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正文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1-25 09:51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市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建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使之构建起适应企业需求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便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职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

  一、“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及效果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是当下发展比较主流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在于利用学校打造教育平台,借助优势资源,使理论实践与职业素养培育双向发展,比如将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与理论培养二者相结合,培养既有理论学识,同时又能动手实践的人才,正符合我国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不论是工学结合,还是校企结合,亦或是是顶岗实习,主要是在学校形成的教育平台之上,进行学校与社会层次的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多为校企合作,而教学方式为工学结合,大多是以领导实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进入到社会岗位中进行实习与实践。为此,许多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只有将专业课程内容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够好的,让学生将理论践行到工作之中。

  实施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校企深度合作的社会环境

  我国目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我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存在一系列的对接矛盾。比如顶岗实习中出现学生们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心里状态 ,在新环境中遇到新的困难没能及时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没有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抗挫折能力薄弱,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和坚韧意志,依懒心理很严重,所以学生容易出现畏难现象。

  同时,由于学生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操作不熟练,对工作内容的完成没有信心,便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毕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中学生的工作量与学习生活相比,要求比较高,可能会感到体力不支,导致工作不适应。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观念与学校的文化与责任是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的。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

  专业老师紧缺,导致课程安排上老师课时太多,教学任务重,不能高效地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减少了外派出去学习的机会,学生没有机会到企业实践中进行学习,不利于积累一些实践经验。此外,由于我国中职教育方面关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还是比较匮乏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之中,缺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校企双方在深度合作的认识上有一定难度

  就目前的调查与观察情况发现,大多数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往往是集中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上,一方面由于学校专业体系比较传统,硬件设备相对落后,所以导致在校企合作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场地不足或者学生时间力度不强的问题。另外关于校企合作的校本课程开发可能相对落后一些,形式化较为单一,没有突出校企合作的优势,关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育实践性和应用性薄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企业方面考虑,大部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认识不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只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而已,所以这就难以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明确界定校企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力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较为权威和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与指导手册在内的合作机制与体系。也没有专门负责规划、管理、监督与考核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双方的利益在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开展中都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合作机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作用的发挥。

  三、解决措施及其办法

  (一)、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积极与企业建立订单班

  首先学校对企业进行调研,认识了解企业文化、历史、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和企业生产的产品如产品优势、加产量、企业生产线条数,每条线上的岗位名称等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目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目前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就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

  其次实习指导老师在带队企业实习期间积极与企业合作参与实习生的管理主动参与人力资源招聘,了解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同时专业教师更应该时不时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把在企业实践中学到的新技能、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与改进自己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增加对企业生产技能和产业发展的了解。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本专业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产教融合快速发展。

  最后在企业订单班中把学校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企业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观念传播给学生,让他们对企业有了初步认识,并在学习生活中深入他们的思想中。接受企业的管理模式最好的表现就是学校引进的企业7s管理,在中职学校中既让学生约束管理好了自己的行为,同时到企业后也能很快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适应性技术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推广

  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体制,这样才有助于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1、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组织老师编写校本教材《中职生的职业规划与心理变化》,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比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或者是才艺展示比赛等等,借助多种多样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班会教学中,还可以渗透一些关于本专业的相关法律知识,渗透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培育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担当感。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到本专业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内容,使学生更平稳的步入到就业环节,在就业过程中会更有信心、快速上岗。还可以开展“企业文化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品牌核心内容。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所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生规划。

  2、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实训课程开发标准,建立“过程共管”的实训管理制度,采用“师带徒”模式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学校每期按时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授课。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与评价体系。以岗位需求为引导,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方式,促进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的融合,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论文范例: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情况解析

  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联合,二者合作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训课程开发,可以借助目前较为流行的师带徒模式,增强专业实践性,学校每学期按照课程要求邀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第一要位,以岗位需求做引导,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实训的方式使学生和学徒的身份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东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2]、席东梅.技能大赛衔接中国制造职业教育支撑“2025”[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46-55.

  作者:范虹廷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