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内容提要:近年来,以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零工经济(GigEconomy)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在我国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社会属性受到政府相对积极的政策支持,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其劳动组织新形式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灵活性,使得管理平台劳动者参与强度和增加平
内容提要:近年来,以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零工经济(GigEconomy)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在我国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社会属性受到政府相对积极的政策支持,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其劳动组织新形式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灵活性,使得管理平台劳动者参与强度和增加平台黏性成为平台企业竞争的关键。实践中平台企业通过算法设计出游戏情境感,通过游戏元素增强网约配送员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本研究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基于300份三波次数据,运用层次回归与Bootstrap方法,构建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通过提升网约配送员心流体验,进而促进其工作卷入的理论模型,并考察了过度劳动在这一过程中的情境作用。研究发现: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卷入有倒U型影响,其中心流体验中介了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关系,即工作游戏化通过对网约配送员心流体验产生倒U型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卷入。过度劳动负向调节工作游戏化对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的倒U型影响,同时也负向调节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文验证了平台游戏化设计对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双刃剑”影响和过度劳动的边界效应。在劳动标准、劳动监管、劳动法律政策缺失的零工经济新业态中,探讨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通过算法实现的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其结论有益于相关部门增加对新业态中劳动保护、工时标准的关注和监管,通过“沙盒式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规范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零工经济工作游戏化心流体验工作卷入过度劳动网约配送员
一、引言
基于数字科技的新业态发展催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新型就业形态。零工经济(GigEconomy)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劳动力供需方进行高速匹配的新型模式。[1]在线零工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在平台上获取任务,追求劳动力配置过程的时间效率。[2]而中国的零工经济具有鲜明的―临时工‖特征,互联网平台把需求信息发送给个体劳动者,并在线指引个体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复活了包买商和计件工资制度。[3]这种工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快递、外卖、驾乘、保洁等劳动密集型领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零工经济保持社会安定、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物流配送论文: 基于配送骑手视角的美团众包管理改进策略
2020年1月“网约配送员”正式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认定的16个新职业之一,即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从事接收、验视客户订单,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活跃在零工经济平台上的网约配送员多从事高强度重复性工作,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取收入,其工作体验差、缺乏安全感,进而使得其工作绩效、工作质量降低,最终导致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滑坡,形成零工、用户和平台的―价值共毁‖。而平台作为零工经济的治理主体,如何改变这种生态负循环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平台算法的精进,很多平台运用算法对工作任务进行游戏化设计,呈现出一种打怪升级、层层通关的游戏情境感:如某网约车平台通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固定单数即可获取红包的挑战性任务设计鼓励网约车司机主动抢单;推出新司机首周奖、普通翻倍奖、优秀司机额外翻倍奖、金牌服务奖等激励性计费机制,增加司机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在线工作时长;某网络送餐平台将“骑手”完成订单等行为量化为战斗力等级——分为青铜、白银、黄金和王者等10个等级,高等级可以享有更多的特权和福利,激励其通过完成任务获取战斗力升级等做法。
调查数据显示,平台企业算法的提升正向促进零工经济中网约配送员的工作满意度,因此关注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提高劳动者的工作体验,提高其工作卷入是个有意义的命题。工作卷入(JobInvolvement)是一个与工作满意度高度关联的概念,用于测量一个人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度以及认为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4]
