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计算机工程师论文发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培养,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社会服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初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 提供便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论文中带你探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探讨
这篇计算机工程师论文发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培养,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加贴近社会服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初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 提供便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论文中带你探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师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阶段,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经之路。21世纪以来,IT行业呈现爆炸式增长,并长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高等教育创新改革,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首要任务。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诸多,教学改革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速度,课程体系不完善、不与时俱进,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笔者将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一直以来,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以学术型为主。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普及,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基于此,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纷纷进行转型,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深入探究凸显职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凸显特色”的人才培养原则,从而应用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能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分析维护计算机系统软件,能维护管理计算机网络,能设计、调试、安装及维修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及接口,从而培养计算机工程师基本素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高度统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职业性的教学活动,立足于市场需求实际,设计实效性、特色性强的课程内容。第二,坚持建设特色化专业的原则。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数量多、规模大,而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因此,高校应加强计算机专业特色化建设,如,培养学生计算机运行、系统建设、维护等能力与技术,实现专业的细化。第三,坚持创新教学内容的原则。计算机技术更新升级,新技术的研发周期短,因此,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至关重要,能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平台,从而实现综合性发展;其次,教学内容的创新是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应渗透职业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的模式,如此一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职场适应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3.1综合多种英语,创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遵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教学工作者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遵循“夯实基础、突出核心、重视实践、整体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核心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覆盖以下几点。第一,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为提高专业能力夯实基础。第二,学科基础课程。为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平台,为后期专业课的开展夯实基础。第三,专业课程。细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两大类,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开设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各个方向;专业方向课是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来选择相关的课程。第四,拓展课。细分为专业拓展课与素质拓展课两大类,均属于选修课,致力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第五,实践课。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上述五个环节组成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他们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3.2建立多层次、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
笔者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一改以往的传统实验多、反映最新科技的实验少,验证试验多、创新实验少等弊端。笔者认为,各高校应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加强课内实验。开设课程辅助实验,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二,加强课程设计。开设多样化的设计类课程,如,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等,以此来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提高实验课程有效性。对于那些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如,网络实验、CAD实验等,应单独开展实验教学。第四,高度重视开放式实验的作用。灵活设置实验时间;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实验改成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改变传统的小组合作实验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实验形式。
3.3加快组建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必须综合多种手段来加强师资力量。如,提高教师准入门槛,积极引进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优秀教师;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提高职称与学历,为他们创造外出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师生们的创新能力,而教师在指导、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高质量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3.4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
从实际来看,我国计算机科学与计算专业具有理论性与技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一套既能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时,应以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试题为主,试题形式应符合课程教学放个,切忌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在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最好采用实验形式、课程设计、答辩的考查形式,摒弃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输赢的考核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行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良好的发展价值。在未来,应用型人才将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受企业的欢迎。笔者认为,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并结合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创新改革课程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在提高师资力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振涛,袁继敏,岐世峰,等.关于地方性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212-213.
[2]胡荣,黄樱.复合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22):28-30.
[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1.
[4]华小洋,蒋胜永.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1-103.
作者:李东 袁国麟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1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