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明晰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多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及协同创新,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视角。文章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从平台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及拓展提升3个发展阶段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
摘要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明晰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多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及协同创新,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视角。文章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从平台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及拓展提升3个发展阶段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从“动机—功能—行为”组配视角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从而共同推动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的一站式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价值共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
1问题的提出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确立了我国未来15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的路线图,提出要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为抓手,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1]。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深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作为紧密联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创新、区域发展的重要信息渠道,已成为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在知识产权全链条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2017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学界和业界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层面,学界多聚焦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基础理论和体系建设,张发亮[2]、杨芳[3]、韦景竹[4]等从区域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多元视角探索了平台构成要素及建设策略[5];实践层面,在国家系列政策指引下,截至2021年9月,我国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已达80家,覆盖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域(除西藏、甘肃、青海及宁夏)①,其中,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依托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探讨,且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此外,仍有约五成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未开发独立的平台②,已有平台普遍存在深层次服务内容匮乏、需求与供给对接不畅、高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支撑“智能化”不足等问题[6-8]。现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更有效率的平台服务模式。科学构建与运行良好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既是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石和载体,更是紧密联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其为反哺知识产权创造,助力知识产权转化,提供了泛在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运行环境与技术支撑[9]。
面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主体外延化及服务客体呈现多元化趋势[10],单靠高校图书馆自身给予的有限资源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层次化的需求,那么,如何基于“平台思维”,有效融合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交互协同机制不断激发网络效应,加速供需双方的动态连接,构建共生共赢的平台生态圈,是学界和业界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在价值共创理论视域下,以价值共创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交互机制和内在机理为逻辑起点,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以构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生态为逻辑终点。其中:基于纵向视角,结合价值共创理论研究的演进脉落探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演化过程;基于横向视角,从“动机—过程—行为”分析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基于演化过程与机制提炼延伸出建设路径,从而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
2理论基础
2.1价值共创理论
价值共创即“价值是由多个参与者共同创造,一切参与者都是资源的整合”[11],反映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共同合作与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共创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对于企业战略、营销理念以及服务生态的研究产生了根本性冲击[12],并体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在数字经济强有力地推动下,依托产业平台,价值共创已成为实现资源融合及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13]。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基于用户体验和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其中,前者认为价值产生于用户参与企业互动的过程,强调用户体验,后者将用户作为资源的整合者和价值的创造者通过服务交换进行交互而共同创造价值[14]。
随着商业环境和学术环境的变化,价值共创理论不断发展和丰富,其研究视角沿着以服务逻辑、服务科学、服务生态系统等主题脉络演进,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15-16]、情报服务[17-18]、知识服务[19-20]等相关研究。此外,价值共创理论也被引入平台模式及机制研究,如:陈广仁基于平台生态和价值共创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产业平台生态模式[21];张化尧等以小米案例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孵化平台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和整个平台系统的成长机制[22]。
当前,以价值共创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与前沿实践形成了一股时代热潮[23],已有研究成果对于价值共创理论应用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是图书馆、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以网络服务平台为主要媒介进行信息交互的动态化过程[19]。因此,基于平台的价值共创打破了传统价值链范式下价值通过线性环节传递的方式[24],促进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海量触达、供需匹配、资源互动和协同创新,在资源赋能、平台赋能以及生态赋能下有力地支撑高校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2平台生态生态系统已成为价值创造研究的新范式。平台生态系统最早可追溯至Moore提出的“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平台生态作为价值共创和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该载体能够加强对资源的吸纳性以及提升平台上各种关键种群的协同性和互动性[25]。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主体通过互动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共创,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成长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网络,由此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3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过程
为全面、系统考察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本研究从纵向视角即平台发展的试点创新阶段、复制推广阶段以及拓展提升三个阶段[14]进行梳理。
3.1试点创新阶段国家政策指引、“双一流”建设以及图书馆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共同推进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深入发展[26]。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逻辑主导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试点阶段通过资源赋能,将科研、信息、知识、人力等优势资源通过平台汇聚整合,实现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对接。
一方面,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资源供给、服务优化、过程交互等方式为实现双方的价值共创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交互,并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平台使用体验。这一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聚集性和专业性。
3.2复制推广阶段
复制推广阶段,高校通过资源优化、技术支撑等强化平台功能,使平台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推广性,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也逐渐趋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复制推广阶段通过平台赋能,延伸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范围,价值主体由单一群体扩展至校内的项目团队、技术转移部门、知识产权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以及校外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技术创新企业、商业知识产权机构等[27]。一方面,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及场景化交互经验,基于供需契合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平台的价值创造活动中,促进了平台对资源价值的重构和服务优化,最终实现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
3.3拓展提升阶段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受平台重构、服务提质升级、协同价值创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内在推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需求升级、技术更新迭代等外在拉动力的影响,并在外部政策支持、资源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的共同催化作用下,平台功能不断优化,技术持续升级。