工作卷入度高的员工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且很在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员工的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5]进而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6]目前数字劳动平台就业对于平台来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7]占有更多的劳动力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如何降低网约配送员的流动性,增加其平台黏性,是平台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平台进行工作游戏化设计的初衷。
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会让网约配送员产生自下而上的对工作内容、方式与关系等的重构,[8]在传统管理领域,这种工作重塑对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已经被广泛验证。[9-10]但是在零工经济中,由于平台基于算法管理的特殊性和劳动关系的模糊性,游戏化学习(Gamification))潜在的弊端和负面效应等或将让工作游戏化设计与工作卷入的关系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
鉴于零工经济中劳动者流动性大、平台粘性低的现状,加之算法管理在平台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深入探明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由于工作游戏化是一个源于实践的新兴变量,这种不改变劳动关系、劳动行为和劳动报酬的工作游戏化设计所产生的效应更多是一种心理资源,这种心理资源产生影响的条件更多体现在对资源的认知与评价上,因此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指出,“资源”指个体认为对其有价值的事物或者可以帮助其获得有价值事物的途径。[11]
随着理论的发展,“资源”被定义为“个体感知到有助于其实现目标的事物”,这其中强调了个体对特定事物是否有助于其实现目标的主观感知和评估。[12]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体具有保存、保护和获取资源的倾向,因此无论是潜在的资源损失威胁还是实际的资源损失,都会引起个体的紧张和压力。[11]
认知评价理论是心理学中结合情绪和认知的交叉理论,认为情绪是综合性反应,包括是对环境、生理的、认知的和行为的成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其独特的反应模式。其基本假设是情绪是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益或者有害的反应,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化评价过程。[12]个体通过评估情境压力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对其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是介于压力与应对之间的主要中介与动因。[13]
外部刺激事件会引发个体的挑战性评估与威胁性评估,[12]因此网约配送员对于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的认知评估决定了其的属性,恰当的挑战性和难度可以激发愉悦、舒畅等情绪,让个体将这种游戏情境感评估为具有挑战性,将带来更多自主性,乐趣感的新资源补充的动力;但是随着游戏化设计程度加深,或者对于网约配送员个体来说不能有效匹配其内在动机和需求时,他们或将把这种游戏情境认知和评估为具有威胁性。
挑战性评估会带来更多资源,而威胁性评估会带来更多阻碍,依据资源保存理论,更多的资源将带来新资源的更多获取,而更多的阻碍需要个体付出额外的资源去应对,带来资源损失螺旋。[14]工作卷入是个体全情融入工作的认知与情感状态,[15]挑战性评估带来的自主性、乐趣感等资源会促进工作卷入,而应对威胁性评估挤占了网约配送员的有效资源,必然会对工作卷入产生负向影响。
因此,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这一情境可能通过引发个体不同类型的认知评价正向促进或负向抑制其工作投入,形成“双刃剑效应”。从认知评价和资源保存理论相结合的视角揭示平台基于算法的游戏化设计影响工作卷入的内在双重触发机制,较其他视角更为全面、系统。为了描述人们在游戏当中沉浸式的体验,有学者利用借鉴“心流体验”框架建立了游戏心流(Gameflow)模型,用以呈现游戏带给人们的愉悦体验。[16]心流(Flow)被定义为当人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时产生忘记时间存在、忽略周围环境、丧失自我意识并乐在其中的心理状态。[17]
当人产生心流时通常全神贯注,甚至失去自我意识,产生了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感,能激发出绝佳体验。研究证明心流体验的产生对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18]可以正向促进工作卷入。[19-21]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把平台的游戏化设计视为积极的挑战性认知评价,就会产生资源的充盈感,有益于心流的产生;反之,游戏情境若被视为威胁性认知评价,个体就会感觉自身的资源被剥削,阻碍心流体验的产生。
因此,心流体验这一既符合游戏化场景,又可识别为是工作卷入前因的变量,或将成为破解工作游戏化设计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之间“黑箱”的关键所在。 实践中,网约配送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成为常态,这种疲劳状态会使网约配送员“初始资源”降低,进而影响其现有资源的损失和新资源的获取。同时,疲劳状态还会影响认知资源,对个体采取积极还是消极的认知评价产生影响,因此,必然会对网约配送员心流体验的产生和工作卷入的效果产生影响。无论是关注平台的工作游戏化设计还是网约配送员在劳动中的认知心理,都有必要结合劳动强度这一因素。
