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科学素养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总结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了小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巧用视图模式;把准时间节点,实现分段刺激;渗透评价
这篇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教学,低年级的学生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科学素养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总结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了小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巧用视图模式;把准时间节点,实现分段刺激;渗透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称论文,低年级科学课,学习特点
一、调查背景
2017伊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台,其中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翻看教材,低年级科学课内容虽然简单,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简单。长期适应了3-6年级科学教学的一线工作者们如何克服多年来中高年级教学的惯性,转变理念、认识差异、寻找方法、对症下药,是目前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上的特点,才有可能寻找到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正确路径。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常州市钟楼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接下来的低年级科学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展开,涉及三个维度的对象:低年级学生、低年级任课教师及低年级学生家长。“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小组在钟楼区18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在选取调查对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所处地段、生源质量及教育资源等因素。其中大规模学校5所,中型规模8所,小规模5所;地处城区学校10所,地处乡镇学校8所;外来工子弟学生占比在20%以下的6所,外来工子弟学生占比在20%-50%之间的5所,外来工子弟学生占比在50%以上的7所;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11所,教育资源较为贫乏的7所。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760份。其中学生问卷36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62张,回收率96.1%。家长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5张,回收率71.4%。教师问卷360份,回收331份,回收率91.9%。各校低年段调查对象所占比例样本达到50%以上,整体而言,调查样本的各项统计特征与钟楼区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分布大致相当,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通过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映,二是通过教师视角观察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三是通过家长视角度观察学生在校外学学习习惯来衡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学生维度
1.对学生学习兴趣度的研究
图1是对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事物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动物、植物、有趣的生活现象反映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远离生活化问题的事物并不感兴趣,同时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贴近生活的现象和与自身生活关联不大的事物的兴趣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图2是测试学生当遇到生活问题时反应方式。结果表明低年级的学生遇问题或有趣现象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下造就学生的高呼应度、强灵敏度,随即产生较高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他们遇到感兴趣的现象会积极主动去思考,并乐于动手尝试,也善于借助实验去获取有效信息、寻求答案。
2.对学生学习思维力的研究
该题的设计具有层级性。“给父母提建议”这个问题下位层级是学生必须思考爸爸妈妈都有哪些行为方式上的问题,上位层级才是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当行为方式给父母提出建议。结果显示:该题32%学生不会作答,进行低层级行为描述的48%,能正确理解题意并答题的仅占20%。绝大多数的学生呈现的是对行为的简单描述或根本不知如何回答。主要原因就在于低年级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他们还不具备解读问题和进行层级分析的能力。
(二)教师维度
1.对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的研究
对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的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需要教师在任务布置与方法指导时反复2-3遍效果会比较好。这一数据反映低年级学生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需要在反复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放缓节奏的摄入信息,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才能较好的消化教师下放的任务,接收和内化教学方法与过程。
2.对学生信息摄入与输出方式的研究
对低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在摄入信息的时候对文字包含图片类型的方式喜爱程度较高,尤其是具有大量插图式的排版方式最为喜欢。而学生对于纯文字与纯图片的排版方式都不是太感兴趣,主要在于纯图片的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简单,从内容上看也容易产生歧义,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认识。而纯文字的方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又难度过大,在信息摄入过程中会因对文字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而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麻烦。
对低年级学生信息输出方式的调查显示:学生在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更多地喜欢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呈现,也有不少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往往需要使用拼音来辅助文字,反映出低年级学生利用文字表达的困难所在。
无论是信息摄入和信息输出的过程中,学生都更乐于借助图形方式来辅助,这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还只能适应直观形象的事物,所以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来帮助和辅助学生勾勒思维,并使得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三)家长维度
1.对学生学习持久性的研究
通过对学生学习持久性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或自主阅读的持久时间多数不超过25分钟,并且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持久性还是有显著差异的,普遍反映女生高于男生,女生的学习持久性时间节点基本保持在25分钟左右,而男生的持久性时间节点基本保持在15分钟左右。这一数据与教师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持久性数据保持一致。基于数据,教学过程中若要关注持久性特点以促进整班的学习效率时,应以男生的持久度作为参照标准。
2.对学生学习评价需求度的研究
对低年级学生学习评价需求度的调查,从数据反映来看,低年级的学生对是否能够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还是很在意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性情单纯热情高、表现真实不作假,他们对教师有着莫名的崇敬感,会表现出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同时也很想获得老师对自己的认可,所以低年级学生尤其在意教师的正面评。正面评价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收获很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研究结论
三份问卷,维度不同,但却从不同的程度反映出了诸多关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在此呈现六点:
第一,好奇心强,积极有热情,对生活化事物兴趣浓。
第二,解读分析问题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第三,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弱。
第四,倾向于直观具象可视化的摄入与输出方式。
第五,学习持久度不强,注意力易转移分散。
第六,对教师正面评价的需求高。
五、针对性实施策略
钟楼作为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先行区域,近年来我们始终从根基研究做起。我们深知要想顺利实施低年级科学教学,势必要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去思考。只有深入认识到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才有可能针对特点逐项突破、依据特点扬长避短、利用特点发挥效能,以此寻找到正确的方法策略,实现低年级科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根据上述呈现的六大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逐一梳理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优选教学内容,滋养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于身边好玩、有趣、不了解、有怀疑的事物抱有很高的兴趣度,同时处于幼儿向少儿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尤其喜欢观察、动手。这是这个年段学生的宝贵品质,这些品质对于科学课的学习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低年级科学教学很重要一点就是要保留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这些品质,尊重童心,滋养兴趣,为今后的科学教育做好铺垫。所以教师要明确低年级科学教学中首要任务并非是紧锣密鼓、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所有内容,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下足功夫。基于此,教学实施中老师们要善于在教材和活动手册中选取有趣好玩并且適合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活动内容,同时也可以自行挖掘一些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内容进行课堂实践。如我们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就自主开发了“气球”“酵母”“去污”“橙子”“寻找土壤动物”等趣味教学内容,深受学生喜爱。
(二)明确问题指向,分解目标层级
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定不宜过高,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将目标分解分层进行实现与达成。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回答单层级的问题,不善处理多层级性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必须简单明了,指向明确。使学生在单一的问题结构中逐步攀爬,在梯度搭建中实现螺旋上升。如课例一年级《做个小侦探》:
教师预设:(出示一张小狗的图片)
师:同学们,图上有两只小狗,仔细看,它们怎么了?