这一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生态赋能,构建了以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的交互场景,打造了以共创价值、共享成长为核心的平台生态互动文化[14],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自演化和自导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拓展提升阶段,由于多价值主体的参与而产生协同效应,通过解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链上的价值环节,并对这些环节进行整合和重建[21],使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演进成为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加强了对信息资源的吸纳性,提升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各价值主体的协同性和互动性。
这一阶段,平台生态赋能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主体呈现出泛在化、多元化特征,通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链接更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且跨越组织边界参与到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主体间的互动呈现复杂动态的网络关系。
4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
前序研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探索了不同发展阶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演化过程。为深入研究价值共创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交互机制和内在机理,下文将基于横向视角,从“动机—功能—行为”角度剖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机制。
其中,通过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催化力驱动高校构建智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并在资源、平台及生态赋能下形成以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及管理全链条的信息服务功能模块,由此,参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各价值主体在价值共创过程中产生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享、价值共赢等行为。
4.1动机
动机是构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的关键驱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受到主观动因和客观环境动因的共同影响。同时,政府政策的支持使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方积极响应政策号召[28],此外,价值共创理论的成熟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的形成和演进均起到了催化作用。
(1)内在推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形成的主观动因是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功能、产生行为的基础和根源,主要包括高校转型发展需求、信息需求方多元场景信息需求及多边效应的影响等。
(2)外在拉动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平台价值共创形成的驱动作用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迭代升级、成果转移转化、区域发展、创新赋能等。其中,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涌现和广泛应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9],相应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也面临着迭代升级,只依靠高校图书馆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
(3)催化剂。主要包括理论和技术的双重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价值共创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沿着理论演进脉络呈现自演化、自适应特征,同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技术核心是信息的智能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28],涉及数据挖掘、文本分析、深度学习等。基于理论完善和技术迭代的双重促进使得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平台更加智慧化。
此外,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受到较强的政策环境驱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等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如《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提出,“支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结合学科优势,建设学科领域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③。
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推动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有序发展。在内在推动力、外在拉动力以及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高校依托优势资源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融入高校知识产权全链条决策,动态构成满足新的场景下各价值主体价值共同创造的新模式[29],多价值主体不断创新与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平台生态价值网络多边效应最大化。
5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
5.1发挥整合优势,增强平台内生动力
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来看,需要不断融入价值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多价值多体的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过程由资源聚合向资源优化、资源开放逐渐递进,实现平台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增强平台内生动力。如:广西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平台凝聚了学校重点学科、法学、经济学的技术专家团以及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科学厅等技术顾问团队的优势资源④。
江苏科技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了国内外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利产业化股权融资机构等主体的优势资源,形成了科技处、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优势学科产业联盟多层级知识产权关联部门纵横联动的机构模式⑤。
整合多元价值主体的优势资源强化了平台自演化、自导向的特征,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专业人才、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及知识服务经验等为优势要素,企业以技术的快速商业化、相对充足的创新资金、生产试验设备和场所、市场信息及营销经验为优势要素[39],政府机构以政策、资金、制度等为优势要素,通过持续融入多价值主体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再组织、再创新,在复杂的价值网中打破了“资源约束”的困境,实现了共创价值、共享成长的平台生态。
5.2“数据+技术”融合赋能,保障平台双轮驱动
“数据”和“技术”作为双轮驱动的关键引擎,使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在资源赋能、平台赋能以及生态赋能下,实现了以服务生态为主导逻辑的平台生态系统。数据驱动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通过数据衔接,以资源共享共生的形式化解数据封闭矛盾和利益冲突,注重原始数据的保存和整理能力的同时,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搭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具有自主数据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40]。
如:重庆大学基于本校专利数据,搭建了专利检索平台,其专利数据多达2.7万条,并将知识产权信息与科研数据相融合,依托重庆大学的重点学科建立大数据库、优势学科竞争对手数据库等,并以技术驱动开发了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此外,重庆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承建的重庆市新型能源产业专利导航中心网站于2021年正式上线,集成了“新闻资讯”“产业数据库”“企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专利资助”“成果展示”等服务栏目⑥。
此外,技术驱动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了知识产权信息分散化的问题,实现了多元异构信息的规模化流动及信息价值链的有序整合,推进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加密技术、数据挖掘工具等,完成平台对知识产权多元信息服务功能的整合[41],确保平台的开放性、兼容性、易用性、安全性与扩展性,从而构建一个集感知、整合、挖掘、分析、共享为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生态系统[20]。
6结语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是支撑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依靠高校知识产权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自身力量开展信息服务的模式愈发表现出对时代的不适应性[43],如何协同多主体、融合优势要素,构建满足科技创新、转型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如何依托平台提供更加专业化、智慧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仍然是需要不懈追求的课题。
本研究引入价值共创理论,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全面深入揭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与作用机制,为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推进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J].知识产权.2021(10):3-9.
[2]张发亮,刘优德,胡媛,等.区域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级四维”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20):69-77.
[3]杨芳,陈二松,汪庆.企业专利运营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素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46-152.
[4]韦景竹,操慧子.供需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1):166-177.
[5]周静,张立彬,谷文浩.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35-46.
[6]张群,惠澜,谢东,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8(4):53-58,75.
[7]张垒.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定位、边界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1):78-85.
[8]冉从敬,宋凯,何梦婷,等.知识产权生态链下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0,40(3):63-72.
作者:冉从敬,马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