一方面,可能再精妙的工作游戏化设计也会在高劳动强度下削弱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影响这种的最佳体验的产生和效果;另一方面,过度劳动也会直接削弱心流体验对工作卷入的正向促进,降低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过度劳动作为初始资源或将影响心流产生的机会和效果,进而影响工作卷入水平,成为重要的边界变量。在组织消失和缺乏行业监管的零工经济新业态中,关注网约配送员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降低其过劳程度和牺牲健康的超时劳动对于零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文以期在以下三方面做出贡献:第一,通过实证研究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中基于算法的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双刃剑”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第二,将心理学的心流体验引入模型,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从新颖的理论结合视角探讨并验证了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与心流体验的倒U型关系,以及心流在平台游戏化设计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度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第三,通过考察验证过度劳动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廓清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之间、心流体验与工作卷入之间作用机制的边界,强调要关注零工经济中劳动者劳动强度和新业态工时标准,降低其过劳程度,保障零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工作游戏化和工作卷入
工作卷入(JobInvolvement)是一个与工作满意度高度关联的概念,测量人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认知。[22]工作卷入是挑战性压力包括工作量、时间有限性以及工作复杂程度等因素的产出结果。[23]员工有信心能够克服压力,挑战困难,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会激发员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增强员工内部动机。[24]
游戏化(Gamification)旨在支持不以娱乐为目的,充分利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实现功能性和实用性需求的行为,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以及我们对人类心理、动机和行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25-27]工作游戏化是数字经济中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即运用游戏化思维和元素对工作进行重新设计,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类似游戏的体验或使之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感。[28]工作游戏化是一种基于算法管理的管理实践,很大程度上通过更具有趣味性的工作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增加对组织的感情依赖和认同感,进而提高工作效率。[29]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工作游戏化的设计可以被视为一种工作场景中的条件资源[11],有助于提升个体对工作的积极意义。
因此一些组织已经开始把“游戏化”作为一种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敬业度的有效方法。[30]目前工作游戏化主要应用于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的管理创新,融游戏思维于任务激励和生涯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如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送餐平台通过“战斗力等级”对骑手进行分级管理,骑手可以通过完成制定任务获取战斗力,进而升级。这种情境感一定程度上把网约配送员变为“游戏玩家”,使其主动建立与平台的链接,营造出“工作就是游戏”的氛围,不断享受晋级的成就感,提高工作卷入。
在平台劳动力组织过程中,通过“抢单”的任务分配方式调动网约配送员的主动性,尤其是“彩蛋”任务的设计需要通过思考和试错才能顺利完成,充分提高了任务的挑战性,而挑战性压力是工作卷入的前因变量。以上研究均表明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有正向关系。然而,工作游戏化设计并不是万能的,已有研究显示,游戏化设计带来的积极效应会随时间消退,[31]游戏化设计的加入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负向影响,[32]学习游戏化设计的一些元素如徽章获取、积分榜设计或奖励系统可能会对学生的动机和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响。[33-34]
零工经济中,平台通过搜集和记录司机的一系列数据包括接单率、拒单率、行程、评分、在线时长、行程次数以及与其他司机的对比等数据,通过算法来进行排名、奖惩和任务分配,优先给综合评级较高的司机派单,削弱了工作者获取工作机会的自主性。[35]算法管理让平台对平台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有了极大的掌握权,[36]使得平台工作者似乎正在沦为被机器操控的“傀儡”。[37]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这种在算法控制之下劳动使得个体丧失了能量资源(如时间),[11]尤其是随着算法管理让工作游戏化难度越来越大时,网约配送员将引发资源损失,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的消极影响也开始呈现。 游戏化设计是否真的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成就动机进而影响改变其行为,取决于参与者对游戏化设计的感兴趣程度以及其与游戏者内在动机的匹配性。[38]换言之,只有对工作游戏化设计具有合理的认知和评估,才能真正发挥游戏化的积极作用。游戏设计的“好斗性”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内在动机影响心理产出进而影响行为产出是重要因素。[25]
