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与实践应用> 正文

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与实践应用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1-19 10:17

本文摘要:摘要: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其特点是实用性、表演性、趣味性强,易于学习和推广。近年来,武术操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备受青睐,其良好的健身效果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也开始引入武术操,用以

  摘要: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其特点是实用性、表演性、趣味性强,易于学习和推广。近年来,武术操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备受青睐,其良好的健身效果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中也开始引入武术操,用以提高在校学生的体质与体能。高校在公体课教学中引入武术操的创编与应用,既能发挥其增强大学生体质与体能的功能,又能有效传承、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可谓一箭双雕。研究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与实践应用,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武术操;高校公体课;创编;实践应用

武术研究

  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练习与节拍体操结合起来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实用性、表演性、趣味性强,易于学习和推广。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全社会兴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武术操在大众健身运动中独树一帜,备受广大爱好武术与健身的民众青睐,其良好的健身效果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随着武术操影响的扩大,教育界也开始研究武术操的开发与利用,学校体育也在不同程度上探究武术操的引入与应用。

  体育(physicaleducation)是一种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的独特社会文化现象,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多种种类。学校体育教育以体育为媒介,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与体能、促进人的全面为目的。高校体育教育有课间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但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因此,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引入武术操既能发挥其增强大学生体质与体能的功能,又能有效传承、发展我中华武术文化,可谓一箭双雕。

  1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引入武术操的价值价值取向和标准决定价值判断,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与选择。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主体根据体育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因、信念和标准。[1]我国学校体育在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价值取向也在不断流变,当前“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成为主流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具有导向和教育功能,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与体能;另一方面,倡导、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体育精神与意识。因此,厘清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就显得十分必要。武术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修内容之一,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引入武术操具有多元的价值。

  1.1文化价值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将中华武术中的基本动作,包括身法、腿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等经过创编组合在一起,再配以不同风格的音乐,以符合操节拍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成为武术操。将武术操引入到高校公体课教学实践中,在武术操教学中,大学生可以深度接触与学习中华武术,增进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与兴趣有利于在体育教育与教学的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

  1.2教育价值学校体育最核心的价值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运动素质指人体在从事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时,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和柔韧等方面。武术操在身体形态矫正与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身体是艺术的表达、是武术的灵魂,是精气神的展现。

  [2]例如少林功夫在身形上要求修炼者“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武术操的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等姿势都有利于学生的身体体态塑造训练。武术操动作多、运动量大,动作组合的整合性、趣味性强,能在练习中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与组织,在刚柔并济的武术动作练习中兼以气息调整,其运动量与运动负荷更有利于促进人的生理机能发展。

  1.3运动价值运动能促进人的体质与体能发展,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不同的运动专项有不同的竞技特征,例如举重主要看力量,长跑主要靠耐力。武术操作为大学生的体能训练项目不但对参训者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动作协调性、柔韧、灵敏性等都有积极意义。

  2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原则

  2.1科学性原则武术操的创编以武术基本动作为媒介,选编动作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运动负荷。一套完整的武术操运动负荷要遵从“小-大-小”的循序渐进原则,动作编排上要包含全身不同部位的动作,包括身法、腿法、步法(进步、退步、上步、撤步、垫步等)、手型(掌、拳、勾)、步型(马步、弓步、歇步、仆步、虚步)、手法(拳法、掌法、勾法),整套动作要自然流畅,充分展示武术的艺术美的同时,注重技击与防守相结合。

  2.2教育性原则高校公体课引入武术操作为武术部分教学内容的素材,就要求武术操的创遍要符合教育性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应设置合理的、符合小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体现整节课对大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手型和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的要求,也要注重在各种动作演练时对基本技法的训练。其次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把示范和讲解相结合,运用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整体性原则一套完整的武术操套路组合往往包含不同的武术基本动作,它以武术的技击动作为素材,再以攻守进退、刚柔虚实、动静疾徐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而成,故又被称为“套路”。从套路这一概念来看,就充分体现了武术操创编的完整性。另外,武术操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练习,它应该与除运动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融合,如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武术有关知识的渗透等。

