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评估,这篇 高等教育论文 再将评估结果反馈给高校,作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及发展的参考依据。让社会和部分专业组织参与到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中,有利于满足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进一步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有助于
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评估,这篇高等教育论文再将评估结果反馈给高校,作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及发展的参考依据。让社会和部分专业组织参与到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中,有利于满足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进一步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有助于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创刊于1978年,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目前是军内院校唯一获准有CN刊号、ISSN刊号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突然到来和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面临着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问题在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讨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因素,来汇总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质量观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背景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速度,扩大内需。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同年的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了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即“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200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增至17%,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然而,我国扩招政策从制定到出台,不到1年的时间。许多学校对此准备不足,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的困难和弊端,最终导致了人们最担心也最是突出的问题:扩招后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
想要保证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什么,其次还要了解导致质量下滑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
三、高等教育质量观发展历程
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过程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典主义得高等教育质量观。传统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其质量是以单一知识性或学术性作为高教育的评价标准。如,英国教育学家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把传授知识和科学研究分开,只是单一的保存和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威廉认为:大学是进行纯科学的机构,其目的在于探求真理,而不是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总之,古典主义者们认为,高等教育中学术成就的高低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2)实用主义高等教育质量观。与古典主义相反,认为: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因为它对国家有重要影响,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为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与经济社会增长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提出知识产业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主张。譬如,18世纪英国的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里就提出:教育具有社会经济意义,主张国家应该对公民实施职业教育。实用主义者们认为,高等教育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纯学术的研究,应实实在在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3)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大学开始全面的介入社会生活,其功能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维持和传播真理,探索新知,同时又服务于社会,传授效益。而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体系和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方向任务,这些都决定了必须确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来评判大学的功能。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就要求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学术性,又要注重实用性,使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四、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
1)办学资金匮乏。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拨款,扩招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建校舍,购买教学设备等。而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的情况来看,政府对教育财政投入执行情况不仅未按预期目标增长,反而逐年下降。
2)师资不足及教师素质不高。学生数量的突增,使得一些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不断的补进新教师,有时忽视了教师的素质和岗前培训。一些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大学讲台。很多地方高校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和具有主讲资格的教师比例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要求。一些教师因政策上的导向和各种原因,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学和科研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大学里普遍可见。很多高校中,“教授”不“教”,只埋头形式上的科研,已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青年教师迫于竞争的压力只能主要精力放在职称的提高上,再加上一些社会项目的诱惑,教学本应是教师的天职,却反倒成了教师的“副业”。
3)基本教学设施不足。一些高校为了争取生源,加大了扩招的力度,但基本的教学设施取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了住宿、用餐、上课、自习的设施出现了相对的紧张的局面。很多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严重短缺,使学生的上机课、听力课、实验课、多媒体课很难得到正常进行。学生的生活条件差,教学设施的短缺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
4)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校管理。由以前的精英化教育到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学校不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今天,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被人们认定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单纯的以培养学术性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措施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与高等教育精英化是的标准应是不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多元化的质量标准来进行衡量,固守其中任何一种的单一的质量观都会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陷入困惑两难的境地。要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要树立多层次的质量观;其次要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和监控;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和社会评估机构督导等。
1、树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意味着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的入学选拔方式,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所以不能用一个的标准来衡量,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标准来进行多样化的教育的评价。根据变动着的社会需要来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以保障高等教育的稳步健康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度的阶段中,我们不能用老一套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去单一的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只有建立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才是我们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2、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和监控高等教育质量形成于高校内部,只有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把握。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应该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加大筹资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解决高校的硬件条件问题。好的办公条件和科研条件,有利于教职工和科研人员的工作;好的教学条件还能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校只有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吸引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构成恰当的教师队伍,才能撑起教育质量的大厦。第三,还应针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索改革,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考核项目体系及指标,建立教育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等,优化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3、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服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由过去通过行政指令监督的方式,将会转变为督导服务的方式来履行职责。如,教育行政部门可为学校提供指导性质量指标、财政拨款资助、教育信息服务,组织评估检查等,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还可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等形式,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
4、建立社会评估机构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一直是行政性评估,虽然对教育政策具有推动作用,但其自身有着很多难以克服的弊端: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行为的垄断性和随意性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再只是高校和政府的事了,社会也有义务参与监督高校办学。如美国,除了学院认证和专业认证之外,媒体监督机制对其高等院校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可以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中介性的评估机构。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