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空中基站的LTE海域 电磁波的衰耗受海域通信设施部署条件以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制约,现阶段的海上移动通信一般是通过卫星通信来实现的。论文推导出电磁波在海域上的传播模型,然后通过LTE的帧结构、视距传播理论确定海域基站的极限覆盖
这篇通信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空中基站的LTE海域 电磁波的衰耗受海域通信设施部署条件以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制约,现阶段的海上移动通信一般是通过卫星通信来实现的。论文推导出电磁波在海域上的传播模型,然后通过LTE的帧结构、视距传播理论确定海域基站的极限覆盖距离和天线极限挂高,最后提出LTE海域覆盖整体解决思路。
关键词:通信工程师论文,空中基站;海域覆盖;海域传播模型
1 引言
卫星通信可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但由于其数据传输速率只有2.4 kb/s~9.6 kb/s,通常难以满足常规的数据业务需求,加上卫星电话终端的价格普遍较高,体积更大,可推广性不强。为实用起见,需要制定更具普及性的民用通信方案,以便沿海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实现无线宽带覆盖。
LT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民用移动通信网络制式,能同时满足语音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如能用于海域无线宽带覆盖,将可取得经济性、实用性和可靠性。但鉴于LTE本身并非专用于长距离覆盖的制式,更多时候只应用于陆地上的密集市区、一般市区、郊区乡镇等场景,难以用于远距离的海域覆盖,有必要研究一套新型并可行的解决方案,采用创新的手段进行基站架设,突破基站必须在陆地上建设的传统思路,以满足更大面积海域场景的LTE网络覆盖需求。
2 电磁波的海域传播衰耗
传播模型的确定是计算路径损耗的先决条件。由于海上的信道环境较陆地更为复杂且不稳定,加之地球弧度、船舶遮挡、云雾衰减、雨衰等问题的影响,必须选用合理的传播模型来做路损预测。常用于室外电波传播的经验模型主要有Cost231-Hata模型、Okumura模型、SPM模型等,但这些模型都是基于陆地环境而设计的,直接用于海面环境可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原因主要是,海面反射信号对实际接收到的信号的影响较大,在具体计算海面电磁波传播损耗的时候,应分别考虑直射路径和反射路径的信号损耗,同时还要考虑大气吸收损耗、船体穿透损耗以及云雾衰减、雨衰等损耗。
2.1 自由空间损耗
自由空间传播是指电磁波在理想空间中完全不会被障碍物吸收能量,也不存在反射或散射的传播,只与电磁波的频率、传播距离有关,其传播损耗公式为:
PLfs=32.45+20lgf+20lgd (1)
公式(1)中,f为电磁波的工作频率,单位为MHz;d为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单位为km。
电磁波在海面的直射路径通常可以视作自由空间传播。
2.2 海面反射损耗
电磁波在海面环境下传播,可理想地视作直射波和来自海面的反射波结合,如图1所示。将海面视作平面,电磁波向海面入射,碰触海面后产生反射,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假设海平面平坦光滑,基站天线高度为ht,移动台天线高度为hR,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为d,电磁波的波长为λ,反射波和直射波的路径差为Δr,相位差为Δφ,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Δr=((ht+hR)2+d2)1/2-((ht-hR)2+d2)1/2 (2)
通过泰勒展开式,可推导出路径差Δr的近似值为:
Δr=2hthR/d (3)
因此可推导出相位差Δφ为:
Δφ=4πhthR/λd (4)
由上述结论,可推导出反射损耗近似值为:
PLr=10lg(Erec/Efs)2≈10lg[4sin2(4πhthR/λd)] (5)
2.3 大气吸收损耗
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会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由于同等温度条件下,海面大气的相对湿度远高于陆地环境,因此,电磁波在海面上传输时,需要考虑由氧气和水蒸气这两部分所产生的吸收损耗。
在微波波段,大气吸收损耗为分子损耗率与视距距离的乘积,即:
PLa=(γo+γw)×d (6)
由式(6)可知,大气吸收损耗与收发天线间的距离是呈线性关系的,大气吸收损耗会随着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大。式(6)中,γo为氧分子损耗率,γw为水蒸气分子损耗率。对于57 GHz以下的频段,氧分子损耗率可近似计算为:
γo=[0.007 19+6.09/(?2+0.227)+4.81/(?-57)2]×?2×10-5
(7)
水蒸气分子损耗率可用下式计算:
γw=[6.73+300/((?-22.3)2+7.3)]×?2ρ×10-9 (8)
海面水蒸气密度约为7.5 g/m3,代入式(8)可得:
γw=[6.73+300/((?-22.3)2+7.3)]×?2×7.5×10-9
(9)
2.4 其它损耗
其它必须考虑的损耗主要包括船体穿透损耗、云雾衰减、雨衰等。
(1)船体穿透损耗
电磁波穿透船体时会产生损耗,由于船体与陆地上的汽车、火车的材质近似,根据经验值,船体穿透损耗可取定为:
PLS=15 dB (10)
(2)云雾衰减
根据瑞利散射近似的原理推导可知,在10 GHz以上时,衰减大概为3 dB~4 dB;当频率降低至4 GHz时,云雾衰减已经不足0.5 dB。由此可见,在LTE工作频段,云雾衰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3)雨衰
利用适用于1 GHz—350 GHz的HPM模型可推导出雨衰随频率变化的数值。与云雾衰减类似,在10 GHz以上时,雨衰大概为2 dB~3 dB,在LTE工作频段,雨衰基本可以忽略。
2.5 海域传播衰耗计算
綜上所述,电磁波的海域传播衰耗计算公式如下:
PL=PLfs+PLr+PLa+PLS (11)
将式(1)、式(5)、式(6)、式(10)代入式(11)可得:
PL=32.45+20lg?+20lgd+10lg4sin2(4πhthR/λd)+
[(0.00719+6.09/(?2+0.227)+4.81/(?-57)2)×?2×10-5+
[6.73+300/((?-22.3)2+7.3)]×?2×7.5×10-9]×d+15
(12)
3 LTE基站覆盖半径预测
LTE网络的超远距离传播可按视距传播场景考虑,但其覆盖的距离受限于多种因素,包括前文所述的海域路径损耗、基站发射功率、终端接收机灵敏度、收发天线增益、馈线损耗等。此外,由于海域传播距离比陆地远得多,LTE帧结构产生的限制也不能忽略。综上所述,应通过对LTE帧结构、视距传播路径的综合分析,再结合海域传播链路预算,同时考虑基站架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最终作出单站的覆盖半径预测。
3.1 LTE理论极限覆盖距离
LTE的覆盖能力由多种参数决定,以LTE FDD为例,在忽略其它限制的前提下,LTE FDD网络的覆盖距离主要与保护时间GT的长度有关。不同配置下的LTE FDD理论覆盖距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在Preamble格式3的配置下,LTE FDD理论可达的最大覆盖距离约为107.34 km。TD-LTE的最大覆盖距离与LTE FDD基本相当,均能达到100 km级别。
推荐阅读:《通信企业管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人民邮电报社主办的专业理论刊物。传播邮电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探讨邮电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1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