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伴随着民用运输航空产业市场的日益增长,作为民用运输航空的支柱产业-航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辽宁省要想抓住市场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民用航空制造业来带动省内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对省内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产业现状以及现存问题进行充分
[摘要]伴随着民用运输航空产业市场的日益增长,作为民用运输航空的支柱产业-航空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辽宁省要想抓住市场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民用航空制造业来带动省内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对省内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产业现状以及现存问题进行充分了解,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现状的发展之路。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辽宁省省内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企业地区分布、经营业务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以此得出辽宁省的民航运输航空制造产业的企业布局不合理、技术涵盖领域过窄、自主创新能力过低的问题,并且构建出“以强带弱、企校联合、企业与机场协调布局”的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航空制造业;企业地区分布;经营业务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航空制造业作为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产业,是一个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产业也是高投入性、高附加性、和高风险性的产业[1-3]。独立而强大的航空制造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是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支撑点,是保持国家的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支柱[4]。民用运输航空产业作为我国运输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增长趋势显著,而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业作为民用运输航空产业的支柱产业其市场需求也在日益增长[3][5]。
航空论文范例: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探究
辽宁省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集聚省份,其民用运输航空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航空大省,航空产业基础良好,但在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产业方面仍存在着地区性产业分布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低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创新性地从与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产业的企业地区分布、经营业务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这三个角度切入分析其产业现状,通过产业现状分析得出现存问题,并提出新颖的并且贴合于辽宁省民用运输航空现状、经济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产业发展机制。这与国外或者国内其他省份的民用运输航空发展机制相比,它更符合辽宁省作为航空领域的老工业基地航空制造业基础雄厚,但在现阶段在地区分布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很大缺陷的情况。
1制造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目前,省内主要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企业共有29家,其中沈阳市所拥有企业数量最多为22家,在这些企业中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资金实力及技术力量最为强大。辽宁省的航空制造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聚集在省会沈阳,另外大连、朝阳、辽阳和锦州也均有少数分布。这一现象将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集中分布,各企业之间的生产资料沟通以及生产协调较为便捷,节省了运输成本;但另一方面,企业的过度集中分布,导致其并不能充分依靠各地机场的需求进行民机制造业企业发展。
2各制造企业经营业务分布情况
目前省内制造企业其经营业务涵盖领域为飞机部件制造、钣金模具制造、机载电子设备制造、特殊锻件制造、内燃机配件制造这几方面。其中飞机部件制造数量为最多,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飞机部件制造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主营业务还有民用飞机部件的设计、检测与组装;机载电子设备制造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其公司人员规模已超过4000人,且制造的电子设备种类相比于省内其他企业也更为全面;此外,沈阳天汽模航空有限公司、沈阳国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新宝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宏可飞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宝隆飞机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钣金模具制造方面的业务,沈阳航空锻造有限公司、大连世杰航空锻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殊锻件制造方面的业务,辽宁天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内燃机配件制造方面的业务。
目前省内民用运输飞机制造业最为强力的环节为飞机部件制造领域,薄弱环节为发动机内燃机的制造,而且钣金模具制造的能力也不高。这可能将会导致辽宁省民机发动机制造能力处于较为落后状态,此外钣金模具作为飞机上部分零部件制造的必需环节,钣金模具制造能力的缺失也会导致部分飞机零部件无法制造。
3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
在现代航空制造业中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起着重要作用,而企业的专利数量又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拥有制造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是十分深厚的。制造技术专利可以使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业产品进入更高水平,从而使航空产业进入更高水平发展。
