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目前,董旭午老师倡导并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先后走过了自发研究阶段(1993.092001.09)、立项研究阶段(2001.102005.06)、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研究阶段(2006.092013.07)和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即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2013年07月2017年09月)等四个阶段。
目前,董旭午老师倡导并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先后走过了自发研究阶段(1993.09—2001.09)、立项研究阶段(2001.10—2005.06)、生活化语文教学范式研究阶段(2006.09—2013.07)和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即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2013年07月—2017年09月)等四个阶段。 纵观这四个阶段,无论是董旭午老师单干还是团队作业,都始终在紧扣着一个“真”字展开。 也就是说,都在与多维“生活”相融通,返本归真,心无旁骛、务实有效地进行着。 我认为,“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天性可概括为四个字——归真融通。 据我近年来的观察,生活化语文教学确实充满了活力、情趣和智趣,成效显著,对基于新课标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颇具一种归真引领价值。 下面,我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是归真的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主要指“三个基本含义”,具体指“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生活化语文教育场”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教与学都与生活相融通,其方式、手段、条件、途径、过程、环境、课程等全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 对这个概念,董旭午老师曾做过专门的补充性解说:它绝不是一些人所称的“生活化语文”,更不是在给“语文”追加什么定语,戴什么标新立异的帽子。 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返本归真、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的语文教学,只是其方式、手段、条件、途径、过程、环境、课程等都必须得生活化。 他还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在极端应试主义泛滥成灾、教与学都几乎与生活绝缘的背景下适时而生的归真性实践的概念。 假若没有这个大背景,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根本就没有必要加上“生活化”这三个字了。 之所以加上了这三个字,只是想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得走生活化之路。
在“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中,“生活”特指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命积淀、学生生命积淀、生活情理以及师生合作背景下的课内外语文学习和历练的生活等,并且都是相互融通、互为给力、互哺共生的。 这里,这个“化”字应该是最关键的,一者表示教与学过程中各种“生活”都无痕化通、互为给力、互哺共生,使教与学都充满智趣、理趣和情趣,富有活力和实效; 二者表示在教与学过程中,这些“生活”都必须化成教学的方式、手段、条件、途径、过程、环境、情境和资源等,都可以充分地发掘和利用; 三者表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历练都化成了一个个非急功近利的日子,回归了本真和常态。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被董旭午老师概括为“一化六教”。 他讲,“一化”即指生活化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学活,共同做实做好“六教”。 “六教”即一堂完整的生活化语文课的“六个”必选动作:(1)教学生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 (2)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 (3)教学生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 (4)教学生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 (5)教学生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 (6)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 这“六教”是“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核心层,也是建构这个“场”的奠基工程。 它旨在最充分地发挥课堂教读的教(读jiāo)学、导引作用,生活化地活教学生活学、学会、学通、悟透、会学、会用,直至使他们真正学会了自己去这样做,并积极、自觉、课内外融通地把语文学习和历练当日子过,不提升素养和能力,学好文做好人,终身健康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再了解一下“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即一种运用生活化教学及课程开发、空间拓展等策略引导教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历练当日子过的教学体系。 它由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层与其外依次向外拓展的“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这三个环层相互融通、和谐助力,教育能量不断优化循环建构而成。 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过一种真实、高品质的语文学习和历练生活,学好文做好人。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建构使间接的知识与多维主体的生活及生活情理等得以完全打通且融通; 使教材成了教学生会学会用,过语文人生活,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的“例子”; 使“场”内各层及诸要素融通、作用所产生的教育能量与学生学文立人的所产生的能量形成优化循环,并由课内到课外不断往复和升华。 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学通悟透、会学会用,不断梳理、反思总结,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感悟者和实践者; 合理拓展应用空间,到家庭、社会、网络等场所去学习、应用、历练和提升。 这才是归真化的师生一起过高品质的语文生活,在真语文学习环境中不断促进教学相长。
从董旭午老师所倡导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这“三个基本含义”来看,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归真”和“融通”。 “归真”者,即回归语文和语文教学及其本务和教育理想的本真; “融通”者,即三重“相互融通”——语文教学与多维“生活”相互融通,多维“生活”相互融通,“核心层”“总结提升层”“辅助拓展层”“自主历练层”相互融通。
二、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缘由是归真的
首先,董旭午老师认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都面临着教学与生活脱节,人文性或工具性单极膨胀、教学根本任务不明确,教学效益极低、“少慢差费”,学生对学语文和写作文没有兴趣甚至特别讨厌、恐惧,教学极端应试化、技术化,目中无人等“五大难题”。 不仅如此,在具体实践中,这“五大难题”又衍生出更多的难题和困惑。 如,“中学语文教师到底该教些什么? ”“又该怎么去教? ”“学生在校学习语文到底该怎么去做到学会和会学? ”“到底该怎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等到底是什么关系? ”“又到底该怎样渗透这些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与立人教育又是什么关系? ”等等。
