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 电力系统论文发表 探讨标准化管理流程中标准计划阶段是引入风险评估的可行阶段。在标准计划阶段各方信息同步共享,可以就标准研制过程中可能预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后续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 华北电业 》(双
这篇电力系统论文发表探讨标准化管理流程中标准计划阶段是引入风险评估的可行阶段。在标准计划阶段各方信息同步共享,可以就标准研制过程中可能预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后续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华北电业》(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主办。本刊创刊以来,在华北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除重点面向华北地区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市电力企业决策层服务外,也覆盖了除台湾省和西藏自治区外的全国各省市及广大社会读者。
新产品上市,新产品需要标准,但又缺少生产新产品的企业,这其实是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定位标准的层次,例如首先发布行业标准、协会团体标准等,然后经市场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转化为国家标准,便可有效消除其他行业企业的疑虑。除了上述这些在电工行业中曾发生过的、影响较大的风险示例以外,还有一些相对常见的标准化风险。按标准研制过程划分,主要包括:一、标准计划阶段的风险,如标准计划适用对象、用户含糊不清、技术归口不协调;二、标准计划研制阶段的风险,如标准计划研制过程中对反对意见的处理不恰当、标准计划延迟过长;三、标委会日常工作中的风险,如标委会不作为,常年不开展标准计划研制任务,甚至标委会乱作为,以标准研制为名义,向行业收取不合理费用等。
一、电工行业标准化管理流程
目前电工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应从上而下,与下图一致)从标委会到行业部门再到国家标准委的三级管理流程。电工行业标委会主要负责向行业征集标准计划、上报标准计划、标准计划获批准后执行、以及标准计划研制完成后的报批工作。电工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审核电工行业标委会上报的标准计划、标准计划审核后的上报、与其他行业部门就各项标准计划做出协调、以及标委会完成标准计划研制后复核并向国家标准委报批。国家标准委则主要负责各行业上报标准计划后的审核,组织各行业就标准计划之间的潜在矛盾开展协调,审核/协调标准计划后正式批准标准计划,以及对各行业上报标准报批稿进行审核、正式批准发布标准。
二、标准化过程引入风险评估的建议方案
根据电工行业标准化风险示例的整理以及对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分析,建议考虑在标准计划阶段引入以下方面的风险评估。
首先,针对标准计划阶段的风险评估。该阶段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对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保证所开展的标准化对象符合标委会工作范围,明确标准用户群体所承担的标准化责任。对标准计划执行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确保法律责任与归口标委会、起草单位相匹配。例如,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标准研制,世界各国主要以充电接口安全责任由汽车端承担或由充电端承担判断标准计划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在哪方。对标准属性进行风险评估,是为了保证标准化对象与标准属性相匹配。例如,对于刚刚投入市场的新型产品,以GB/Z的形式研制标准更有利于根据市场反映及时对标准开展修订。对标准市场相关性进行风险评估。这实际已经是国际标准化的常规做法,目的是明确标准对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或者在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对标准计划与其他标准或标准计划的协调性进行风险评估。一方面是避免标准矛盾、重复;另一方面,随着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确实需要标准研制过程中各方的协调、协作机制。
第二,针对标准研制阶段的风险评估。该阶段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对标准起草组资源适当性的风险评估。目前国际标准立项准则是需要满足标委会2/3赞成且有5个P成员参与起草,而国内标准立项缺少有关规定,导致标准研制过程参与单位较少,无法反映多数群体利益的情况发生。对标准技术性意见处理适当性进行风险评估。在标准研制过程中、甚至是标准研制完成后,出现对标准的技术性意见是正常的。由于各方利益博弈,在标准研制完成后,一些技术性意见未得以接受,这也属于常见的情况,但需要对这部分技术性意见做出不接受的合理解释和明确记录。对标准研制周期时长做出风险评估,主要是促进标准计划执行机构合理的预计标准研制周期,保证标准研制及时反映市场发展。例如,国际标准研制的做法是:对研制周期超过3年的国际标准重新评估所需时长,对研制周期超过5年的国际标准强制要求重新立项。
第三,针对标准验证、调研的风险评估。标准质量的高低肯定与标准计划执行过程中开展的验证、调研是否充分存在紧密联系。第四,针对标准体系的风险评估。一方面是对各标委会标准体系之间相互协调的风险评估,这样可以尽量在标准化前期阶段消除重复、矛盾。另一方面是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对标准体系的相应扩展完善,保证标准反映市场需求。以上为初探电工行业标准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思路,供各方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1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