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基于企业文化“隐喻”的现代工业园厂前区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正文

基于企业文化“隐喻”的现代工业园厂前区建筑设计策略探讨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237次 时间:2020-03-09 04:59

本文摘要:摘要:以某厂的厂前区建筑规划前期方案为例,通过隐喻设计手法,从企业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和选取设计元素,合理规划布局,来表现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隐喻企业文化的内涵,塑造具有企业独特文化特征的旭阳印。 关键词:工业园区;厂前区建筑;

  摘要:以某厂的厂前区建筑规划前期方案为例,通过“隐喻”设计手法,从企业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和选取设计元素,合理规划布局,来表现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隐喻企业文化的内涵,塑造具有企业独特文化特征的“旭阳印”。

  关键词:工业园区;厂前区建筑;企业文化;隐喻设计

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工程师论文投稿刊物:《建筑设计管理》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全国建筑设计协会会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期刊。杂志社在十日之内审核,并告知作者是否录用;如通过审核,一般可在三月之内刊登。复合影响因子为0.091,综合影响因子为0.034。

  近年来,在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工业园区由传统的工业厂区逐渐向现代意义的工业园区过渡,创造优良的园区办公环境和生态环境已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厂前区作为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厂区入口与生产厂房之间的过渡空间,集办公、会议、研发、后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厂前区建筑是工业建筑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属于工业类建筑,但同时具备办公类建筑的特性.因此,厂前区建筑在设计阶段处境较为尴尬,将“科技、绿色、技术、功能”集于一身,是厂前区建筑设计的重点.厂前区不仅是观察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形象的窗口,更是展示企业文化的最好载体,通过它能看出企业在技术、材料、理念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因此厂前区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建筑设计相当于企业名片,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可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无形中创造的价值会远远高于建筑本身成本的增加•本文以某公司厂前区建筑规划前期方案的设计为例,探讨新型工业园区厂前区建筑的设计方案。

  1总体规划与建筑布局

  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化工、焦炭、贸易服务、科技、地产等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邢台、定州、乐亭、沧州、平顶山等化工园区。该公司具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及深厚的企业文化,坚持绿色、低碳、节能发展,坚持科技研发和创新驱动,发展循环经济,致力于将传统行业做出新的价值⑷。设计项目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南疏港路北侧某厂园区内.设计范围为该公司的厂前区。

  基地为厂区东南侧的一片空地,平面呈规则矩形.其西侧部分地块为科技用地,不在此次设计的范围,自然将基地分割成东西两块区域•基地南侧为南疏港路,东侧为旭阳街,北临厂内物流大道,南侧为宽96m的河道,河道中间为地上管廊.基地南侧向南疏港路的开口有两处,管廊在开口处被抬起•东侧地块的开口位置偏向东侧不居中.基地内已建成2栋宿舍楼,其余为空地.因此,如何塑造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现代化办公区,总体规划时如何合理解决基地内的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以及出入口与主办公楼之间的联系、沿城市主干道主立面侧的管廊对建筑立面的影响等问题,成为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⑷。

  1.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应尽可能将功能相近的组团集中布局,利用厂区道路、绿化、运动区进行天然分割,以合理利用整个场地.将东区功能定义为管理办公及生活配套区,分为形象展示区、管理办公区、配套服务区、生活区、运动场区五部分,以满足员工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其中,形象展示区包括入口主景观、广场、园林水景及小品、来宾停车及接待区,通过景观、小品及绿化布置体现企业文化和档次;管理办公区包括管理办公楼、办公停车场;配套服务区包括食堂、礼堂;生活区包括宿舍、宿舍人员停车区;运动场区包括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将西区功能定义为生产办公区,包括生产办公楼、研发楼和工程中心中试基地,以及相应的停车区域。东侧地块通过厂区主大门进入;西侧地块通过厂区次大门进入;物流大门位于基地东北侧,利用现有物流通道,流线分离,互不干扰。

  管理办公楼内有科研办公、会议室、接待室等,同时设有企业文化展厅、科研成果展厅等,以展示企业文化和科研成果,弘扬企业精神•食堂和礼堂等临近管理办公楼设置.生活服务区的3栋建筑,功能相对独立又互不干扰,建筑屋顶完整•通过屋顶飘架、平台、连廊等将3栋建筑相连,形成高低错落的屋顶花园和庭院空间,通风采光良好,环境宜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运动区位于东区地块的西侧,临近厂区设置,以方便厂区员工运动休闲•对现有宿舍楼的屋顶和外立面进行改造,以形成厂前区整体形象的协调统一•绿荫停车场位于基地北侧,其流线布局合理。

  1.2景观轴线及交通流线组织

  通过整体布局,基地形成“一体、两翼、六轴、十一区”的总体规划结构.设计时,管理办公区毗邻城市主道路,形体挺拔,立面新颖,城市界面完整,同时有利于办公及参观人员的便捷使用.考虑到现有主入口位于管理办公楼和宿舍楼之间,因此在主入口设置主要景观轴线,通过弧形景墙引导视线及人流走向,并在管理办公区前侧设置前广场及贵宾停车位.管理办公区与田径场之间通过次要景观轴线进行分隔,并阻挡噪声.田径场与旭阳科技用地之间设置50m宽的绿化带进行分隔.在该区域设置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地,供员工活动使用.厂前区北侧与园区之间采用阶梯式绿化带,以实现视线隔离、物流大道噪声隔离的效果⑷。

