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低成本的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健康诊断并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文章基于目前常见的直流充电桩,以STM32为主控制器开发并设计了电池诊断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低成本的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健康诊断并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文章基于目前常见的直流充电桩,以STM32为主控制器开发并设计了电池诊断系统,通过实验对诊断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健康诊断,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直流充电桩;电池诊断;STM32;直流内阻
0引言
由于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材料的追求导致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电动汽车的电池诊断需求也越来越庞大。然而电动汽车电池健康诊断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以汽车生产厂商返厂诊断为主。极少数专门研发的电池诊断设备使用场景单一,需要用户上门诊断[2],使用便捷性不高,同时生产成本高昂。在充电过程中,如何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是目前各充电桩厂商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果能将电池健康诊断与电动汽车的日常充电结合在一起,以此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将会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系统方案
为了克服目前动力电池健康诊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方案在目前常见的直流充电桩基础上搭建了动力电池诊断系统,在电动汽车日常充电过程中,基于使用STM32F107芯片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开发并设计一键诊断模块,通过在充电过程中增设充电脉冲工步,获取更丰富的电池充电数据。同时制定数据接口[3],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储存与诊断分析,通过电池一致性算法分析当前的电池健康状态,并反馈诊断结果。
2诊断模块硬件设计
本方案在直流充电桩原有控制板基础上外接诊断模块,通过串口通信读取BMS(电池控制系统)发出的电池数据,并返回控制指令。在充电桩原有控制板主要负责电源的接入和输出,诊断模块主要负责充电逻辑分析以及电池数据的上发。
2.1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的主控制芯片选用STM32F107VCT6用来控制诊断充电桩运行的相关功能,并将采集得到的数据发送至云平台进行相关的诊断分析,STM32F107VC使用高性能的ARMCor2tex-M332位的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该器件包含2个12位的ADC、4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1个PWM定时器,还包含2个I2C,3个SPI,2个I2S,5个USART、一个USB和2个CAN通信接口,同时提供了以太网接口,极大的方便了电路设计,其丰富的外设接口,能够满足诊断模块对充电桩系统中的电源模块、电表、IC读卡器、GPRS、触摸屏等外设进行控制的基本接口需求[4-5]。
2.2硬件电路设计
基于直流充电桩的电池诊断系统采用了多个独立部件组合的设计,因此需要各模块的通信接口对MCU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MCU对各个部件的控制和管理。为MCU主要资源分配表。控制系统共使用了四个串行接口分别与触摸屏、GPRS、电表和IC读卡器通信。触摸屏、读卡器与GPRS为RS232电平经过转换与MCU通信;诊断模块通过458通讯口连接多功能电度表,精确计量充电汽车所充电量,读取电流,电压值来判断充电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流或者过压的情况,便于保护处理。通过GPRS通讯模块将电池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并返回诊断结果,通过232通讯口与充电桩控制模块实时通讯,将诊断结果在显示屏上显示。
2.3控制导引电路
结合诊断模块后的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安全保护系统方案,包括直流充电桩诊断控制装置、电阻R1、R2、R3、R4、R5开关S、直流供电回路接触器K1和K2接触器K3和K4、充电回路接触器K5和K6以及车辆控制装置。电阻R2、R3安装在充电插头上,R4安装在车辆插座上。当插头插座完全连接后,开关S闭合。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控制装置监测接触器K1、K2和K3、K4。车辆控制装置监测K5和K6的状态并控制其接通及关断。
3系统软件设计
为基于直流快速充电桩的电池诊断系统运行逻辑框架图。本系统通过在传统直流桩上增加智能诊断模块,在充电过程中由该模块向充电桩发送充电调控指令,控制充电桩按照诊断模块中设定的控制逻辑改变原有的充电电压进行充电,并通过CAN数据通信将充电过程中获取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单体电压、总电压等电池信息打包上传至云平台在线诊断系统,系统分析完成后返回电池健康状况诊断报告。诊断模块在不违反国标的情况下控制电压变化,并同步进行数据采集,在电动车按照国标发送单体电池电压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对相应的通讯报文进行解析上传,并通过算法进行直流内阻计算与一致性诊断。
4电池诊断算法及实验验证
4.1直流内阻诊断算法
内阻是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内阻的测试包括交流内阻与直流内阻。对于单体电池,一般以交流内阻来进行评价,即通常称为欧姆内阻。但对于大型电池组应用,如电动车用电源系统来说,由于测试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不方便来直接进行交流内阻的测试,一般通过直流内阻来评价电池组的特性。因为直流内阻过大会导致内部压降过大,对外输出电压减小,所以直流内阻的大小是电池是否能够继续正常使用的首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多用直流内阻来评价电池的健康度,进行寿命预测,以及进行系统SOC、输出/输入能力等的估计。
在生产中,可以用来检测故障电池如微短路等现象[7]。锂离子电池内阻测试方法包括伏安特性曲线法、HPPC(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法)、开路电压法、交流阻抗法等。其中混合脉冲法测试法步骤相对简单,应用最为广泛。在本系统中,诊断模块控制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模仿HPPC测试方法增加充电脉冲,通过压降计算电池直流内阻,从而对电池健康状态进行分析。
4.2模拟实验
(1)实验条件实验选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的退役电池包作为实验对象,实现一致性检测方法的应用。同时,电池包的单体信息来自于科列BMS锂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单体电池电压检测误差±5mV,电流采集端口误差±1%,CAN通信速率为250kbps。
(2)实验过程基于上述原理,本文设计的充电桩诊断模块对充电过程进行干预,在不违反国标的情况下,当电池SOC分别达到70%时,加入30s脉冲,将充电电流从45A降低至5A左右,同步进行电压数据采集,对相应的通讯报文进行解析上传,通过算法进行直流内阻计算与一致性诊断。实验结束后读取该段脉冲实验数据,对电压数据进行作图。
5结论
本文在目前常见的直流充电桩基础上搭建了动力电池诊断系统,在电动汽车日常充电过程中,使用基于STM32F107芯片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开发并设计一键诊断模块,通过在充电过程中增设充电脉冲工步,获取更丰富的电池充电数据。同时制定数据接口,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储存与诊断分析,通过电池一致性算法分析当前的电池健康状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在下一步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丰富电池诊断算法,从而更全面的进行充电过程的安全预警以及电池健康状态诊断。
参考文献
[1]崔源,徐增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4):80-81.
[2]黄赛杰,徐敏,郑小鹿,等.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8(01):146-154.
[3]PengDing.ABatteryHealthDataSharingModelviaBlockchain[J].OpenAccessLibraryJourna,2018,05(11):1-12.
[4]杨彦伟,雒志秀,郑肖宇,等.基于STM32芯片的楼宇火灾远程自动报警系统[J].软件,2015,36(8):117-120.
相关论文投稿刊物:《储能科学与技术》(双月刊)创刊于2012年,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的储能领域唯一的科学技术类专业刊物。办刊宗旨:立足储能行业,报道储能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产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交流推广储能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服务科研和生产实践,引导我国储能行业健康发展。主要栏目:“特约评述”、“研究及进展”、“应用技术”、“产业动态”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2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