生:吐着舌头。
师:为什么要吐舌头?
生:天气热,吐舌头散热。
实际教学:
师:同学们,图上有两只小狗,仔细看,它们怎么了?
生:出汗了、流口水、它们在玩……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实际教学收获的答案与预设答案存在明显差异,问题的下放并没有收获教师预想的效果,学生的回答明显偏离预期。原因在于教师下放的问题指向不明,教师以为学生能够抓准图片的主体思想,直奔主题,但学生不具备这种聚焦于洞察能力。所以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可以直奔小狗的舌头,帮助学生聚焦核心点。
(三)打破固有模式,降低思维难度
一线科学教师多年来始终面对中高年级的教学对象,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模式已形成较为固化的模式。现如今对象转换成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逻辑能力与中高年级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老师要思考如何打破常规的教学手法和固有教学模式,帮助低年级学生降低思维难度。以目前五年级教材和一年级教材中都出现的“雪地脚印图”为例谈谈中高年级和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实现怎样的差异化教学手法。
五年级的“雪地脚印图”出现在上册《解释》一课。
图片呈现方法:整张图片一次性整体呈现。(出示图片如下)
这种方法让学生以整体面貌去观察并进行解释可能发生的事情。本着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这种教学方法对高年级学生相对合适,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高,有能力也必须要让他们从整体画面去进行思考判断与推理。
一年级的“雪地脚印图”出现在上册《做个小侦探》一课。
图片呈现方法:一张图片分割成三个块面逐步出现,逐步形成整体。(出示图片如下)
让学生分块面去摄入图片信息,也可分块面去处理每一小块图片中的信息,逐步形成整体。这种方法就是基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弱特点而设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降低思维的难度。
(四)明晰教材深意,巧用视图模式
翻阅教材,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的显性特点:大量图片、少量文字、同步拼音,而且很多图片还都使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及漫画。教材可谓富含深意,做到了人性化设计,这种可视化的图像模式呈现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性特征、能力储备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用图像作为教学支架,指导学生在记录观察、操作、实验等结果时巧用简笔画、示意图、结构图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借助这种视图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科学探究实效。如一年级上册《暗箱里的秘密》一课:
看图: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猜想兔子的路线。(出示两张图片如下)
通过两张图片的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狼和兔子的位置变化。但如果要用语言来描述兔子的逃跑路線是困难且复杂的,因为兔子的逃跑的路线在暗箱里面,可能性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弱,此时图形表达方式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学生只要简单地用线条画一画,多种可能路线随即清晰可见,直观又全面,所以视图模式的运用可以为科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把准时间节点,实现分段刺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并不长,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从调查中也发现男生的学习持久度只能在15分钟左右,女生虽整体高于男生,但整班教学过程中只能以持久性短的作为参考标准。这也就意味着低年级的科学课堂要避免长时间地进行单一的内容教学,教学手段也不能是单纯的讲解。所以在低年级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教学板块精炼、简短,不拖沓。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契合学生学习持久度的时间节点,即在课堂教学行至15钟左右需要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教学刺激,随后在课的30分钟左右进行第二次教学刺激。教学刺激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转换研究内容、布置新的任务、动手实验探究、进行评价刺激,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学生持久注意力。
(六)渗透评价机制,多元形式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评价可以为学生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简单、纯真,容易收获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评价机制的作用,通过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规范的学科习惯、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运用评价机制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要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等方式,让评价机制在科学教育中价值最大化。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低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既要认识低年级科学教育担负的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基本过程、基本方法,更要全面调查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此作为基础,深入分析、寻找策略,才能促进低年级科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推荐阅读: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