  2.4趣味性原则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但创编成的武术操要选配与动作套路风格匹配的背景音乐,动作表现节律要韵律化,这就增加了武术操教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武术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创编的实践应用思路

  3.1广泛搜集整理创编素材,根据需要确定整套操的编排形式与套路形式

  武术操的编排形式主要有套路式和操节式,两种形式各有特点。套路式武术操表演性更强,适合于学校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及其他文艺形式的表演;操节式武术操节拍韵律感强,健身效果更佳,适合于学校大课间操及其他人群的健身活动。套路式武术操的编排重点是套路动作的选编与组合。套路动作创编以武术基本动作为素材,整个套路动作一方面要有连贯性,动作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一般编排三十到五十个动作为宜;另一方面,动作选择要涉及全身不同部位。操节式武术的操节编排一般以每节八拍,由六到八节组成。编排时要注意每八拍的动作要相对连贯,还要考虑队列队形变化以及位移等因素。

  3.2整套操的结构布局要合理、科学整套操的结构布局要遵循运动规律及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负荷,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武术操结构主要包括起势、主要内容、收势三部分。从运动负荷来看,起势部分运动量要小,可以让练习者热身,主要内容部分的运动量要大,以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实效,收势部分的运动量要小,主要是以身体放松为宜;从动作难度、幅度来看,要遵循“小-大-小”的运动规律。一套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的武术操,能很好地体现健身、娱乐和教育价值。[3]

  3.3创编能力培养与套路演练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创编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公体课教学中的武术操教学要将武术操的创编能力培养与套路演练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武术操的特点、价值与创编原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创编实践演练来将理论与实践贯通,已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创编”的意义所在,所谓创编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选择预处理素材的能力,要突出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这也是武术操创编的多元教育价值之一。

  3.4音乐选配与动作表现风格一致,体现操节与音乐的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精气神中国武术历来讲究身心合一、内外兼修,武术操的编排与演练以武术动作为元素,也讲究身心兼修。为了提升武术操的表现力,一般都要选配背景音乐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练习者的精气神,这一点在套路式武术操表演方面尤为重要。例如太极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拳法,所以在创编类似太极风格的动作缓慢轻柔的武术操时,可以选择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更能提升学生的演练效果;少林棍法练习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快速勇猛,我们创编类似风格的武术操就要选择“中国功夫”这样风格的音乐,更能激发演练者的精气神。

  在武术操的音乐选配时要充分考虑武术操的动作表现风格,选择与其风格一致的音乐,才能体现操节与音乐的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精气神。以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性套路式武术操为例,气势恢宏的背景音乐能够焕发演练者的万丈豪情,增加其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3.5健身性、表演性、趣味性兼容并蓄,提升武术操创编的整合性学生对于武术操的学习能使其感受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通过长期对武术操的练习不但可以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对多种慢性疾病都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理学基础。[4]许多研究表明武术操能提升练习者的体质健康,具有很好的健身性,这也是高校引入将武术操的根本目的之一,但武术操本身具有多元价值,创编武术操的实践中要注重整合性,做到健身性、表演性、趣味性兼容并蓄。

  3.6不断提升教师武术教学素养,保证武术操进高校的持续发展教师是武术教学的执行者,良好的师资是武术教学的基本保障,加强武术师资的培训有利于保证武术进校园的健康持续的发展。[5]高校武术操教学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支持,教师自身的武术素养与教学机制都是武术操创编教学的核心素养,只有不断提升教师武术教学素养,才能保证武术操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武术论文范例:武术散打口述史发展策略研究

  4结语

  综上,武术操取材于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武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武术操创编在继承、保留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时代元素。武术操走入高校不但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还能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研究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武术操的创编与实践应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苗志文,张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125-126.

  [2]王林.武术养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付明萍,李拥军,郭丽丽,张帆.体育视角下武术操的创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6(4):89-91.

  [4]马琴,刘秀峰.武术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19(8):67-69.

  [5]吕福祥.武术进校园发展趋势研究[J].武术研究,2018(1):65-67.

  作者:李宏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