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是一份年轻的刊物,创刊于2013年6月18日,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开设有质量理论与战略、质量制度与法律、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与分析、质量观测与案例等5个固定栏目,并根

非官网,仅供参考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期刊》 宏观质量研究质量管理论文> 正文

宏观质量研究

所属分类:经济期刊; 时间:2018-07-31 09:18
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2-1848/C

国际标准刊号:2095-607X

周期:季刊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宏观质量研究》是一份年轻的刊物,创刊于2013年6月18日,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开设有质量理论与战略、质量制度与法律、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与分析、质量观测与案例等5个固定栏目,并根据宏观质量研究的阶段性需要而设置若干新栏目。她的面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一份杂志在解决重大、紧迫的中国现实质量问题方面寄予的期望。一份刊物,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和现实、重大、紧迫的国家质量问题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和国家质量问题的现实转型、治理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份刊物就必然背负起一个宏大的使命:集结中国学者的研究力量,聚焦中国质量问题,探究其内在规律,寻求治理中国质量的良方良策。应时而出,应运而生,应和时代的召唤

  《宏观质量研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创刊之初便立足于高起点,这样的一份刊物注定成为有责任和梦想的刊物。这种责任和梦想,正如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宏观质量研究》主编程虹教授在发刊词中所言:《宏观质量研究》旨在为中国学者的质量研究提供一个规范的、高水平的、权威的发布平台;发表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激荡质量研究领域新的问题与对策、新的方法与工具、新的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创建中国质量研究的学术范式,构建质量研究的中国学派,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本土质量专家和学者;对世界学术形成具有一般性理论的新贡献,跻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一流学术刊物。兢兢业业,孜孜矻矻,这也是一份脚踏实地的刊物。

  刊物成立了以三位工程院院士为首,以及宏观质量和相关领域重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广泛搜求在宏观质量领域担任重大课题的专家信息,着力组建实力雄厚的《宏观质量研究》作者库。为加速学术传播速度,刊物同步翻译成英文,中英文纸质、电子版覆盖全国各主要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国外中国学研究机构;迅速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台湾华艺等数据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创刊以来,受到《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四大文摘"的关注和重视,实现了仅出刊两期,就全部登上"四大文摘"(已转载五篇次)的目标。尤其让人感佩的是,年高德劭的学界泰斗如经济学巨匠谭崇台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先生、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蔡守秋先生等,纷纷为《宏观质量研究》撰写颇具分量的稿件,为刊物的学术内涵增添了别样的厚重。

  《宏观质量研究》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故事需要铭记,有太多的人物值得感恩。所有这些,都化作无言的感荷,成为《宏观质量研究》奋然前行的动力。刊物期望通过倡导问题导向、实证研究、跨学科视域的治学品格,持之以恒,能在学界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成长为一份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受人尊重的期刊。秉承使命的力量,《宏观质量研究》愿张开双臂,和海内外学者一道,激扬智慧,分享思想,发出中国质量的好声音,戮力开拓一条多元共治的中国质量康庄大道。时代的召唤我们已毅然应和,岁月的年轮终将镌刻这悠长的回声!

  宏观质量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质量理论与战略、质量制度与法律、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与分析、质量观测与案例

  宏观质量研究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期刊收录论文目录: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例谢星全 (44)

  贸易开放、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张宽;刘玹泽;石健烽 (55)

  如何破解我国出口增速下降困局戴翔;徐柳 (73)

  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3-2015年中国2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齐芮;祁明 (86)

  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态与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实证分析张亭;刘林青 (95)

  技术引进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吗?-对技术环境调节作用的解析王爱民;李子联 (109)

  物权制度改革提升了无政治关联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吗?-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法经济学分析李建伟;孙光林;黄晓诚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qk/1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