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科学与技术

《乳业科学与技术》(曾用刊名:上海奶牛),1978年创刊,为集奶牛与乳品两大行业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内容有:乳品研究、乳品加工、新产品开发、乳质检验、乳品微生物、乳品营养、乳品机械、乳品包装、乳业法律、法规、标准与质量;乳牛生理

非官网,仅供参考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期刊》 乳业科学与技术科技期刊> 正文

乳业科学与技术

所属分类:电子期刊; 时间:2018-02-03 10:00
乳业科学与技术

《乳业科学与技术》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881/S

国际标准刊号:1671-5187

周期:双月刊

主办单位: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乳业科学与技术》(曾用刊名:上海奶牛),1978年创刊,为集奶牛与乳品两大行业及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内容有:乳品研究、乳品加工、新产品开发、乳质检验、乳品微生物、乳品营养、乳品机械、乳品包装、乳业法律、法规、标准与质量;乳牛生理生化、乳牛饲料及添加剂、营养需要和日粮配合、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环卫、保健和疾病防治、挤奶和畜牧机械、乳牛行为及其应用、乳牛扬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市场分析预测、乳业信息、奶业论坛、信箱等。

  《乳业科学与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丰富、数据殷实、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参考价值高;系期刊中的精品。其读者主要是乳品加工和奶牛生产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中专院校乳品/食品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及其他人员。本刊现有的发行面基本涵盖了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乳品/食品加工厂,奶牛场及大中专院校、公共图书馆、奶业管理服务机构、畜牧兽医站、奶牛饲养户等。订户和交换户逐年增加。本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乳品及奶牛方面的技术性期刊之一,期刊的编委大多是国内大型乳品企业技术负责人,乳品界奶牛界的权威,本杂志属于国内同类杂志的顶尖水平之列。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乳品研究、饲料营养、兽医保健、繁殖育种、乳业论坛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社介绍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乳粉配方注册制将实施专家:配方通过不等于一劳永逸(41)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乳业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42)

  一罐好乳粉的十大标准(43)

  美国和埃及联合研究牛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红茶菌培养物释放出的新型降压肽(45)

  意大利研究不同乳源Caciocavallo干酪成熟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45)

  意大利研究莫内林作为甜味剂用于生产无糖酸乳的可行性(45)

  波兰研究亚临床乳腺炎乳牛和健康乳牛牛乳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和淀粉样蛋白的质量浓度(46)

  哥斯达黎加研究牧饲乳牛生产瘫痪病的风险因素(46)

  英国和美国首次从犊牛代乳粉中分离出副结核分枝杆菌活菌(46)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qk/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