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环境类中级工程师已发表职称论文范文(两篇)> 正文

环境类中级工程师已发表职称论文范文(两篇)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1-08 13:54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环境类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隧道施工水环境监测研究,隧道施工会引起地表水环境的破坏,那么如何在施工中降低这种风险呢?论文进行了如下探讨。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问题与措施,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下面是两篇环境类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隧道施工水环境监测研究,隧道施工会引起地表水环境的破坏,那么如何在施工中降低这种风险呢?论文进行了如下探讨。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问题与措施,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其中面临的问题。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隧道施工水环境监测研究》

  摘要:在中梁山上隧道施工水环境监测中,由于岩溶的影响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复杂联系,隧道工程经常会引起地表水环境破坏的情况,这就需要施工中尽量降低这种风险。文章主要就施工期间水环境的检测以及隧道防排水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梁山;隧道施工;环境监测

  1工程概况

  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中梁山隧道段长约4.45km,推荐方案采用在既有隧道外侧新建单洞2车道隧道的方式,形成3个隧道组成的隧道群。其中北侧新建隧道2座,分别长105.7m、3233m,原洞拓宽隧道1座,长157m,北侧隧道合计3510m;南侧新建隧道3座,分别长256m、503.5m和3065m,南侧隧道合计3808.5m。采用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中梁山隧道的拓宽项目的实行可以直接解决中梁山的瓶颈问题,使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使重庆主城向西,带动左右沿线开发,同时,城市内环的交通疏散问题也迎刃而解,对于完善主城区城市道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是重庆市政府实现城市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

  2隧道施工期地表水环境监测要求

  2.1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监测目的

  中梁山隧道地区地下水分部较广,隧址区区域地下水分布广泛,岩溶受岩性和构造发育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庞杂,在施工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说水压过高导致涌水、突水突泥等。所以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保证施工结构安全,提议对中梁山隧道范围内的地下水先实行监测研究。监测的范围从隧道中线外五千米的区域内,开挖爆破过程中,对隧道外的中心线3km区域面积进行监控。监测地表水流失的情况以及地面建筑外观是否有开裂、下沉、变形、移动等情况。在项目施工的过程里,一般情况下以后左右监测报告一次,如遇特殊状况还可适时调整。监测需要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甚至完工后一年以内也需要进行监测。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或者监理等建筑的参与方共同监测。

  2.2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监测实施要求

  各监测点初始状态确认以及水系分布情况调查:①调查当地附近居民平时用水的来源及水量分部情况和补给条件;②调查附近井水、泉水、溪沟、池塘的日常水位和涝期水位以及其水量、流速、与地下水的关联程度、流域长度、水位季节变化等情况;③通过对地下水的调查、分析、检测判断出隧地下水区域的分部范围和水位,水资源平衡,自然降水量,进而掌握日常的降雨量和涝期洪峰流量变化规律,为项目施工提供风险提供可靠依据,并判断出不同时间段开挖对附近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监测的内容:①中梁山的隧道环境监测主要是中梁山山顶可溶岩地段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检测,主要包括泉水、井水和池塘的水位和水流量的变化;②通过综合地质预报和模拟分析,找出了在岩层分布、可溶岩边界、裂缝发育程度、水压、流速、流向、地下管线、隧道间距、平面位置关系。

  3隧道防排水设计

  3.1防排水原则

  根据中梁山隧道的地质情况以及溶岩性,中梁山隧道是在已有的隧道两边进行修筑,初建的隧道建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年之久,如今雨天的中梁山隧道已经成为“漏斗”,需要重点修筑漏雨的区域。并且周围的住户通常使用自来水,应按照“排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来进行。(1)非可溶岩地段。普通的非可溶岩地区通常不会对地表的生态水系统产生破坏,可以“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综合治理”,以环保、防水、经济、排水通畅、无后患为主要目的。(2)可溶岩地段。可溶岩大量排水会导致水源、水库等大量被破坏,还可能会引起地表沉降等现象。对可以采用“有限排放,定量堵水、防、排、截、堵相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保证隧道施工时引起的地下水渗漏量不超过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地下水的补给量,保证地下水环境的平衡,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及结构安全的目的。

  3.2防排水措施

  (1)洞口防排水。洞口的防排水需要根据洞口的地形及其周围的情况来设计截排水方案。在洞口边上坡开挖,线外5~10m区域内设立截水天沟,防止雨水对洞口的危害,让周围的雨水经过截水直接排入水沟流入附近的自然沟渠货涵洞内。

  (2)避免瓦斯气体进入隧道。为了避免瓦斯气体通过地下水进入隧道内,全封闭气体通道的纵向和环向盲管不得接入侧沟、三环管连接到盲管,通过蒸汽分离室的地下气体分离,可排入边沟;低的气体通道纵管与环直接进入盲侧沟管。根据开挖情况,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发育,然后适时的加密水气分离室。瓦斯段地下水的排放路径:环向盲管→纵向盲管→水气分离室→边墙泄水管(φ100HDPE波纹管(不打孔))→洞内侧沟。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路径:环向盲管→纵向盲管→水气分离室→衬砌边墙底部φ100镀锌钢管→排出洞外。将瓦斯气体通过排气管直接引至隧道洞口,再排出隧道外,保障隧道营运安全。

