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建筑材料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继承与创新,以宁波博物馆为例,探讨了建筑材料的传统继承与创新。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如何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通过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水平,可以保证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下面是两篇建筑材料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继承与创新,以宁波博物馆为例,探讨了建筑材料的传统继承与创新。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如何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通过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水平,可以保证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建筑材料的继承与创新》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民间传统建筑的演绎也形形色色、各具千秋,如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西北窑洞的纯粹粗犷、湘西吊脚楼的优雅轻盈……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环绕下,我们似乎对传统建筑的印象变得逐渐模糊。那些砖瓦留在了某些街巷,那些泥墙留在了某些村庄,那些木头留在了某些河岸边,这些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气质的源头,在我们视野聚焦的当下,中国本土建筑师要如何保留这些传统建筑材料的优势,让它在现代建筑中发挥活力与更长久的生命力?随着2012年,中国本土设计师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的代表作宁波博物馆受到了万众瞩目。宁波博物馆,作为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地标级项目,在传统建筑材料的继承与创新应用方面也树立了标杆,给了我们启发与引导。
1宁波博物馆建筑用材特点
出于对宁波博物馆的定位与功能考虑,一方面反映其收纳历史、唤醒回忆的功能特质,另一方面反映其展现历史文化、思古悟今的精神气质。王澍选用了浙东地区瓦爿墙与特殊模板-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两种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材料与结构的创新,赋予宁波博物馆厚重而沧桑的文化韵味。博物馆的砌墙瓦片与砖块来源于宁波周边地区,大多是旧城改造时存留下来的。这些收集于周围拆迁工地的碎砖烂瓦,用它历史沉淀的痕迹,在设计师的笔下,在工匠的手中,变成了宁波博物馆墙面上的史书,陈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世事变迁。特殊模板-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是建筑师与幕后技术研发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毛竹制成的特殊模板在墙上留下的竹纹肌理与室内竹子景观相映成趣,共同演绎着浙江宁波这一方水土独具的地域特色与传统文人气质,哲思与美的艺术并行,在宁波博物馆的演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宁波博物馆建筑材料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1瓦爿墙
瓦爿墙是浙东一代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墙体。由于浙江沿海地区多台风,考虑到房屋损毁倒塌后残余的碎砖碎瓦的再利用,形成了这样一个独有的建筑工艺。在浙东一代的传统民居中,游走与街巷间,色调偏黑的瓦爿墙随处可见,石块在墙面上层层叠起,在层与层之间夹杂着砖块、石块和劈成片的竹木,混杂而有序,呈现出自然古朴的美感。在瓦爿墙下往往会堆砌条石,称为“放墙脚”约有四五层后才开始正式砌墙。砖块横档,瓦爿堆叠,均匀整齐呈现一定的韵律,同时又灵活多变。建筑师带着尊重城市历史的怀旧情怀,带着对传统工艺的热忱与从事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精神,将瓦爿墙这一传统建筑工艺灵活地应用于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
2.1.1色的继承与创新宁波博物馆瓦爿墙的色彩主要包含红砖的沉稳、青砖的素雅,但又因为其砖瓦是从民间旧城、工地废墟搜罗而来,其中又多了几分岁月洗礼的斑驳。这些砖瓦大多产于明清时期,因为湿度、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砖瓦的颜色呈现了偏白、偏灰、偏青等多种色温色调的变化,使得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相比于传统的瓦爿墙更加色彩斑斓、丰富多变。在墙面建造过程中,王澍时刻保持着与工匠们的交流,除了在技术工艺上对工匠们有所限制外,各种材料的搭配比例与间距、砖瓦颜色的选择都让工匠们自由发挥。限制中的不限、统一下的自由,建筑师在“度”的控制上有张有弛,从而让宁波博物馆的墙面色彩最终呈现出稳定大局、创新细节的发展态势,整体气势恢宏、协调统一,局部灵巧精致、变化多端。
2.1.2形的继承与创新瓦爿墙的结构本是很简单的双墙结构,先用砖砌筑240mm的墙体。这样的结构对于当代建筑的需求来说,一方面浪费了材料,另一方面传统瓦爿墙只能砌筑到2m左右的高度,无法超过4m(超高墙体),当代建筑,尤其是博物馆建筑,对高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在保证安全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将瓦爿墙砌筑到24m”成了研究的难点,这是传统工艺实践中未曾考虑的问题。在设计师、施工方、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在建筑材料的结构创新上找到了突破点,对传统工艺实现了改进创新。最终选用了以钢筋混凝土墙为主结构,悬挑部分托梁的方式来实现结构稳定性的需求。
2.2特殊模板-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
清水混凝土墙指的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之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要实现带特殊肌理图案的立面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是从模板的制作寻求创新。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王澍考虑到将江南特色的毛竹元素运用到墙面肌理表达中,但是以毛竹为模板的清水混凝土从未有工匠做过尝试,竹本身易裂、差异性大、耐腐蚀性差等都是毛竹模板制作必须面对的弱点。在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探索出了最便捷而有效的方法,《特殊模板——竹纹理饰面混凝土墙施工工法》正式申请了国家专利。
2.2.1传统地域性元素与现代清水混凝土的结合清水混凝土建筑是当代建筑设计的潮流,它所呈现的最本质的美感得到了建筑界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也得到了贝聿铭、安藤忠雄等大家的重用。清水混凝土充分发挥了建筑材料本身的魅力,古朴自然而有质感有温度,并且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从材料的配比到模板的制作都有较大的发挥余地。王澍正是发挥了清水混凝土的长处,创新性地提出将清水混凝土融入江南特色——毛竹纹理。建筑墙面肌理的营造是传统建筑惯用的手法,王澍坦言宁波博物馆设计是受到慈城建筑的启发,其色彩与肌理的完美演绎是亮点所在。前文所提到的瓦爿墙对这两方面已有所阐释,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也力图一以贯之。基于研究团队与工匠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竹纹理饰面混凝土墙施工工法终于得以探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制备、毛竹加工、现场模板拼装、混凝土浇筑、后期养护等施工细节共同运用,最终实现了这项高技术、高要求的创新探索,传统地域性元素的当代运用又多了一项成功的典例。
2.2.2实竹与虚竹在建筑空间中的演绎在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中,竹这种极具地域特色与文人情怀的材料,“虚”化的展现已经在墙面肌理上充分展现,“实”竹的演绎则更多地体现在空间营造中。竹子在宁波博物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庭院的营造中,博物馆入口、建筑内部以及屋顶都能看到竹的影子。以散植唯美,把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当做背景,数竿翠竹,一丛幽篁,营造出宁静空冥的空间;以丛植为美,高地远近,讲究变化与韵律,与竹纹理饰面清水混凝土墙隔台阶而望,日光投下,竹影丛生,王澍一直讲究的交通空间丰富性的营造,在此处也有所体现。“实”竹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与“虚”竹的应用相映成趣,将设计师的理念通过简单而纯粹的手法一以贯之。更充分地体现了“竹”这一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无论从墙面或是从庭院,无论从材料或是从空间,都得当地将传统元素继承了下来,并开拓创新,实现了宁波博物馆的卓越,为建筑设计领域的思考与实践树立了标杆。
3结语