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游戏设计与网约配送员内在动机匹配时将产生积极的挑战性认知评价,把游戏情境理解为一种挑战,会让个体产生更多的资源充盈感,更有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但是当游戏化设计的难度与劳动者不匹配的时候,网约配送员就产生消极的威胁性认知评价,这种威胁和阻碍要求付出额外的资源去应对,降低工作卷入,形成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的“双刃剑效应”。此外,可见零工经济中数字劳动平台的游戏化设计与工作卷入之间可能存在更为丰富的非线性关系。
2.心流体验的中介作用
心流体验(FlowExperience)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由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1975)首次提出,Csikszentmihalyi认为心流体验描述了个体完全投入专注当下所进行的活动并自动过滤无关知觉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最佳体验(optimalexperience)——产生时间的扭曲感、忽略周围环境、集中注意力完全沉浸于当下活动并从中获取快乐的心理状态,能激发出个体惊人的创造力[31]。这种体验下,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被拓展到极致,是一种主动性行为。在这种行为发生时,个体并不会在意未来的收益红利,因为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39]心流的产生需要参与者完全投入的体验过程产生―忘记时间‖和―沉浸其中‖的状态,[40]表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和临场感。[41]霍夫曼和诺瓦克将心流概念化为一种认知状态,需要具备四个核心要素:高水平的热爱和唤醒、清晰的目标感、高水平的挑战与技能平衡和及时回馈。它通过交互性和临场感得到增强。[42]游戏者正是通过游戏设计中挑战性的等级和勋章设计、通关体验等来模仿心流体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快感。鉴于此,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提供了这种游戏情境,网约配送员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对―游戏‖表现出更强烈的参与意愿和情境投入感,容易产生强烈的沉浸感和临场感,进而者产生最佳体验感。
3.过度劳动的调节作用
“过劳”概念起源于日本,60年代末日本“过劳死·自杀协商中心”代表、前圣德大学教授上畑铁之丞《過労死に関する研究:発症前の労働態様について》中首次提到了“过劳死”这个词汇。[46]中央大学教授齐藤良夫认为“过劳”是指“由于劳动产生的疲劳不能因为包含睡眠在内的休息得到恢复的状态”。[47]
长时间的劳动是“过劳”产生的根源,长期劳动使得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长期处于过劳状态的员工容易出现一系列身心疾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过劳死”。[48]过度劳动状态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严重情况可能会发生工作事故,过度劳动的挤出效应会挤占就业岗位。[49]
过度劳动是一个强调状态的概念,指的是由于超时、超强度的市场性劳动行为引起的劳动者身体或心理的疲劳,但由于某些驱动因素仍然保持这样的市场性劳动行为,由此引发了疲劳的蓄积并通过小休憩而无法缓解的一种身心状态。[50]随着互联网在生活领域中的不断渗透,零工经济中APP的应用使劳动者“全天候服务”成为可能,无限拉长了工作时间。[51]新业态中缺乏相关劳动标准的制定和监管,员工的休息权尚未得到保障,致使零工经济成为过劳现象频发的重灾区。
2020年3月23日湖南省长沙市饿了么平台骑手李某被发现在出租屋猝死,家属认为死因于高强度工作有关;江苏南京一名57岁的刘姓滴滴司机在载客期间猝死,被曝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深圳一网约车司机猝死于2020年元旦早晨,年仅44岁。《城市新青年: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显示外卖骑手大多来自全国贫困县,社会的阶层和收入差距,想要融入城市的梦想,相对“碎片化”的工作时间,使得其以健康为代价,过分地拼命工作,导致“身心俱疲”。因此,无论是关注平台基于算法的游戏化设计还是网约配送员在劳动中的认知心理,都有必要结合劳动强度因素进行考量。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STATA15.0和SPSS25.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以及假设检验。
1.相关分析与信效度检验本研究中通过借鉴权威研究中的成熟量表,严格遵循标准的翻译-回译程序,所借鉴的量表在不同的研究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信效度检验过程中,所有构念的Cronbach’sα均大于临界值0.7,具有较好的信度。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显示,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呈显著正相关,心流体验与工作卷入呈显著正相关,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基本的理论预期,为下一步假设检验提供了基本证据。
同时,本研究还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对工作游戏化,心流体验,工作卷入和过度劳动四个变量分别测试了四因子,三因子,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检验了各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四因子基准模型(工作卷入,工作游戏化,心流体验,过度劳动)的拟合效果最佳(χ²/df﹤3,RMSEM﹤0.08,CFI﹥0.9,TLI﹥0.9,IFI﹥0.9,SRMR﹤0.1)均达到了相关研究的建议标准,相较于其他竞争模型效果最理想,表明四因子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可以进行后续相关的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
(1)主效应检验
对于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的曲线效应,本文采用Edwards和Lambert(2007)[64]所提出的“亚组法”进行假设检验。模型2,模型3显示,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正相关显著(β=0.461,p<0.01),将工作游戏化平方项放入模型后,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相关系数降低,而工作游戏化平方与工作卷入负相关显著(β=-0.349,p<0.01),且拟合指数显著提高(ΔR²=0.468),表明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具有倒U型影响,假设H1得到验证。