  (3)明洞防水。对单压浆砌片石回填隧道坡度3%,拱部衬砌1cm厚沥青防水石膏板+无纺布+5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4)衬砌防排水。在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之间铺设不小于1.5mm厚EVA防水板(幅宽2m)及400g/m2土工布缓冲层组合防水,富水地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添加防水剂,以提高结构的自身防水能力,普通地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P8(变电所及高压富水地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2)。瓦斯段采用CW型橡胶瓦斯隔离板及无纺布组合防水防气。一般地段隧道防水层和初支喷混凝土间设置环向盲沟,每道间距10~20m,地下水发育时加密。在有小股水流处设置一个直径50的透水管盲沟;有大股水流处设置3×φ50透水管盲沟一道。环向盲沟下伸到边墙脚与直径一百纵向透水软管连通,然后将φ100纵向透水软管直接弯入水沟或通过φ50PVC横向塑料排水管,把水引入路面边缘的水沟内排出隧道外,直径50PVC横向塑料排水管每道距离距5~10m。塑料三缝应绕无纺布,横向排水管应位于环的盲沟,使在水的盲沟迅速进入纵向排水沟。

  (5)洞内排水。为了解决电缆沟积水问题,可以在左、右线隧道两个电缆沟两侧每隔10~20m设置一道直径50的泄水孔,把积水引到路面的侧边的排水沟排到隧道外。路面清洗的废水通过侧水沟盖板的泄水孔流入侧沟内,排出隧道外。(6)接缝止水。中梁山整个隧道纵、环向衬砌施工缝均涂刷一层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拱墙环向施工缝及纵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自粘橡胶止水带及预留注浆管;仰拱环向施工缝设中埋式自粘橡胶止水带。

  4结束语

  在中梁山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水环境的检测以及隧道防排水的分析设计关系到施工安全以及地表水的环保,需要重点重视。

  参考文献:

  [1]谭磊.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30-131.

  [2]王宾.高铁隧道施工的难点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7):174+176.

  [3]杜岳.高水压富水山岭隧道设计思路及工程建设施工分析[J].南方农机,2015,46(5):59+61.

  [4]张成平,张顶立,叶英,等.高压富水岩溶隧道注浆机理及作用效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5):996-1002.

  [5]齐超,张庆亮.隧道施工技术风险与控制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154.

  作者:曾志凯 单位: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问题与措施》

  摘要:随着世界性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其具体问题探讨了相对应的完善措施,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问题;完善措施;分析

  引言

  基层环境监测存在任务繁重、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科学管理,使其更好的保障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1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发展

  1.1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1.2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50年代,即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这个阶段被称作环境监测阶段。进入70年代,环境监测技术进入自动化、计算机化,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自动监测阶段。

  2目前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而言起步时间较晚,因此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监测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升。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实际质量,例如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等,继而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果。监测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大体上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培训力度不足,无法很好地掌握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其次,对待环境监测质量认知程度有待提升,部分人员尚未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全面认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致使相关问题被忽略[1]。

  2.2监测手段落后,管理不足

  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监测方式太过单一落后,实验室内有效的质控手段在实际现场监测时却不一定也一样奏效,现场实际条件相对复杂,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

  2.3设备严重不足

  环境监测离不开设备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设备并不够完善,并且得不到及时更新。还有一部分基层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的懈怠,没有完全掌握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技巧,致使监测数据有失准确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

  2.4缺少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部分基层监测站建立了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是体系中往往存在很多环节与工作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同时工作人员尚未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理解,体系中对具体职责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工作状态的混乱。

  3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完善措施分析

  3.1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首先应从人员入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基础、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出现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宣传教育,从而有效提高检测人员对于此项工作意义的认知程度,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规范性、精准性、时效性、完整性,培养出一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队伍,更能够将环境和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相吻合,更好的迎合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2]。

  3.2建立健全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从现阶段我国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总体监测工作情况来看,在实际进行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尚未与环境质量管理机制紧密关联,也没有将现有的质量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到监测工作大概中,也就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管理体系的存在的价值、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相关基层部门应在平时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以本机构的实际运行与发展情况为落脚点,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环境监测质管机制制度,同时参照本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面向有关技术工作者进行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结合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质管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依据质量机制规范性文件,第一时间处理且进行完备记录,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在将来的工作中产生近似的问题和情况,可运用所制订的环境管理机制,全面把日常工作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环境监测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合理有效科学开展监测工作,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地方,健全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好质量审查和管控体系,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全方位改进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升国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3]。

  3.3提高设备的管理与引进

  以进一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务必要加强对于相关仪器设施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摆放达到相关标准,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并且在使用前要进行设备和仪器的示数校准和其他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合格、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和性能,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此外还要适当引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替换过于陈旧落后的设备,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3.4细化质量管理计划

  以确保基层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在开展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不但应制定完善的监测质量控制方案,方案要体现出日常质量管理、全程序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按照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全面落实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控制工作的定期总结,并根据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积极发掘相关问题的原因,深化对于监测人员的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清晰分工。详细分解质量控制计划的每条任务,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上,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工作会议,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程序,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质量监督人员务必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和监测分析工作。

  4结语

  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并且繁琐,同时对于检测结果的数据精准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我国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检测工作质量与数据准确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相关人员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掘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玉平.浅谈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110.

  [2]宋维彦.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5+17.

  [3]刘旭阳.如何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J].环境保护,2012,(16):57-59.

  作者:黄志勤 单位:铜鼓县环境监测站

  推荐阅读:《环境科学动态》杂志1976年创刊,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是环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