目前辽宁省民用航空制造企业专利数量大部分都处于较低状态,很多企业尚未拥有在制造业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也表明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竞争力较弱。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的专利数量超过了100个以上,其中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利数量为202个,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专利数量为857个。 在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其专利类型主要为发明类和实用新型类,分别占比66.83%和33.17%,而在沈飞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中占比最大的为实用新型类,占比达到70.51%。由此可知实用新型类专利为目前各企业所积极追求的专利类型,主因其申请周期短、效益转化较快。
4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业现存问题分析通过上述对于辽宁省省内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企业在地区分布、经营领域、专利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目前省内航空制造业尚存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航空制造企业地理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省内大部分航空制造企业都集中在沈阳市,其余大连市等也有少数分布,而省内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却遍布沈阳、大连、丹东、鞍山、锦州、朝阳、长海、营口这八个城市,各自区域内的民航制造业需求必将随着其民航产业的发展而提升,而目前的制造企业布局却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这种过于集中式的布局将导致在各市的机场在需要引进新机型或者新的飞机部件时需要承担大量的运输成本。
第二,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企业的技术涵盖领域过窄,目前省内制造企业主要经营领域只有飞机部件制造、钣金模具制造、机载电子设备制造、特殊锻件制造、内燃机配件制造这几方面,而对于发动机叶片、特殊铸造、数控加工道具制造这些目前在国内需求量较大的领域少有涉及。
此外,在目前省内拥有的经营领域内,其分布也不均。飞机零件数量中钣金零件通常占50%,钣金工艺装备占全机制造工艺装备的65%,由此可见钣金制造的重要性。而辽宁省省内民航钣金模具制造产业只占总制造产业的15.63%,由于钣金模具的落后将会导致飞机零部件制造业的落后。第三,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过低,据上文数据显示,目前省内大部分民航制造企业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沈飞民机和兴华航空电器设备公司的专利数量达到了100以上,这将会使省内民航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企业无法朝着真正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
5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业发展建议
(1)合理规划民航制造企业的布局,通过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使省内民航制造企业不再仅仅聚集在沈阳市,使产业布局依托于辽宁省八个机场建立,利用各机场的民用运输飞机的需求带动区域内的民航制造业发展。
(2)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土地规划,进行民航制造业的产业园区规划,可以首先在沈阳和大连市进行试点工程,在产业园区内初步建立民用运输飞机的完整制造业链条,从初步的钣金模具制造、航空电器设备制造、发动机部件制造再到最终飞机部件装配,通过这一理念促进省内民航制造企业在制造业各领域内的协调发展。此外,可以积极进行“引进来”政策,将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先进民用运输机的生产线或生产企业引进到辽宁省,从而带动省内民航制造业的发展。
(3)促进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可以通过省内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企业带动其他技术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发展,各企业之间相互学习技术创新思维,由强带弱,对尚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技术人员的创新培训;其次,促进各制造企业与省内航空领域高校的合作,企业通过资金支持,与高校联合创建实验室等技术创新机构,从而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技术创新人才。
6结论
(1)目前辽宁省民用运输航空制造产业主要突出缺陷有三方面:一是航空制造企业地理区域分布不合理,产业分布过度集中,无法利用省内民航运输机场的有效资源;二是各制造企业的技术涵盖领域过窄;三是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过低,这将会使省内民航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
(2)在应对产业现存问题时,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引导。首先合理规划民航制造产业布局,使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依托于省内八个运输机场;其次要通过“引进来”政策,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业技术;最后要促进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构建“以强带弱”,“企校联合”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剑英.研发航空制造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技术[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45):1-4.
[2]ZHUY,SHIY,JIAM.Researchonhigh-endmanufacturingandaviationeconomydevelopmentofHenanProvince[C].MATECWebofConferences,2017.
[3]AUDREYENOONAN.Paritywithintheaviationtrade:Astudyofcivilanddefensecontracting[D].Washington:GeorgetownUniversity,2012.
[4]ABEYRATNE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irtransport[M]//StrategicIssuesinAirTransport,Heidelberg: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2:319-394.
[5]江宏飞,周伟.构建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基于钻石理论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9(1): 40-44.
作者:孙哲1,2,刘震磊1,2,黄福幸2,李鑫洋1,2,李博远1,2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