注重乐趣互动多于注重价值引领。
2.3社团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般而言,社团的主要学生干部都经历了干事、副部长到部长、会长的培养过程,在优中选优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但是由于各方面对社团的重视不够,社团地位不如主要学生组织,学生入社动机功利化等原因导致社团新成员质量不高,后期发展过程中有人员流失严重的现象,并且作为社团成员的学生并不具备系统的思想政治知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这些都制约着社团的运行、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2.4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不够和谐
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校园环境破坏、生活陋习充斥;言语不文明、行为不文明;教师形象妖魔化、学生形象标签化、师生关系冷漠化;假成果、假学问、假成绩挑战真成果、真学问、真成绩;负能量的传播迅速等。同时,学生所面对的数据信息体量大,价值选择自由多元,自我发展个性复杂,缺少情感交流但又渴望情感交流,在他们身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生长的优质生态环境。
2.5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够“活”
2.5.1实践主体不够“活”
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尤其是作为对传统课程的延伸,大学生社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但事实上从社团成员入社、参与活动到评价考核,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成员入社目的随意、入社动机功利化、社团主要负责人能力不足、组织管理松散、后期人员流失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践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坏了社团的凝集力和向心力,导致社团缺乏生机与活力,活动开展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最终未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5.2实践内容不够“活”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需要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素养,也需要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尤其是在价值选择、资源选择自主多元化的时代,青年大学生能够跳出“片面化、简单化、碎片化、非理性化”的“标签式陷阱”,拥有理性,坚持以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事实判断就显得尤为可贵。这种“道”的素养源于理论认知,转化于切身实践。
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重娱乐、重消遣、重形式,轻思想、轻文化、轻内容的问题,认为专业知识远比道德修养更重要,认为职业技能远比价值追求更重要,导致活动内容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未能将实践性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也未能有效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5.3实践形式不够“活”
当前,大学生社团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的开展浮于表面,目的功利化,草草了事;过于追求活动形式或者形式过于单一;过于偏重“显性教育”“理论灌输”等,导致教育内容也未能很好地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能有效地发挥。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3.1规范社团组织管理
学校层面要加强统筹规划,基于对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把握,从社团的组建、审批、活动开展、日常管理各方面进行宏观指导,以规范性的文本和价值文化的引领,来保证社团运行的规范化和纪律性。例如:指导社团建立成员准入制度;规范社团的成员考核制度、表彰制度;在学校团委的层面建立落实综合性的社团考核评价体系、活动监管制度;打造良好的校园组织文化环境,以优秀的组织为榜样,助力各类社团成长。
3.2配备“思政”指导教师
在现有配备的基础上增加指导老师数量,为每个社团增配一名专任思想政治教师做指导,并对原有的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培训,将“课程思政”的思想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向,帮助大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理论成果,保证社团建设正确的方向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
3.3提高学生干部素养
学校要注重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增加团课培训、学生干部学校等在大学生社团组织中的投放比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对社团学生干部系统化、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锻炼平台,形成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教师要加强对社团学生干部的指导、考核、监督和管理,通过例会、集体辅导、“一对一”训练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建设成大学生社团最有力量的先锋队。
3.4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3.4.1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要主动对校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建设美丽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建设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开展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流量奔跑在知识探索的路上,让情感交融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4.2创造“合作”的社团气氛
学校、指导教师应该鼓励社团成员互助合作,通过专门化培训提高成员的合作能力,指导成员建立一定的互赖合作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中有效地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主体性地位,从集体活动到个体认知,主动习得、建构各类政治理论知识。
3.4.3净化互动的社团网络社区
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要文明建网、文明上网、遵纪守法,宣传科学的政治理论,传播先进的知识文化、弘扬正气的社会精神,塑造美好的心灵品质。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要规范社团成员言行,既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网络交流,又要正确客观地表达信息,尊重他人隐私,杜绝低俗虚假,净化社团网络环境,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互动社区。
3.5激活社团实践活动
3.5.1实践主体要“活”
一方面,学校要保证对大学生社团的资金、监管投入,在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保证对社团成员及干部的认可,提高大学生社团的地位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社团要加强自我建设,打造品质化活动,增强社团的凝集力和吸引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放心去干,放手去做,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在社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有效的作用。
只有从根本上“激活”实践的主体,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社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才能让社团成员真正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在讨论、交流、比赛、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锻炼自己的能力,锤炼意志品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完善理想人格。
3.5.2实践内容要“活”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指导教师的管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让他们在社团活动的策划、准备、实施、总结的环节中对活动进行监管,对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进行审查和指导,把握社团活动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方向性,融入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提高活动品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
另一方面,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复杂化,在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诉求,这就需要从教师指导的层面进行,教师在进行大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特点,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让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等巧妙融入社团实践活动中。
只有从根本上“激活”实践的内容,让活动内容更有品质、更有意义,让社团活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具有亲和力、针对性和吸引力,才能让学生把深刻的情怀、远大的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自觉的认同到主动地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3.5.3实践形式要“活”
一方面,大学生社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有效结合,有机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恰当地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方式,既有理论灌输,也有社会实践,并且不断丰富发展社会实践方式,如社会调查和考察、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志愿者活动、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区活动等。
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结合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大学生社团活动和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如“易班”,融入教育新力量,为社团活动提供网络社区,利用新媒体技术,让社团实践活动“活”起来。只有从根本上“激活”实践的形式,让活动丰富多样、落到实处,大学生社团活动才能以其最具活力的方式让学生热爱并参与,以更有品质、更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4结语
大学生社团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纵然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社团的运行面临种种挑战,也可以针对性地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激励学生胸怀坦荡、明辨是非,内修于心、外施于行,做一名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R].北京,2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
[3]殷成志.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驱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49-50.
思想政治方向论文范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研究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大学阶段属于学习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但是很多大学生却荒废了整个大学的学业,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产生这种现象,和大学的学科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有关。因此,教师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2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