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民国历史教科书对核心素养的启示—以《小学历史教学法》为例> 正文

民国历史教科书对核心素养的启示—以《小学历史教学法》为例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4-10 14:57

本文摘要:摘要:《小学历史教学法》一书兼有史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混合编写的特点。该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要素,有可资借鉴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民国小学历史核心素养 《小学历史教学法》是王云五总编纂的《

  摘要:《小学历史教学法》一书兼有史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混合编写的特点。该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要素,有可资借鉴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民国小学历史核心素养

民国档案

  《小学历史教学法》是王云五总编纂的《万有文库》书籍之一,商务印书馆1929年发行。作为一本师范教育小丛书,全书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历史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第二章历史学科课程、第三章历史教学的方法。重点在第三章,占了全书篇幅的64%。该书兼有史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混合编写的特点,对于历史学科倡导的核心素养而言,90年前的这本书有些理论和方法依然不乏真知灼见。

  1唯物史观

  在第一章,作者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历史是什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许多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是“一种垂询式的故事”。[1]P2也就是帝王治世的宝鉴,或者圣哲教训的记录,或者认为是博考穷探的资料和讽诵体会的文学作品。作者认为历史不只是帝王或者英雄的历史,而是社会的、平民的历史,人民创造了历史,这是唯物史观的思想。

  2历史解释

  第一章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作者认为“规定一种学科的目的,可以先问人生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再问这种学科对于人生可以有什么帮助。”[1]P9学习历史未必要当考据家或者历史学家,“学校中教学历史的最大目的,便是要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其次便是使他们得到‘历史的方法’”[1]P11这些历史的方法包括:“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态度”等,在“历史的态度”中“求发现”的态度很重要。在此,作者主要强调问题意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3史料实证

  作者在第三章论述教学材料的时候主要体现史料实证的理念。材料可以分为实物、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四类。(1)实物。实物分为直接实物和间接实物。火车、汽车等实物可以说明交通工具的变迁;驿站、邮局可以说明通讯方式的变迁;如果讲雕刻发展的历史,“碑铭”就是很好的间接史料。[1]P39-40(2)教科书。文字史料“首要的便是教科书”。教科书有三种,图画式教科书主要用于低年级。文字式教科书,以文字为主,也有插图,“是最普通的教科书”。第三种是图画文字并用式的教科书。

  如何编排呢?例如,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专题,选择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用几幅连续的图画,和几段连续的文字,平行地排列下去,这便是图画文字并用的例子。”如果仿照商务书馆,每页上半页是图画下半页是文字的小人书的排版方式,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教科书。[1]P40-42(3)补充读物。中国当时还没有适当的补充读物。[1]P42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碎片式的补充读物,老师觉得某一段或者某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油印一些补充材料。

  第二,演绎式的补充读物,例如,鉴于教科书过于简单,在世界史部分,与教科书相辅相行的补充读物有房龙著《人类的故事》等。第三,比较式的补充读物,除了商务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外,还可以参考中华书局新小学历史读本。第四,关系式的补充读物,编一些与历史教科书有关系的补充读物。目的大概是“帮助记忆,增加消息,并引起研习的兴趣。”[1]P42-4(4)3图表。可以分为图画、地图、表格以及补充性质的模型等。[1]P44作者认为“历史科的材料,最可贵的便是实物,最丰富的便是文字,然而图画等件”[1]P63。作者还认为“历史科正要建立在真实性上面”[1]P65,因此特别强调真实的历史。

  4家国情怀

  民国十一年(1922)的新学制颁布之前,高等小学第一年才开始学习历史课程。新学制运动以后,初级小学增加了自然、社会等课程,历史包括在社会课程之中,事实上历史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

  [1]P19笔者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历史的任务是:观察学校、家庭及其附近的历史,关注衣食住行的变迁、差异并探究原因;政府机构和祠堂等形成过程,了解其价值和作用。三年级观察本地(市镇或乡村)的历史,了解社会物质生活情形。四、五、六年级,观察本地、本国及世界的历史,认识自己所处的经济的、民族的、政治的地位和缺憾。认识一般人类经济的、民族的、政治的地位差异和缺憾。[1]P26-27从这个过程来看,儿童学习、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身边的历史到世界史,视野随之扩大,这是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历史的方法,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家国情怀,从家乡开始逐渐了解世界,培养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结语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是该书的特色。有些理念和方法,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比如,通史观念、唯物史观以及将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中去考查的全球史观的理念。作者重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作者主张历史教学从学校、社区,从身边的历史开始,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观察探究身边的历史,这是家国情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诸如:地图等教具的运用、演讲、戏剧表演等。对待教材,主张不迷信教材,活用教科书,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贯彻了教材只是参考书的理念。重视教学参考书的辅助作用,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简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历史教学法的著作,其中有些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今天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历史教学法理论的深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研因,王志瑞.小学历史教学法[M].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论文投稿刊物:《民国档案》(季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办的一个刊载民国档案史料兼为民国史研究提供园地的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