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策略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04 16:25

本文摘要:摘要: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领域之一,在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地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此可见,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

  摘要:“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领域之一,在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地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此可见,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主动学习认识

小学数学

  在生活中存在无数的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策略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直观性与实践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情境,使小学生增加图形与空间的感性经验。

  数学老师职称论文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让抽象空间与图形直观化

  《空间与图形》能对所有画出的图形、图象进行各种“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等等。《空间与图形》还提供了“测量”“计算”等功能,能够对所作出的对象进行度量,如线段的长度、圆的周长和面积、角度、图形的面积等等,并把结果动态显示在屏幕上。《空间与图形》能够把您认为不必要的对象“隐藏”起来,然后又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出来,形成“对象”间的切换。

  1.借助道具

  小学生的头脑里没有三维立体的形象,更不能理解三维图形中所表达的各个意思,所以要想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概念化,就必须使其形象化、直观化,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讲解时,需要运用道具的力量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老师就要提前准备好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以便让学生从实物中去领悟图形的奥妙,让他们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书本知识进行比对,找出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还有直角三角板认识直角。通过这种直观、真实的物体来引导他们对图形概念的理解,还要让他们透过实物看到本质,能开动大脑,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空间与图形的模样,用这种步步深入的方式去挖掘小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图形概念的深入理解。

  2.借助现场操作手段

  常言说的好,耳闻不如眼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把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用现场操作的形式展示給小学生看,肯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小学生本身对空间概念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感到茫然,更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如果单凭老师课堂上进行讲解,是无法让他们得到真实体验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直观操作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和体验。例如在进行体积的教学时,学生无法想象出往水中放物体体积就会增加,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现场拿出饮料瓶来做试验,当饮料瓶装满水时,只要放进去一粒石子,水就会立马溢出来,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也正好就是这粒石子的体积,如果学生还是理解不了,就可以换几种东西来尝试,这时就会发现,放进饮料瓶中物体的大小不同,所溢出来的水的多少也不一样,由此也就使“体积”概念得到深刻的理解。平常我们洗澡时洗澡盆里的水会不会上升等等,举一些孩子们平常所见到的例子,讓他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的清晰。学以致用,让课堂的学习内容更容易掌握。

  3.让死板的图形灵活化

  小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总是死板的,常常出现图形与概念联系不起来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把空间与图形灵活的去运用和讲解,让小学生们学会活学活用。可以让小学生们用空间与图形的变化形式来理解概念,在进行数学几何的学习中,最难掌握的就是图形的变化,因为变化过的图形与概念没有相似之处,让小学生看不到它的本。举例来说,在平行四边行、梯形或三角形中,让同学们画出这些图形的高,大家都会通过顶点向底边做垂线,但小学们的思维方式往往非常的呆板,他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高都是竖着的,这时老师就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他们把这些空间与图形进行变形,然后画出其他底边上的高线,再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以便于明确理解高的含义。

  二、数形结合,不忘操作

  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折纸,来突破难点,完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转化过程。学生兴致勃勃地在“折一折”中玩起了折纸游戏,使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设置了“快乐猜猜猜”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体验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由平均分实物导出,图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折出它的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疑难。通过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学生能够完整叙述1/2的含义,提高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让他们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源于我们的生活。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紧接着,顺势引导:你能继续折出这个图形的1/4吗?引发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层深入的诱导新知。交流汇报意义后,课件引出长方形的4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学生自主探索,欲望强烈,解决了疑难问题,使他们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

  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让孩子们乘胜追击,继续研究各种几分之一。教师顺势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通过变换板书的数字,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提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锻炼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热爱数学,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收到更大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周小平《探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J]

  作者:周柱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