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中小学教育论文发表了中小学法治教学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事,论文针对新加坡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多角度的法律教育问题,把爱国与忠诚作为其教育的基本方针,论文给出了新加坡法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变”“用”“
这篇中小学教育论文发表了中小学法治教学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事,论文针对新加坡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多角度的法律教育问题,把爱国与忠诚作为其教育的基本方针,论文给出了新加坡法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变”“用”“融”“构”相统一。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论文,中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一、新加坡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点
新加坡自独立伊始,法制的不断健全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坚强后盾。在中小学当中,法制教育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跟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相结合,把爱国与忠诚作为其教育的基本方针,培养学生从小担当起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1.以公民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的课程
每一个新加坡的家庭都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以良好的家庭学习与教育之风为更好地培育孩子遵纪守法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当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时,学生就要学习公民与道德教育课[1]。一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会以图片或连环画的开发形式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内容;到了中高年级阶段,增加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学习形式。总的来说,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有以下特点:
第一,个性。每一个新加坡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能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认识自我的个性与态度,积极地完善人格与品行。
第二,联系。与家庭联系和与国家联系。在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始终借鉴我国的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道德观,不仅强调对国家贡献一份力量,而且还注重对家庭做出一份担当。
第三,归属。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针对校园文化的布置献言献策,培养“我是学校的一份子,我为学校做贡献”的意识,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第四,忠诚。以忠于国家为根的价值取向,把新加坡这个多元民族国家仅仅团结于“我是新加坡人”[2]的国家与民族认同中。虽然在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四大特点当中,没有体现出法制教育的内容,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应用法制的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赏罚分明的学校制度展示法的“效力”
法制教育在新加坡中小学当中是不会学习具体的法例条文的,而是以赏罚分明的学校管理制度作为法制教育的“威力”让学生亲身感触,并且这种制度一旦形成就不会朝令夕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里只要做出一定的贡献,学校就会以函或者通知书的形式提供给家长[3];针对那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学校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嘉奖。但如果学生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批评。
(1)谈话。这种谈话不仅仅由任课老师来完成,而是配合于学校里专任训律科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入校时间、衣衫装饰、课堂表现等微错误给予认真审查,轻则谈话警告,重则记过。(2)通知家长。如果学生违反学校制度达到了三次,训律科的老师就会通知学生家长,学校也会对此类学生进行重点教育。
(3)辅导学习。这种辅导并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学业方面的指导与促进,而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自己,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4)短暂的工作或者体罚。在新加坡,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或班级规定的学生,通常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短暂的工作,让他们接受班级劳动或社会实践,“改造”自己的言行。另一种是体罚学生,如果发现骂人、侮辱、打架斗殴等违反人格的恶劣事情发生,学校可实施体罚。
3.以多角度、全方面举措挽救学生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所有新加坡中小学要建立对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的机构,积极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挽救机制以拯救“违法”的学生。在每一所中小学里都会成立一所专门挽救学生犯错的咨询机构,由专任教师与心理学老师共同担任,形成一张由父母、任课老师、训律科老师、校领导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学生改正的法网。针对学生考试作弊、校园欺凌、行窃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倡导学生以“自首”形式向咨询机构承认错误,并对这一错误进行界定,做出是否接受改造、辅导、法律援助等举措。学校每学期都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司法警察、法官、律师通过法制宣传或演讲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法律常识,并以连环画、动漫、身边发生的事例等具体形象、易理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每一个人只要犯了错就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4.以和谐的教育环境创设优良的法制氛围
新加坡这座城市可比作为“花园城市”,优美的环境为法制教育的宣传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氛围[4]。主要涵盖于国家的共同价值取向、民族的共同心理认同、优良的社会环境建设当中。
(1)国家的共同价值取向新加坡政府在塑造本国良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出版了《共同价值观》一书,这种共同价值体现在国家对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尊重之上,来源于对法制权威精神的尊重之上,展示在对强国之梦想的期盼之上。因此,这样的共同价值取向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就易形成以公民道德教育为经、以法制教育的宣传与普及为纬的良好局面。
(2)民族的共同心理认同新加坡政府把我国儒家“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当中,形成了民族的共同心理认同,从小就培养学生忠诚友善、诚实仁爱、廉洁孝道的意识。让学生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浪潮中形成国家共同的心理认同,为学生树立以正义和仁爱之风,让学生时刻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在追求“我是新加坡人”的梦想中守护学校的纪律与国家的法纪。
(3)优良的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环境的和谐之风,不仅仅是环境的外在优美,还要判断与审视生活当中人们是否幸福,是否为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学校与班级建设上,体现出自由与平等、民主与和谐,学生在自我约束与自我监督的环境下享受着公民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成果。
