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教师线上培训不应止步于“打卡签到”> 正文

教师线上培训不应止步于“打卡签到”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28 10:49

本文摘要:[摘 要] 利用各种学习软件进行网络学习,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而,很多学校为教师继续教育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发在线学习课程。 线上学习平台建起来了,关于线上学习的管理规定出台了,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部分教师为了应付

  [摘 要] 利用各种学习软件进行网络学习,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而,很多学校为教师继续教育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发在线学习课程‍‌‍‍‌‍‌‍‍‍‌‍‍‌‍‍‍‌‍‍‌‍‍‍‌‍‍‍‍‌‍‌‍‌‍‌‍‍‌‍‍‍‍‍‍‍‍‍‌‍‍‌‍‍‌‍‌‍‌‍。 线上学习平台建起来了,关于线上学习的管理规定出台了,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与考核,仅仅在学习平台上打卡签到,分分钟就能“完成”一个星期的学习任务。 教师的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不仅是对学习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校管理及学习生态的破坏。 如何让教师的线上培训真实有效,是每所学校都应思考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 线上培训; 互联网; 学习资源; 线上平台; 打卡签到

教师培训

  线上培训,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学校不惜重金,为教师继续教育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有些学校还将线上培训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由此可见,学校对教师线上培训的重视程度。 虽然学校对教师线上培训极其重视,但教师学习效果不明显。 部分教师仅仅在学习平台上“打卡签到”,至于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清楚。

  一、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原因分析

  学校高度重视,投入不菲的财力及人力的线上学习平台,教师为何不“买账”? 为何仅仅止步于“打卡签到”?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线上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不匹配

  教师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原因之一是线上学习内容与教师需求契合度不高,课程质量不佳。 部分学校把学习平台建好后,把课程资源建设交给学校负责教学或教科研的相关部门,该部门再把任务进行二次分解,像排轮值表一样,在每个工作日由“值日”教师上传一篇文章或一个教学视频到学习平台供全校教师学习。 由于每个“值日”教师能力水平的局限及差异,在选文时凭自己的喜好,或按照关键词搜索出一批相关文章或教学视频后,再随意确定一个上传到学习平台。 由于线上培训资源质量不高,在源头上制约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们对学校提供的课程不感兴趣,又怕影响考核成绩,只能用“打卡签到”的方式应对线上学习管理办法。

  2.对线上培训的考核仅凭“数据”说话

  教师“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原因之二是线上培训的管理和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学校为教师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其初衷是好的,但管理及考核办法却机械而又僵化。 例如:不考虑教师之间的差异及学习需求,一刀切地要求全体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学习规定的内容。 对“学没学”的考核,只依托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凭“数据”说话,不考虑学习的实际效果。 致使部分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论取得什么样的优秀成绩,如果忘记在学习平台上打卡签到,就会被公布在校园网中通报批评,校本学习成绩就会被认定为不合格。 只在后台数据中关注教师“学没学”,不考虑课程内容有没有学习价值,不考虑“学得怎么样”教师们只需把相关内容点开,课程名称前面的小黄点变成小绿点,学习任务就完成了。 线上学习止步于打卡签到,上至校长、下至每一名教师,全校人人都心知肚明。

  3.部分教师对终身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

  教师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原因之三是部分教师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师工作忙且压力大是事实,部分教师不重视学习也是事实。 有些线上学习资源质量还是不错的,但部分教师还是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学校的管理办法。 例如:学习平台中部分全国知名教师的优课视频是很宝贵的学习资源,但部分教师也不愿意学习。 这部分老师常用的应对学校考核要求的办法是把优课视频点开,再把手机调成静音状态,把手机放在一边,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是不愿意看教学视频。 有些学校对线上学习管理有学习时间的要求,如:一篇文章的学习时间不能低于5分钟,部分教师宁愿付费“刷课”,或找他人“代学”,也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学习。

  二、如何让线上培训不再止步于“打卡签到”

  线上培训是互联网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建立学习平台,让教师使用学习软件进行学习,是“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必然选择。 当学校高度重视,投入巨大成本的教师“线上培训”不被教师重视,且将学习止步于“打卡签到”时,不仅是对学习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校管理及学习生态的破坏。 让线上培训扎实有效是每所学校都应思考的教育课题。

