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民俗文化论文范文(两篇)> 正文

民俗文化论文范文(两篇)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3-09 12:00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民俗文化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民俗文化如何浸润高中语文课堂,阐述了如何让盐城民俗文化浸润高中语文课堂的策略和方法。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民俗文化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应用,民俗文化对推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介绍了高

  下面是两篇民俗文化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民俗文化如何浸润高中语文课堂,阐述了如何让盐城民俗文化浸润高中语文课堂的策略和方法。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民俗文化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应用,民俗文化对推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介绍了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如何运用民俗文化的策略。

民俗研究

  《民俗文化如何浸润高中语文课堂》

  【摘要】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很多的民俗文化都闪耀着熠熠光辉,这些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高中语文的教育课程中,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渗透文化,这样才可以发挥语文这门课程传播文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借助高中语文课堂这个载体,讲授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离学生的生活更近,发挥民俗的真正作用。在本文中,将结合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阐述如何让盐城民俗文化浸润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盐城民俗文化;浸润课堂;高中语文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就是一切为了应试教育服务,文化的渗透愈来愈少,这使得同学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少之甚少,更不用说对民俗文化产生兴趣,深入研究了。很多的民俗文化都不可能通过课堂这个好的载体传授给学生了。这是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并且去积极探索,如何将民俗文化深入课堂教学中去,接下来,我将以盐城民俗文化为例来阐述一下。

  一、以教材为本,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结合点

  语文是目前教育中的学科之一,但是语文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文本,充满了文化的因素。从教学目标着手,可以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些文本,来讲解民俗文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下面详细讲解一些具体例子:

  1.在讲解屈原的《离骚》这一节课时,课文比较难以理解,而古文讲起来又比较的枯燥无味。教师可以从介绍作者生平开始教学。而我们很多人都清楚,现在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和屈原相关的,盐城的很多学生都知道端午节应该吃粽子,戏龙舟,可是很多同学都不太清楚在盐城,有端午节吃红萝卜的传统。在这个时候,已经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理,教师就可以详细讲解了,讲述一下这个传统是因为李鸿章手下的军队在台东地区无恶不作,他们强抢一位民女,这位民女告状,百姓们也都帮助她共同起义,当时他们手里就举着红萝卜。这也就是盐城地区一直保留着端午节吃红萝卜传统的历史依据。

  2.在讲解庄子的《秋水》这节课时候,以秋天景色为基本背景,点出了一些哲理。这节课也是古文授课,内容也是比较枯燥,教师在这个时候讲一个民俗文化知识,就能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摸秋”这个传统民俗,讲的是当时当地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其中的几位士兵因为饥渴难耐,偷了村民一些瓜果,但村民都为这几个将要受到惩罚的士兵开脱,便有了“八月摸秋不为偷”。现在仍旧有立秋这一天可以摸瓜果的传统。这个民俗就可以和教材文本相配,起到上述的效果。

  二、民俗文化浸润课堂的策略方法

  语文学科,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内涵的学科,教师可以探索出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切实实施将民俗文化浸润课堂的方法。

  1.要充分借助高中语文课堂这个载体,有意识的渗透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教师留意,就可以从教材文本中挖掘到很多的文化点。比如说,在介绍很多课文的作者时,教师都可以从作者的生平简介入手,思考这些作者的那些方面可以和民俗文化相关,然后去讲解一些这方面的民俗文化。或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将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体,可以以布置任务的方法来将民俗文化带入高中语文课堂。比如,在讲解《阿房宫赋》这一类古文的之前,让同学去利用网络搜索,或者是去问家里的老人等等,去找到与本课相关的民俗故事,在课堂上轮流讲解,这不仅可以使得民俗文化的了解更深入,也是一种交流学习的过程。

  2.推进语文学习中的文化活动。种类多样的语文综合活动是学生进一步领略民俗文化魅力、开展文化实践的又一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综合活动时间,组织同学们去出演一些民俗传统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学习民俗文化,还可以丰富同学们的实践生活。

  3.利用作文教学,渗入民俗文化。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民俗文化后,同学们会有一个初级印象。然后,就应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给同学们一个挖掘细节和练笔的机会,这对民俗文化的教育更加有利。

  4.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找寻民俗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丰富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演变都有着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这些节日在盐城的民俗文化中都有体现。在这些节日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实践等我任务,让同学们深入到民间,去了解一些相关了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了解民俗文化。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丰富他们的创造素材,又能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民俗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三、总结

  将民俗文化浸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的认真准备和探索方法,需要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和实践活动。但是,民俗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瑰宝,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载体,教师应该去探索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民俗文化进课堂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吴月芳.将传统文化浸润于小学语文课堂[J].读与写,2015.