(2)中介效应检验由模型7,模型8可知,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显著正相关(β=0.743,p<0.01),将工作游戏化平方项加入模型之后,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相关系数降低,而平方项与促进聚焦显著负相关(β=-0.358,p<0.01),且拟合指数提高(ΔR²=0.599,p<0.05),表明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之间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假设H2得到验证。
由模型5可知,将心流体验放入模型之后,心流体验与工作过卷入呈显著正相关(β=0.536,p<0.01),假设H3得到验证。此时,由模型6可知,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β=0.258,p<0.01)、工作游戏化平方项与工作卷入度(β=-0.157,p<0.01)相关系数下降,但依然显著,表明心流体验在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的倒U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得到验证。
(3)调节效应检验
工作游戏化与过度劳动交互项对工作卷入(β=-0.084,p<0.01)、工作游戏化平方项与过度劳动的交互项对工作过卷入(β=-0.022,p<0.01)作用均显著,表明过度劳动对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有调节作用。相比于低过度劳动,高过度劳动下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的倒U型影响变得更为平缓,说明过度劳动在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的非线性影响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5得到验证。
由模型5和模型6的数据可知,心流体验对工作卷入作用显著(β=0.722,p<0.01),当将心流体验与过度劳动的交互项加入模型之后,其对工作卷入依然作用显著(β=-0.035,p<0.05),表明过度劳动在心流体验与工作卷入度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随着过度劳动的增加,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之间的促进作用被缓解,说明过度劳动在心流体验影响工作卷入的作用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假设H6得到验证。由模型9,模型10可知,工作游戏化与过度劳动的交互项对心流体验(β=-0.348,p<0.05)、工作游戏化平方项与过度劳动的交互项对心流体验(β=-0.068,p<0.01)作用均显著,表明过度劳动在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相比于低过度劳动,高过度劳动下工作游戏化对心流体验的倒U型影响变得更为平缓,说明过度劳动在工作游戏化对心流体验的非线性影响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假设H7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讨论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零工经济,零工经济是新的生产力组织方式,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创新引领、服务民生、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基于数字科技和算法,通过灵活的工作设计进行零工经济生态治理是一条“惠而不费”的工作重塑途径。探明工作游戏化这一科技和算法与管理创新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促进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影响、作用机制和使用情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可能通过引发网约配送员不同类型的认知评价正向促进或负向抑制其工作卷入,形成“双刃剑效应”。
认知评价和资源保存理论相结合的视角丰富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平台基于算法的游戏化设计影响工作卷入的内在双重触发机制;第二,心流体验在工作游戏化和工作卷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流体验中介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第三,过度劳动负向调节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之间的倒U型关系,负向调节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即过劳程度越高,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越小,心流体验对工作卷入的促进作用也越小。
2.理论贡献
(1)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首先,目前关于游戏化的研究主要用于游戏化学习、游戏设计和市场营销领域,[65,31]对于工作场所游戏化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零工经济情境下探讨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游戏化”推广到零工经济情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经验数据,丰富了工作卷入影响机制研究。其次,从更为辩证的视角看待游戏化设计的积极、消极影响,首次探明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的非线性影响,为理解工作游戏化设计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最后,基于认知评价理论,将工作游戏化是挑战性认知评价还是威胁性认知评价作为“转折点”,结合资源保存理论,为工作游戏化影响工作卷入的倒U型关系提供了较为新颖的理论解释框架。
(2)心流体验的中介作用。