  1.提高线上学习内容与教师需求的匹配度

  线上学习平台建好了,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供教师学习,这是线上学习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避免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的重要因素。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由个别人决定,更不应由个别人随意在网上下载,而应认真调研,成立线上学习资源研发团队,提供能够切实对接教师学习需求的课程。 一些高质量期刊上的论文有很高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但不一定适合广大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 因而,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对接广大一线教师的能力与水平,要接地气。 学习内容可以从网上下载,但更多地应发挥本校或区域学术影响力较高的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他们更知道教师们需要什么,由他们提供的课程更有针对性。

  2.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是教师学习意识欠缺的必然结果。 部分教师宁愿看手机上的碎片化信息,也不愿意认认真真看线上平台的学习内容; 部分教师虽然“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根本不知道自己刚刚点击的内容是什么; 部分教师明知自己在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还是对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不感兴趣。 教师学习意识缺失,再好的学习平台都是摆设。 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前,应首先让教师意识到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需求,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 线上学习平台投入使用后,用制度激励教师自觉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的习惯,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的需求。

  3.线上培训的管理方式要避免“数据化”

  目前,普遍流行的线上培训管理方式就是相关管理人员在后台查看教师有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将规定的学习课程点开,有没有上传学习心得。 以学习心得上传为例,只要有内容上传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上传的内容是什么,并不在管理范围之内。 笔者调查发现,某校一位老师曾试探着使用恶作剧的方式,倒查学校线上培训的管理水平。 该教师每次上传的学习心得只有一个英文字母,到了学期末该教师线上培训成绩仍然是优秀。 由此事例可见线上培训管理数据化的弊端。 在线上培训管理中,教师“学没学”很重要,“学的效果如何”更重要。 以“数据化”的方式对教师线上学习进行管理,必然催生教师们以数据化的方式应对管理,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不奇怪。

  4.线上培训的管理指标要避免“一刀切”

  同一所学校,教师之间的能力及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让不同能力与水平的教师学习同样的课程,且“一刀切”地用同样的指标进行管理,部分教师因自身需求与课程内容不吻合,势必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线上学习‍‌‍‍‌‍‌‍‍‍‌‍‍‌‍‍‍‌‍‍‌‍‍‍‌‍‍‍‍‌‍‌‍‌‍‌‍‍‌‍‍‍‍‍‍‍‍‍‌‍‍‌‍‍‌‍‌‍‌‍。 强化中青年教师的学习意识很重要,但对在区域内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有一点影响力的知名教师,他们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可能已超出学习资源的范畴,对这部分教师应使用弹性的管理方式。 部分入职时间低于三年的教师,他们的学习重点是借助青蓝工程,侧重实践层面的教学与管理学习。 因而,线上培训管理指标避免“一刀切”,能大幅减少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的发生。

  5.加强对培训后“学得怎么样”的关注度

  对于线上培训内容,不要只看教师学没学,重要的是看学习后“学得怎么样? ”检测教师“学得怎么样? ”可采用多种途径,例如:针对学习资源中的某一主题开展沙龙研讨,针对某一热点焦点问题写教育评论,针对某一教育难点问题进行论文写作,针对某一教学案例进行点评,针对某一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以月为周期,定期开展线上培训总结,定期征求教师们对培训内容及管理办法的建议,根据教师们的建议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管理办法,让线上培训真实进行,让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不再发生,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6.加强对线上培训“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线上学习平台将是一种必然且长期的存在。 要让线上学习平台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加大对线上学习平台建设与使用的研究。 学校层面,应鼓励对线上培训“资源库”建设有兴趣,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从事线上培训平台建设的研究,成立线上培训“资源库”建设研发团队,广泛征求教师对线上学习内容及管理方式的意见,加强与兄弟学校线上“资源库”建设的交流,加强对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研发高质量的线上课程。 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术机构,应加大对线上学习平台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线上培训资源建设优质发展。

  教育培训论文范例: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提高职工培训效果的对策

  线上学习平台,是教师重要的学习资源。 将线上培训止步于“打卡签到”是对学习资源的巨大浪费。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因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容易导致学习过程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效果不理想。 如何让网络学习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如何让教师的在线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不仅是每所学校都应思考的教育问题,也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思考与努力。

  作者:程 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