这些难题、困惑等长期存在,但这不等于说它们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探索出一条能够返本归真、务实有效、教文立人语文教学之路来,就是要解决难题,扭转局面,促进中小学语文健康发展。 据此,我认为,从语文教学发展的这个宏观大背景来看,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教学大背景及其目的都是归真的,是真的想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长期存在真难题和真困惑。
其次,在董旭午老师看来,古代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都在启发人们: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一切社会活动的初始之“道”都应该是法于自然之道的。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叶圣陶的“例子说”“习惯说”等思想观念,又在启发语文教师:语文是怎么来的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 为此,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弘扬、发展这些教育思想,进而建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更具有教育教学实效的范式和体系,以便让这些教育思想能够得到范式化和体系化的具体实施。 鉴于此,我认为,从理念起源的角度来看,董旭午老师的这种传承、弘扬和发展观都是一种本真的自觉归源,更是有益于矫正积弊的。
再次,董旭午老师一直都认为,每篇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招用技等都与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生活情理等因素有着渊源关系。 此外,文字、修辞、写法等方面的知识的形成也都源于生活情理。 故此,董老师主张,只有教师回归和融通生活,活教教活、教通教透,走生活化语文教学之路,学生才有可能对语文学习感到有意思,进而乐意去自主地活学学活,再努力做到学会会学,学通悟透,真正走进语文世界的大门。 也只有悟道入门了,学生才有可能真的形成主动且稳固的原内驱,并不断在学习中生发兴趣,学得富有情趣、理趣、智趣且真有实效,直至养成习惯,把学习、体验、感受、思辨、悟得、生成、历练等自觉地当日子来过,并在这种积极、持久的“过日子”中逐渐地学好文立好人。 因此,我认为,从语文教学自身来看,这些提法都是归真的,都是真符合语文教(读jiāo)与学的本质规律的,都是与生活相融通的。
最后,再强调一点,这也是董旭午老师高度重视并自觉担当和力行的一点。 他认为,当今这个新时代正需要培养一批批自觉担当,乐于终身为国家和民族的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美好而竭诚奉献的主人翁式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他积极倡导并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并明确其课程目标,即引导学生过一种真实、高品质的语文学习和历练生活,学好文做好人。 董旭午老师还一直强调,“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终极理想即立人,就是要立起一批批精神自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乐于创造、自觉担当,具有博爱情怀的大写的人。 所以,我认为,从语文教师时代使命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归真和融通,即回归语文教育理想的本真,将语文教师的使命与时代生活相融通。
三、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实践研究是归真的
“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由“核心层”及其之外依次拓展的“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这三个环层建构而成。 在这四层之中,董旭午老师及其团队做了实实在在的归真融通的实践研究,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教文立人之效。
在“核心层”,他们指导学生实打实教学生学会“把语言历练当日子过”“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把自主思辨当日子过”“把依文练写当日子过”“把读世悟文当日子过”“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一天天地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阅读、思辨、感悟、赏析、评价、表达等能力,培育学生的自觉意识、自主精神、健全人格、阳光心态和创新品质等。
在“总结提升”层,他们设置了“学法贯通”“表达提升”“素养积淀”3个课程系列的9个专题讲座,从语言文字学习、文学类文本品析、论说类文本品析,常见文体写作、依读练写、即境表达,个性化素材积累、经典课文人文内涵提炼、应考技法与运用等方面教学生进行系列化回顾、梳理、总结和提升。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扎实,学通透,学到位。 这种归真性“总结提升”,特别符合课文教与学的实际,与学生的课文学习生活是相互融通的。
在“辅助拓展层”,他们设置“中学生必备知识积累”“中学生语文学习基本素养积淀”和“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指南”3个课程系列的14个讲座。 内容很广泛,但又都是中学生能够学好语文所必备且语文教材无法(或不能较好地)传授的知识。 如,必备古代文化知识、逻辑知识、语修知识、写法知识、语文审美知识、和谐交际知识,其他学科教材的语文价值、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西方古代主要哲学思想流派、时代社会与文学创作,中学生语文学习健康心理、阅读心理、写作心理、审美心理、应考心理,等等。 这些知识拓展课程都是归真性思考、设计和实施,都是在进行十分必要辅助性拓展。
在“自主历练层”,他们引导学生要多留心一些时文、美文以及中学生的优秀作文,从中学得写作技法。 他们要求学生把其他学科的教材当语文教材来读,从中悟得文章写作之道。 特别是电影、电视剧,《焦点访谈》《社会经纬》等电视节目,以及周围的演讲、报告和他人的讲话等,他们更是要求学生长期坚持阅读、观看、聆听、思考、比较、感悟、做文摘、写心得等,用心悟出蕴于其中的“语文”。
不仅如此,他们还指导学生拓展语文历练空间,到校园、家庭、社会、网络等更广阔的世界里去观察、阅读、感受、思辨、感悟和历练,并长期坚持写随笔,之后上传班级QQ群或个人主题博客来展示、共享和互评。 观察、阅读、感受、思辨、感悟、历练,再观察、阅读、感受、思辨、感悟、历练,如此循环往复,过一种自主表达历练的语文生活,不断地自助提高感悟力、思辨力、表达力,发展并提升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和创造品质等。 总之,董旭午及其团队所践行的建构“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实践研究本身就是归真融通的,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践推广,均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促进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步入正途和健康发展发挥了归真引领作用。
语文论文范例: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的几点方略
谈到这里,我不禁还想讲几句。 当下语文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语文味”,人文、人性、人格、道德、美学、环保等等,什么都在教,就是在不大正儿八经地教语文,总是在那里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 其实,语文教学就该突出语文性,就该回归到“语”和“文”的和谐统一,就是要教学生说真话,写真文,做真人。 董旭午老师和他的团队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将“生活化语文教学”进行到底,为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步入融通生活、返本归真、务实提效、健康发展的正途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魏本亚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