  整个厂区合理分配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物流通道位于基地北侧,临近厂区,物流线与各建筑联系便捷,整个流线简捷顺畅又相对独立,可提高运输作业的效率,并减少对厂区内视线及功能的影响•步行参观人员可沿着主要步行道进入厂区内主入口展示区和厂前区展厅,参观企业文化和科研成果等,也可通过楼梯、平台进入屋顶观光平台,一览厂区的规划与景观。

  2建筑单体设计策略

  2.1设计策略分析

  矶崎新曾说过:“建筑中的意义并不是外延,而大部分是内涵.这种内涵,是以暗示和隐喻为基础的•”这种暗示大多通过建筑符号化的特征展示出来旳.“绿色、创新”是新型工业园区的文化核心,通常体现在企业的商品和商标logo中.企业办公楼本身也是企业借以隐喻自身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绝佳舞台,因为企业办公楼一旦建成,即以该区域企业对公众展示独特性的视觉形象而存在,成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标志.

  因此,设计时在对该公司企业内涵及特征的认知、变形、解构、重组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的精髓中提炼和选取与之呼应的设计元素,从而唤醒其企业文化和建筑本体之间的呼应,在建筑中隐喻企业文化的内涵。该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化工企业,企业文化蕴含深厚的“东方情节”•该公司标识的设计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印作为设计切入点,将企业简称“旭阳”与独具中国韵味的篆刻融为一体,寓意“倾尽全力,锲而不舍,永无止境,志在必得”的旭阳精神,恒久镌刻于每一位旭阳人心中•“旭阳”二字深具智慧,“阳”字右上为“日”,右为东,表示旭日东升,象征“旭阳”蓬勃发展的动力•将“旭阳”二字“合二为一”,形成独特的标识.同时,“印”的笔触精工细琢,象征“旭阳”严谨、踏实的作风.图形中连续循回的笔触,象征“旭阳”致力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这片周围空旷且具有工业感的场地上,设计者认为带有“东方情节”的企业建筑不能只是简单介入,而应该有一定隐喻,有一定的坚守,同时能唤醒一定的人文感怀,守望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⑷。设计过程从企业文化和企业logo出发,摆脱常规厂房办公楼外形的限制,通过提炼该公司企业文化内涵,彰显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融入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使该公司标识的分解或重构与建筑形体完美契合,通过大台阶、平台、连廊、屋顶构架,将办公、食堂和礼堂三大功能体连为一体,既互不干扰,又紧密相连,同时插入各式各样的庭院、屋顶花园,在庭院内引入阳光和空气,让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形态更具有公共性、尺度更宜人、材质色彩更温馨•此外,在建筑周围设置一圈浅水池,可映射建筑的倒影.俯瞰时,整个建筑如一枚印章,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之上,使建筑成为该公司独特的一枚“旭阳印”。

  2.2立面设计

  办公楼、食堂、礼堂3栋独立的建筑通过屋顶廊架连在一起,景观廊架或成墙或成柱•部分廊架与立面结合,成为立面墙体的一部分;部分廊架落地,成为景观文化墙;部分廊架与立体绿化结合,成为绿化墙.这些建筑构成“旭阳印”的原形•在此基础上,采用挖空、退让、错落等手法来丰富“旭阳印”的内部空间,让错落有致的屋顶景观平台成为员工的活动场所,使办公空间、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相互渗透,实现办公、休闲、社交、生活等多种功能.

  3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厂区绿化景观采用中式园林的布景手法,与园区建筑的园林式布局相适应,共同打造平台楼阁的景观意境,体现深厚的地域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在绿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广场、庭院、园林、屋顶花园等突出文化、休闲、优雅的东方美学特色,为厂区人员、周围居民和参观人员提供一个园林化的主题景观园区.由于基地属于盐碱滩涂填土造地,地面土层松软,地下水位浅且有腐蚀性,因此在选用景观植物时,应尽量避免种植需要换土的根深乔木,而选用具有净化作用的灌木、植被等⑷。

  整个厂区采用景观水池、透水地面、透水铺设地砖、下凹式绿地、渗透管沟、入渗井等,从而加大雨水的入渗,减少外排水的流量,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结合建筑屋顶合理布置太阳能光伏板和天窗采光玻璃,并对项目实施中产生的大量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将处理后达标水作为景观水系的水源,或为景观园林提供灌溉,以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此外,在建筑局部设置屋顶花园,与地面绿化相呼应,以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

  4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厂前区建筑作为企业的形象体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在秉承“科技、自然、人文情怀和艺术特色”的原则下,从企业文化的精髓中提炼设计元素,使厂前区的设计不仅功能布局合理,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场所精神,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成为某公司独一无二的企业“名片.

  参考文献:

  [1]曹亮.新型火力发电厂厂前建筑设计的探讨m.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90。

  [2]刘敏,刘蓉.科技丁业园区的新发展—软件园及其规划建设「Ml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张旖旎.谈工业园区厂前区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15):14-15。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2018.html

妞ょ敻娼版惔鏇㈠劥婵夘偄宕熼崗宥堝瀭閼惧嘲褰囩挧鍕灐

婢舵艾顕稉鈧矾缁墽绮忛崠鏍ㄦ箛閸旓拷

鐠囧嘲锝為崘娆庝繆閹垽绱濋崙杞板姛/娑撴挸鍩�/閸ヨ棄鍞存径锟�/娑擃叀瀚抽弬锟�/閸忋劌顒熺粔鎴炴埂閸掑﹥甯归懡鎰瑢閸欐垼銆冮幐鍥ь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