在中国这片有着丰厚文化、浓郁地域特色的土壤,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潮流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发挥中国传统的积淀带来的积极作用,给现代建筑设计的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澍先生的宁波博物馆为我们打开了一部新的篇章。本文仅仅是从具有典型特色的建筑材料方面进行阐释,建筑师的文人情怀与匠人追求已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建筑设计手法上的高超技艺也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将传统元素得体地应用于当代,让其新而不变、新而不旧,是当前建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本文所提到的色与形的设计手法上的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上的创新都只是弱水一瓢,希望以此为开端,开启更多关于传统元素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作者:张原赫
《如何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
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产品的原料,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优劣。目前社会上生产的建筑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水平,可以保证建筑施工整体质量。
关键词: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尤其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对我们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基础性内容,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应当严格的控制。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是对工程项目质量做出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基础性措施之一。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性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精准性进行控制。建材调研、技术研发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等领域当中的工作都需要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因此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现状
我国长久以来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都是用的传统的手工填表,人工统计计算的形式。需要工作人员复杂的计算才能完成。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工作效率低下,更难以管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大批新型设备、仪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些建筑材料已经摆脱了手工检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还规范了质量的监管。例如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将检测数据传输到数据监管平台,不但保证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而且便于质量监管部门进行监督。
三、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样品质量的影响
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后需要进行检测,而样品的真实性,数量,取样的规范性,又直接影响着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比如,钢筋原材机械性能检测,规范要求钢筋去除头部500mm再进行取样,但有时工地钢筋工图省事,直接从钢筋头部截取,会导致钢筋拉伸强度不合格。
(二)试验方法的影响
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其试验的项目均要符合国家,行业以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并且所依据的试验方法标准规范要及时更新。严格按照标准上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方法不对,直接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例如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对于同一构件,使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所计算出来的构件强度就不一样。
(三)仪器设备的影响
检测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要建立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制度,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比如万能试验机,如若已老化,没有定期校验,所检测出的数据也直接失真,影响试件的强度值。
(四)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检测环境,如温度,湿度,试验场地等也直接影响着检测质量。对温湿度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控制。比如标准中说明的水泥试件应放置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如若养护温度太高或太低,所检测出来的水泥强度将不准确。
(五)试验人员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检测有时候会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做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规范要求加荷速度为0.3MPa~0.5MPa每秒钟,如若加荷速度太大或太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
四、提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水平的方法
(一)施工现场建材质量动态监管
建筑材料施工之前,首先应当通过质量检测,在整个施工进程中还应当开展动态质量监管工作,以便于可以对施工现场中建筑材料质量做出保证。例如对于一个工程,可以选用两家及两家以上检测机构,相互监督。现场甲方和监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建筑材料样品取样抽检。检测单位采用数据采集系统,将试验样品的信息,试验人员信息,试验日期,试验数据曲线,试验数据处理等信息上传到所属地的质量监管平台,杜绝弄虚作假。
(二)提升检测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可以让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得到保证。定期组织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熟练的掌握到各种建筑材料检测方法,通过能力验证提升人员技能水平。除此之外,也需要定期对检测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将检测误差控制作为基础工作内容
检测误差是建筑材料质量控制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例如环境因素,仪器设备因素,试验方法因素等,都将产生误差。为了可以让检测结果精准性得到保证。建筑材料检验单位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详尽的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相应的措施对检测结果精准性做出保证。
一、在样品接收过程中,仔细查看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于不符合检测标准要求的样品拒不接收,保证样品的质量,避免虚假样品。
二、在试验之前,确保试验仪器校验合格,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仪器设备交由专业的设备管理员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每一次试验的设备运行记录情况,做到每个样品的试验要有依据。对于新购买的设备要进行设备比对,量值溯源等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准性能。
三、对有温湿度要求的建筑材料检测环境进行定期定时测温,每天做好测温记录。使得检测环境满足所检样品的要求。四、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时误差的产生,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精准性,出具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总而言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质量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需要建筑材料检测机构,质量监督机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配合,严把质量关,共同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探讨[J].建筑知识,2017(17).
[2]苏雪红,孙楠楠.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住宅设,2017(03).
作者:赵玉贤
推荐阅读:《中国材料进展》(月刊)创刊于2009年,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1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