  [2]赵兵.让民俗文化浸润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2.

  [3]王雪梅.诗情画意润课堂-让传统文化浸润语文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2010.

  [4]殷风云.让民俗文化浸润语文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2014.

  作者:潘彤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民俗文化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民俗文化这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就深入探讨了民俗文化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俗文化;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应用

  任何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建立,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中的民众自主创造并传承和使用的风俗生活习惯,它作为民族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头,也为教学课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建学依据[1]。但是这种重要建学依据却并没有得到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语文课程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将民俗文化的教学融入到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去。

  一、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中开发民俗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以教材为主,老师的知识讲解从教材出发,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大部分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适当的民俗文化教学素材,但与丰富的我国民俗文化相比,教材中的民俗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远不能够囊括包罗万象的民俗文化[2]。教学素材的不丰富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一知半解,也不利于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因此,只有加大民俗文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比例,积极开发合适的民俗文化教学资源,才能够推动学生更好的对民俗文化传承。

  (二)推动高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中永不过时的话题[3]。高职教学中也开始更加重视学生教学与职业导向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任何专业都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而高职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教学资源的相融合,既符合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性的重要体现。让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新颖,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可避免的趋势。学术教育界对传统精英文化的过度关注和偏爱,造成了民俗文化未能够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现广泛应用。其实,不管是精英文化还是民俗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将其体现在高职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设置当中去。语文课程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载体,有必要将民俗文化教学融入其中。

  二、民俗文化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推动民俗文化教学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民俗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开发应用,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只有在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课程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语文教学课程[4]。例如:可以从我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一方面结合广西这一地域特色,开展关于当地民俗文化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专业情况出发,设置合理的民俗文化教学内容。如我校《大学语文》面对的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儿歌、童谣等民俗艺术的教学,在丰富了学生个人民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她们毕业后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如北海地区的儿童歌谣:车车转,晕晕转,阿妈咩(背)我看龙船,我无看,看鸡蚁(小鸡),鸡蚁大,拿去卖,卖得几多纸,卖得几角纸。

  (二)通过民俗文化教学,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高职语文教材中缺乏新颖性,内容枯燥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民俗文化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途径。由于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且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学生通过对这些民俗文化的学习,就能够在写作时拥有更多的素材,从而改变高职学生语文写作中无话可写的局面。例如:我们的高职语文教材中其实就潜在的蕴含了很多的民俗文化相关知识,如老舍创作的《茶馆》这篇文章中,松二爷在茶馆中的一连串问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涵义进行深入的探讨,还有《祝福》中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门槛等。将民俗文化知识融入语文教学,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课文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探索知识的精神,久而久之,就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了。

  (三)推动民俗文化教学与语文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民俗文化源于生活,我们的语文知识同样源自于生活,所以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辅助。而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融入民俗生活教学,可以使二者之间发挥出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既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识,从而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结束语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而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的多元文化都有机会进入到我国的文化领域,对我们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是传承我国文化的主要途径,面对民俗文化流失的现象,我们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更丰富的民俗文化教学资源引入到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黄辉.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课文化内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民歌民谣采风》课堂实录与反思[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7):66-67.

  [2]冈岚.高职民族班维族学员汉语文教学方法探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02):118-120.

  [3]司晶卉.试论民俗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4,(02):99-100.

  [4]袁耀辉.高职语文教学民俗语言文化导入策略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08):57-58.

  作者:张筠 李静 刘先璐

  推荐阅读:《民俗研究》(双月刊)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