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简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创刊于1990年。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

非官网,仅供参考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核心期刊什么时候发表> 正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所属分类:建筑期刊; 时间:2017-03-11 15:42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11-2852/P

国际标准刊号:1003-8035

周期:季刊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简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季刊)创刊于1990年。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专门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突水、岩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机制、规律、监测、预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学术论文。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刊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理论探讨、专题研究、城镇工矿与灾害、道路工程与灾害、典型实例分析、监测技术、信息系统建设、防治技术与方法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投稿要求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请详细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2017目录

  三峡库区秀龙村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易武[1,2,3];赵宏渠[1,2,3];黄海峰[1,2,3];邓永煌[2,4];闫国强[1,2,3]

  (18)北京天梯峡谷崩塌灾害及防治方案分析刘伍

  (24)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四川薛城南沟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古德章[1];王运生[1];杨青[2];申通[1];贺建先[1];顾金[1]

  (31)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张运达;王能峰;马金根;尹显科

  (38)基于遥感影像的四川石棉“7·4”后沟泥石流形成机理与堵河过程分析宋志[1,2];陈泽硕[2]

  (44)河南栾川县上疙瘩沟泥石流成因及危险度评价陈鹏宇[1];戴巍[2];彭祖武[3]

  (50)甘肃陇南燕儿沟泥石流条件及其危险度评价解咏平[1];张雪燕[2];李源[1];曹洪洋[2]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qk/1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