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首推创新教育> 正文

素质教育首推创新教育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28 16:34

本文摘要: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创新是素质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新教育时代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重要的不仅是在于创造新思维,而且在于新思想的运用,创造出价值。创新必须创效,不能创效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而“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效果和“效益”.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适应性创新教育,以尽早尽快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思,这是基础教育领域最为突出的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首推创新教育

  1、前言

  美国教育哲学家及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奥斯本(A.F.Osbontn)则是把杜威创造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并发扬光大的第一人。早在1939年,奥斯本就提出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BrainsOrming)。十年后在布法罗大学创办了培训创造性思维的夜校,正式开始进行创造教育。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总书记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讨论和分析教育既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扼杀创新人才。教育并不是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不足之处杜威早就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按照固有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杨振宁教授就以他亲身经历说到,中西教育的比较,各有优点,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有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优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2对创新教育的论述

  2.1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要创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是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而且还必须着眼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新的教育体系模式中,要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成为他们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动力。

  2.2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重要的不仅在于创新思想,而且在于新思想的运用,并且形成产品,创造出价值。任何创意只有把好思想的转化成为有希望的事业,这些思想中的多数才能有希望生存下去。同理,创新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而不注重引导学生把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无法提高“创新”的品质;如果学生不善于将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思维“产品”,联系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际,认识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那么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完成,创新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创新必须创效,不能创效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而“实践能力”就是学生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效果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即:“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育者首先应该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当今时代被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增长和变化的加速发展使人们到,科学系统是知识系统,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究的精神。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更新真理。

  法国教育家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由之路。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学为主体”,强调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建立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性”。所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教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加强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责任感,不仅强调课内学习,也要强调课外多渠道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流。当我们的学生都努力使自己学会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并追究独立研究能力的增长时,他们就必将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2.3创新是分层次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可以创新,学生也完全能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具体来说,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适应性创新教育,以尽早尽快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学科知识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的社会,这个时代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新创意的不断涌现,而且在于这些新创意的实现。只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才把学生带进扼杀创新精神,割裂知识本质联系,忽视应用和实践的歧途。尤其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重新发现”的探索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基本上阉割,更谈不上什么“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在基础教育领域,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3结论

  3.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按照“创新”的本义,给整个教育过程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3.2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

  3.3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才能造就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性人才。

  作者:龚炜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新教育时代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纯教育G4类期刊,为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会刊, 是一本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教育月刊,主管单位: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单位: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阳光教育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