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景区和旅行社综合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是导致地区间旅游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篇旅游论文认为绝大多数地区旅行社规模报酬递增,但旅行社的平均纯技术效率最低,说明在持续的规模扩张中,技术革新明显滞后,投入的资源并不能有效转化为产出。可以发表旅游
景区和旅行社综合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是导致地区间旅游业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篇旅游论文认为绝大多数地区旅行社规模报酬递增,但旅行社的平均纯技术效率最低,说明在持续的规模扩张中,技术革新明显滞后,投入的资源并不能有效转化为产出。可以发表旅游论文的期刊有《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创刊于1995年。(曾用命《承德大学学报》、《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承德职业学院学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旅游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杂志高等职业投稿
摘要:对旅游业整体及其子行业的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深入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从而推动行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文章采用DEA方法的BCC模型,对2012—2013年各省区市旅游业整体及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的效率展开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地区差异。我国各省区市旅游业规模效率普遍较高,纯技术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综合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关键词:旅游业效率;子行业效率;DEA;聚类分析
引言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中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因其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地量化旅游业的生产效率,深入研究各省区市旅游业效率的静态格局、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剖析其具体产业部门的效率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效率改进方向,对于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以及DEA模型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分别以2012—2013年各地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的从业人数,固定资产原价和企业数为投入指标,营业收入为产出指标(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指标简化为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对应指标之和),构建产出角度的BCC模型。其中,产出角度是指该模型着眼于既定投入下产出的最大化,因此所得到的效率值为既定投入下实际产出量与最大可能产出的比率。
1各省区市旅游业效率
1.1旅游业效率演变特征
2013年全国旅游业平均综合效率0.506,基本呈现规模效率普遍高,纯技术效率差异大的特点。除青海、宁夏外,其余省市规模效率均高于0.75(见表1)。纯技术效率5省市达到最优,4省市小于0.4,其中较低的省市主要位于中西部。在规模效率表现普遍较好的情况下,综合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纯技术效率,这说明省市间旅游业的竞争正从以往的规模竞争逐渐转向技术和管理等“软实力”竞争。跨年度比较看,2013年旅游业综合效率略有下降。其中各地规模效率下降较为有限,仍普遍处于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则有较多地区下降明显,仅天津有所上升。2013年综合效率达到最优的地区为上海,其余大多数地区效率变化升降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表现影响,与经济发展情况和区位因素关系不大。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规模报酬递减地区比例明显减少,仅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这表明在旅游需求增长较快的背景下,大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旅游业投入还未到相对过剩阶段。但由各省区市规模效率整体较高可知,由规模扩张带来的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由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问题造成的资源利用能力偏低开始成为制约经营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1.22013年旅游业效率及地区差异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30个省区市按旅游业效率(技术、规模和综合效率)分为5类。一至四类地区的规模效率普遍较高,差异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而五类地区(青海和宁夏)的情况则与大多数地区相反,其技术效率达到最优,而规模效率低于0.5,故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大力扩大规模将有助于提升其综合效率。一类地区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其综合表现最佳,并在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纯技术效率均达到最优。二类地区包括天津、福建、湖南和重庆,其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相对均衡,均处于较高水平。三类地区共12个,主要位于我国南部和东北部,虽然绝大部分三类地区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目前仍可通过扩大资源投入增加收益,但由于其规模效率已接近1,而平均纯技术效率仅为0.55,因此综合效率提升以及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仍在于纯技术效率的改进。四类地区共9个,主要位于北方,其特征与三类地区相似,而其技术效率低下问题则更加突出(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37)。从区域比较看,旅游业效率在空间上基本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图1)。总体来看,除青海和宁夏外,其他省区市在规模效率上的提升空间均较为有限,寻求技术上的创新与变革,从而提升纯技术效率是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尤其是西部及北方地区,更应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努力缩小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差距。图12013年各省区市旅游业效率聚类1.32013年旅游具体产业部门效率评价2013年旅游业总体较好的表现掩盖不了具体行业的差异。星级饭店平均综合效率0.732,且区域差异较小;景区和旅行社分别为0.608和0.413,区域差异较大。在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星级饭店均表现最好,景区在两者上表现均衡,旅行社纯技术效率远低于规模效率。绝大多数地区景区和星级饭店规模报酬递减,旅行社规模报酬递增。此外,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各产业部门发展更为均衡,且各综合效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旅行社或景区则往往由于技术效率的低下造成综合效率偏低。星级饭店综合效率最优的是天津和上海,各地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较高,地区差异主要在于纯技术效率方面(见图2)。各地区星级饭店平均规模效率高达0.96,提升空间相对有限。而纯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较低的主要是西部和东北地区。规模报酬方面,除天津和上海不变,吉林、黑龙江、海南、青海和宁夏递增外,其余地区均递减。可见饭店行业规模过大现象较为普遍,行业间的竞争正逐渐从以往简单的规模竞争转变为技术、管理、创新等“软实力”的竞。旅行社综合效率地区差异较大,除达到最优的北京、上海、云南以及达到0.85的广东外,其他地区由于纯技术效率不高,综合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旅行社平均纯技术效率不足0.5,除达到最优的3个省市和广东、宁夏外,其余地区均低于0.6,最低的内蒙古仅为0.17。反观旅行社规模效率,其均值高于0.9,地区差异并不明显。故旅行社综合效率的提升应着眼于纯技术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2013年更多地区旅行社进入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除3个效率最优省市规模报酬不变,浙江、广东递减外,其余地区均递增。可见旅行社的发展瓶颈和挑战主要来自技术和管理方面,而在技术效率得到提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资源投入,扩大旅行社规模仍可获取更高收益。景区综合效率表现界于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之间,基本呈现中、东部地区相对较高,西部和东北普遍偏低的格局。景区在规模效率上的表现相对较好,几乎全部高于0.6,而纯技术效率方面,低于0.6的地区约占三成,且较低的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和东北。2013年景区规模报酬递减的地区多达22个,显著多于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规模报酬递减地区数量。这正反映了近几年各地在景区建设上投入过大,出现景区规模大,经营效率和收益状况不佳的现象。景区目前规模报酬多递减,纯技术效率普遍不高的现状表明其未来发展应在适当控制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服务、科技等多方面的创新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景区吸引力和经营效率。
2结论
整体来看,2013年绝大多数省区市的旅游业规模效率较高,上升空间已十分有限;相反,纯技术效率地区间差异明显,提升潜力较大。从区域视角看,旅游业综合效率的地区差异明显,基本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规模报酬西部多递增,东南沿海地区多不变或递减的格局。此外中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上升趋势明显;而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现象。从产业部门看,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景区的共同特征为规模效率高,区域差异小;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是地区综合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星级饭店无论在综合效率、规模效率还是纯技术效率上均表现最好。景区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中东部地区景区由于拥有技术、信息等优势,其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