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洋中脊构造地貌与演化过程> 正文

洋中脊构造地貌与演化过程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7-27 15:44

本文摘要:摘要:大洋中脊可以抽象的认为是指贯穿整个海洋的一些列山脉,整合所有面积加起来约占海洋的三分之一,研究海洋地质构造活动必然需要研究大洋中脊,其对于整个海洋的构造活动的演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洋中脊的宏观概念、构造特征以及演化过程

  摘要:大洋中脊可以抽象的认为是指贯穿整个海洋的一些列山脉,整合所有面积加起来约占海洋的三分之一,研究海洋地质构造活动必然需要研究大洋中脊,其对于整个海洋的构造活动的演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洋中脊的宏观概念、构造特征以及演化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给读者对于洋中脊的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洋中脊;构造特征;分段性;演化过程

海洋科学

  一引言

  如今在大众的认知世界里,板块构造学说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此学说当中,大洋中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大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多数人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学术界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认知。A.L.Wegener对此提出了离极力的假说,简单的来讲就是地级附近存在一种离极力,可以将地壳撕裂开来,从而形成大洋中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大洋中脊形成的影响因素还有可能是地球角速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惯性力。但是无论上述哪种观点正确,我们都能确定的是,大洋中脊的形成一定与构造运动有着密写的关系。

  二洋中脊构造地貌

  洋中脊简介

  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有着相同成因和相似的特征的海底山脉系列,它还被成为中隆或中央海岭等,洋中脊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宽度也最宽的环球性的洋中山系。洋中脊在四个大洋中的规模形态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大西洋中呈现“s”形,在印度洋呈现“入”字行,分为三岔口。

  洋中脊构造特征

  地球上所有的大洋中脊总长度加起来,可以达到八万公里,面积之和可占到海洋总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可见其范围之大,对于海洋中的构造运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板块的构造模式进行分析,其中洋中脊的顶部位置标示出了海底扩张轴线,该轴线属于分离型的板块边界。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单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构造单元之一[1]。

  洋中脊还有个别称叫做活动海岭,是因为其洋中脊地区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在洋中脊的附近一带大部分普遍形成了洋中脊地震带,不过一般不会发生地壳震动所引起的大型的地震以及海啸。而且在洋中脊附近会出露玻璃质的熔岩流,以至于使得表面覆盖的沉积岩相对较少。附近的火山链也同大洋中脊走向一直,平行延伸,且火山喷发的周期、频率以及规模都与大洋中脊的构造运动关系密切。

  因为大洋中脊是在洋壳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所以其顶部厚度会相对较薄,仅有几公里厚。不仅如此,大洋中脊的底部地幔存在着异常,并且有着不尽相同的地壳结构。在太平洋的大洋中脊隆起部位的顶部部分,存在部分越过海隆的海洋山脊并赋予在了异常地幔上;而在大洋中脊的中部地段,极地壳一般都薄或者存在部分缺失,由此会造成中脊地区地壳普遍变薄,使得莫霍面抬升,而且中脊顶部及裂谷有裸露的玄武岩。在大洋中脊的翼部,但向着脊顶方向的地壳构造运动,类似于洋中脊俩次洋盆,有上层变薄下层变厚的趋势。

  同时,大洋中脊附近存在大量的熔岩热流,在周围洋盆地区十分活跃,大洋中脊顶部热流温度值最高,从中心脊顶向俩边不断延伸,热流温度逐渐降低。翼部区的热流值接近大洋平均值,在脊顶或裂谷带附近实测的热流值高低变化很大[2]。基于前人对于洋中脊热流的研究,发现其不仅与大洋中脊构造运动有关,与海洋中的冷水与热液对流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不同地理位置的热液温度值。

  三洋中脊演化过程

  洋中脊具有分段性

  从20世纪以来80年代以来,发现超快速扩张脊的扩张速率可达500nm/a[3]。同时据研究表明,所有的大洋中脊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扩张,且大洋中脊会被转断层和非转换断层的不连续带切分成许多段,在其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分段性的特点。但是在大洋中脊的分段扩张过程中,岩浆的供应量是逐渐减少的。大洋中脊的分段型式主要原则是依据沿轴海低谷地深度的变化以及分段末端的轴部错移。

  洋中脊与深部岩浆的相互作用

  大洋中脊的两侧在对称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回形成一条磁条带,这条磁性条带就相当于一部海洋历史画卷,其记录了洋中脊的整个扩张和演化的过程,它和大洋中脊一样,也会被转换断层和非转换断层的不连续带切分为多段,以此体现出相似的分段特性。大洋中脊聚集着大量的海底火山,为地球的主要散热场所,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岩浆作用的发生均与洋中脊的活动有关,洋中脊的快速或者缓慢的扩招,与岩浆从其中断裂带溢流出的速度、范围等成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随着岩浆供应量的不断上涨,大洋中脊不断的扩张并伸展,构造增生。

  地质论文投稿刊物:《海洋科学》(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及时、快速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及新进展等,对重大科研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海洋科学》读者对象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从事海洋工程建设和水产生产的技术人员等。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大洋中脊构造地貌、演化过程的相关叙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了对洋中脊的认识与了解,综上可知大洋中脊与其范围内的火山群、构造带、磁条带、岩浆、地幔等相互作用关系,也认识到了洋中脊具有分段性等特点。目前我们对于海洋中的构造环境、构造运动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是对于洋中脊的研究,后期仍需从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薛发玉,翟世奎.大洋中脊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6(03):66-72.

  [2]邓希光.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床分布及矿物组成[J].南海地质研究,2007(00):54-64.

  [3]李三忠,索艳慧,余珊,赵淑娟,戴黎明,曹花花,张臻,刘为勇,张国堙.西南印度洋构造地貌与构造过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39(01):15-29.

  作者:张继敏王铭泽刘艺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