二、新加坡法制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没有具体的法制教育课程,而是把其整合与统筹于具体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中,让法制教育这把“无形的手”时刻融合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国家认同与责任担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中小学在建设法德一体化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启发价值。
1.“变”传统优秀文化为耳熟能详的“条文”
新加坡政府发表的《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一书会在每一个学校的宣传栏里以押韵、人人可说、件件可用的准则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5]。如“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会以图画的形式粘贴在墙壁上,并配有可理解的文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严格要求自己,以毕生的追求来践行它们的价值。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博大精深,其深邃的文化精神体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光辉,更多的体现出国家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在传统文化当中更多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的价值,赋予每一个个体新的标准。在我国法律条文当中,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都提出青少年违反法律应该承担的责任,但其中晦涩拗口、难于理解的文字足以让一个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抓耳挠腮”,更何况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因此,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也应该尝试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整合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当中,以通俗易懂、妇孺皆知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理解其深邃的内涵与哲理,不仅发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达到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目的。
2.“用”严格的制度实施奖惩
新加坡中小学法制制度不是形同虚设,不仅把铭文的制度张贴在班级的文化栏中,而且也会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我国的中小学与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都很健全,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出了很多规范性的要求,但效果甚微,学生依旧恣意妄为,任意地践踏与违反校规校纪。难道我们中小学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时在制定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没有学生活动与成长的空间吗?答案是否定的。问题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在我国中小学中对成绩优秀学生的奖励与表扬已司空见惯,可对那些因为成绩优异但犯错误不断的学生却变成了“睁眼瞎”,老师对此类的学生总是幻想容忍一下就会能改掉自身的缺点,殊不知却淡化了他们的责任,纵容了他们的恶习,长大后变得肆无忌惮,最终走上了违法的道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的严重危害。当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不是体罚或侮辱学生的人格,而是以布置学习任务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其改过自新。有原则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教育可强化学生的责任,净化学生的心灵,更是凝化学生意识的一则良方[6]。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以制度为底线,对学生实施奖惩制度以适当地鼓励约束。
3.“融”于各课程之间的教学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接受的教育是全方面的、多学科的。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学生要掌握教授知识的内容,必须要学会找到可以通往幸福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知识之间的统筹与整合。在新加坡,学生在学习公民道德教育中就很好地把法制教育的精神与内涵融入到学习课程当中,把校本课程统筹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与活动课,以技术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的加速推进,教育的功利化与速成化在中小学教育中似乎已成为一种“使命”,以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来挑战教育对人培养的理念就产生了欲速则不达的效果,但又该如何又好又快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呢?通过学习新加坡在多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整合,为我国在编写与整合中小学课程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如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主导的生命教育就是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把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机地整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当中,培养社会、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7]。
4.“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新加坡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之所以被世界所称道,不仅是由于学校环境的优美,更是新加坡政府倡导举国上下形成一致的国家价值认同,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把家庭环境纳入到公民道德教育中,坚决纠正和打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把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榜样人物作为课堂学习中永恒的学习的力量,为法制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大力宣传构造了良好的网络系统。因此,打造以家庭、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对经济、政治、法制、教育、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价值[8]。“三位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也可划分为学校内在环境与国家、社会外在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淑秋.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2]卢忠萍,郜影.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3]李莹.国外特色教育借鉴[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4]王葳.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5]于丹,周先进.新加坡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的特点与经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6]章燕.新加坡与韩国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4(2).
[7]刘志军.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J].教育研究,2004(5).
[8]常素芳.比较视域下中国与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5(12).
[9]白蕾.从“5+2=0”现象谈目前家庭教育的发展[J].学理论,2013(9).
作者:赵梦雷 张迪 单位: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推荐阅读: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杂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