首先,心流体验即反映了游戏化场景中的沉浸体验,[31]又是工作卷入的重要前因[20,21],为破解工作游戏化设计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之间复杂关系提供了理论链接。其次,结合本土化情景探讨零工经济中心流体验中介了工作游戏化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通过跨学科研究丰富工作游戏化的现有文献。最后,通过资源保存理论中“能量资源”视角——内心资源的丰盈程度探讨工作游戏化与心流体验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拓展了心流的应用范畴,是对于现有心流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也回应了心流体验跨学科应用的呼吁。[66,67]
(3)过度劳动的调节作用。
首先,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个体过度劳动状态会影响其初始资源;基于认知评价理论,个体的过劳状态会影响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评价。在组织消失和缺乏行业监管的零工经济新业态中,关注网约配送员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对于维持平台算法管理创新激励作用的重要意义。
其次,发现并验证了过度劳动负向调节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不同阶段的作用,过度劳动作为一种疲劳积蓄的状态,一方面负向调节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心流体验的倒U型影响;另一方面也负向调节心流体验对工作卷入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回应了学者关于过度劳动的研究呼吁(杨婧等,2019)[68],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演进了额过度劳动影响后果相关研究。最后,该结论为更准确理解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的作用机制廓清了边界,同时亦拓展了过度劳动发挥边界效力的适用范围。
3.实践启示
第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零工经济在创新引领、服务民生、繁荣数字经济、拓展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显著。随着平台算法的精进,平台只有通过适度有效的工作游戏化设计才能有效提升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卷入。平台还可以探索通过其他管理创新,实现科技改善工作体验的向善作用,文章结论对于指导平台算法管理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第二,数字劳动平台劳动者对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的认知评价非常关键。其认知评价取决于外部环境事件的激发,挑战性评价会带来更多资源,进而带来新资源的更多获取;而威胁性评价会带来更多阻碍,可能带来资源的损失螺旋。因此平台通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来促进网约配送员的挑战性认知评价、降低其威胁性认知评价是有效提升工作游戏化设计正向作用的有效路径。
第三,新产业新业态缺乏相关劳动标准和劳动监管,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现象普遍。网约配送员过劳“猝死”成为舆论讨论的热点,加之目前我国“过劳死”相关法律认定的缺失,受害者家属与平台赔偿纠纷引起广泛社会关注,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氛围营造。新就业形态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价值交换平台化、劳动参与灵活化、“去雇主化”等一系列重要变化。由于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现有政策过于刚性,新就业形态发展存在一定的“脱钩”风险,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分类治理,回应劳动者权益保障诉求。面对新业态的强大张力和低保障的巨大阻力,如何用包容审慎的态度包容矛盾,化对立张力为演进的推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4.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文数据属于截面数据,由于工作卷入是个体的认知和情感状态的变量,采取更加接近员工真实状态的日记观察与周记调研等方法,将会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效度。第二,工作游戏化设计对工作卷入的影响取决于网络配送员的工作动机和目标匹配性,其工作中策略性选择行为也会影响工作卷入。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心流体验是部分中介,基于以上考虑,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其他中介变量,丰富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影响机制的研究。第三,本文的模型构建仅限于个体层面,并未纳入组织层的变量进行考量,而且依据资源保存理论,资源可以在团队和组织中通过交叉效应进行流动,未来可选取组织安全氛围、组织公民行为变量等进行跨层探讨。
参考文献:
[1]Horney,N..TheGigEconomy:ADisruptorRequiringHRAgility.PeopleandStrategy,2016,39(3):20-27.
[2]Petriglieri,G.,Ashford,S.J.,Wrzesniewski,A..Agonyandecstasyinthegigeconomy:Cultivatingholdingenvironmentsforprecariousandpersonalizedworkidentities.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19,64,124–170.[3]谢富胜,吴越,王生升.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9(12):62-81,200.
[4]Blau,G.J.,Boal,K.R..ConceptualizingHowJobInvolvementandOrganizationalCommitmentAffectTurnoverandAbsenteeism.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7,12(2):288-300.
[5]胡蓓,邱敏.绩效考核目的取向与员工工作卷入:内在激励的中介作用分析.管理评论,2016,28(05):150-160.
作者:魏巍、刘贝妮、凌亚如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