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职业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民办学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结合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给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
这篇职业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民办学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结合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给出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投稿,职业角色,社会体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转型发展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要深化产教融合、进行校企合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实践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体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素养的提升,健身人群对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技能的传授和指导的需求更加迫切。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体育运动理论基础和科学健身实用方法,较好地掌握社会体育的技术技能,可以担任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相关产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等职业岗位的专门人才。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定位不精准、人才培养规格不明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无特色、教学及管理模式陈旧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促进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民办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就业趋势,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建立更加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营造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地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
2.2促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要求学校紧紧围绕社会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其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聘请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和体育俱乐部领导、行内专业精英等参与课程改革,在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置、有效教学方法、充裕师资交流等方面进行校企对接,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用理性思考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未来路径做出正确地判断和合理的规划,必须从大量的实践工作和社会磨炼“造就人才”,这将极大地促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
2.3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际、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如吃苦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开拓精神、学习能力、责任感等,任何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的人就能更好地胜任工作。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拓宽课程空间。坚持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培养规格和要求,鼓励学生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真正能适应企业需求,成为满足用人单位人才标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专业人才建设目标构建
根据体育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相关要求,从职业角色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体育职业技能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技巧、综合体能训练和健康方法、职业素养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并积极将职业资格认证与行业技术认证考试纳入日常常规教学,保证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大力推进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进行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成为被社会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合格人才。
3.2专业项目建设内容构建
3.2.1不断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社会体育人才的职业角色需要,结合河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领导、省内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精英体育企事业单位领导调研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论证报告,大致分为学校的教师和教练员、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体育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经营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角色,明确各具体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的培养;以每个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组成模块化课程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学生通过校企结合相关岗位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对未来的职业岗位非常熟悉,实现直接上岗的目标。
3.2.2系统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将专业实践教学按照“三三制”进行系统实践教学:在前两年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进行全面的接触和学习,通过对各专项的学习和适应,选择专业。要求学科比较齐全,课程种类也较多,但是把全部课程组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复合型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修和辅修专业。
3.2.3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利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练结合、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技能课的传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应努力将最前沿的理论和体能技术技能的更新及时吸纳进课堂体系,每节课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直面专业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4完善体现职业技能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对社会体育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除了要按照课程的特点精心安排考试或考查,还要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用人单位参与考试组织并实际监督课程考核的机制,进一步强化社会体育专业的能力导向。在命题上明确规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能够采用实践操作进行的考试,尽量采用实践操作考核。通过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考核,逐步过渡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模块的教学组织都由用人单位参与意见,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校企标准统一的要求。如在进行校外足球裁判实训前,要求所有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足球裁判二级考试。在实训后,根据具体的实训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再进一步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3.3“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大学教师的职业目标。因此学校要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相结合。根据用人单位和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按照优化专业师资结构的要求,有重点、有对象、有岗位、有计划、有举措地重点推进,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质量,教学与科研协同双支撑。从师资成长视角建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互为支撑相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依托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同步提升,坚持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关北光.基于职业角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3(07):128~129.
[2]田浩.石家庄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张遥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系
推荐阅读:《体育科学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集美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