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构建农民耕种土地的质量保护体系和模型> 正文

构建农民耕种土地的质量保护体系和模型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1-02 10:49

本文摘要:这篇农业补贴硕士论文发表了农耕地的质量保护因素和模型构建,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土地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影响。论文针对国家政策进行了定制,给出了几点建议,对劳动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这篇农业补贴硕士论文发表了农耕地的质量保护因素和模型构建,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土地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影响。论文针对国家政策进行了定制,给出了几点建议,对劳动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福建稻麦科技

  关键词:农业补贴硕士论文,流转租期,流转方式,耕地质量保护

  耕地质量关乎到农业的长期发展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粮食生产与改良耕地质量安全,2015“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均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退化耕地、机耕地质量保护等措施。在三权分置的新形势下,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深化与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转移,新型经营主体等规模化经营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和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其对耕地保护意识及行为直接关系着耕地质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结果(许恒周,2011)。随着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土地权益拥有者的变化,土地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耕地保护的形式是否存在差异?在存在差异的同时,是更加倾向于劳动偏向型还是资本偏向型?本文就此展开研究以期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耕地质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有关耕地质量保护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一部分学者分析耕地质量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收入比例、预期收益和两者同时作用对农户进行耕地保护意愿具有促进作用(肖建英,2012;陈美球,2007;张衍毓,2006)。2.部分学者关注土地的“三权确立”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农地使用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对土地长期投入的意愿,对耕地单产和质量变化具有正向影响(何凌云,2001;黄季焜,2012;马贤磊,2009;张振环,2013)。

  而同样也有一些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张红宇,2002;赵阳,2004;许庆,2005;钟甫宁,2009)。3.部分学者论述了土地流转与耕地质量保护之间的关系。其中,多数文献以“是否土地流转”作为关键变量,得出结论为农地流转对耕地保护具有负面效应(俞海,2003)。郜亮亮(2011)将流转地来源区分为亲属转入和非亲属转入两种方式,研究发现从非亲属手中转入的农地施用有机肥概率低于从亲属手中转入的农地。

  综述研究发现,关于耕地质量保护文献主要集中于耕地质量保护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土地的“三权确立”以及“是否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而忽视了流转方式和流转租期对耕地质量保护的影响。在现阶段,农业生产还属于弱势产业的情况下,农户是否对耕地质量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家庭资源禀赋的不同,有土地流转的农户与无土地流转的农户之间对耕地保护的方式存在异质性。鉴于此,本文对比土地流转户和非流转户耕地保护行为差异,重点分析土地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对劳动偏向型和资本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产生的影响。

  二、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方式

  广义上耕地质量保护包括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两方面(牛海鹏,2011)。本文研究主要涉及耕地“质量”保护,即在土壤利用过程中,农户根据耕地质量状况所进行有利于维持和提升耕地质量的行为。本文将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划分为资金偏向型投资和劳动偏向型投资(杨志海,2015;钟甫宁,2009)。其中,对在耕地保护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资金或投入较少资金且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方式归为劳动偏向型,包括整修水渠、回收农膜、施用农家肥、绿肥、石灰、石膏等调理剂。

  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具有的特点是所需劳动力较多。这间接说明:该类型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或家庭中存在兼业行为的家庭户;而不需要投入劳动力或较少投入劳动,且需要投入大量资本的方式归为资本偏向型,包括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肥、土地平整和深松耕地等。区别于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方式,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的特点是所需的资金较多,间接的说明该类型增加了生产资料成本。

  (二)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众多,但本文主要从流转租期及流转方式角度来探讨耕地保护行为的差异。首先,分析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农户在有限的流转期内主要考虑收益最大化。当农户流入土地流转租期较长时,且家庭劳动力较为充裕时,农户会选择劳动偏向型耕地保护,如在非农忙时期对土地进行整地或投入农家肥等行为。

  当家庭劳动力不充裕时,农户家庭规模化经营或非农收入所带来的资金回流,会选择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方式,如购买有机肥等。在流转租期短的情况下,农户会担心投入的成本不能在短时期收回,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对耕地质量的相应投入。因此,土地流转租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一: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投入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无论是资本偏向型还是劳动偏向型。

  其次,流转方式是影响农户是否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转方式不同体现在土地租金不同。当流转方式趋于免费代种时,土地租金最小,间接地说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农户进行资本投入型耕地保护的概率更高。当流转方式的租金越多,表现为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进而农户采取劳动型耕地质量保护或不采取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二:流转方式对资金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具有负向作用,对劳动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三、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数据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西省307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本文主要从两个层次分析了流转租期、流转方式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选择的决策差异。首先,分析土地转入户与无流转行为户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其次,针对有转入土地的农户中,流转租期、流转方式对耕地保护不同类型的影响程度。本文所指的流转方式是指农户转入土地的来源,主要按所用租金的多少和耕地所在地理区位来划分,具体划分为:1=免费代种;2=代种,支付一定的费用或事物;3=租其他农户(包括生产队、合作社)的土地、有租金,4=租村集体土地,有租金;流转租期主要指农户进行转入农地时所产生口头或者书面约定经营土地的年限。

  (二)有流转户与无流转户之间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模型构建

  (1)式(1)中Y表示是否采取了耕地质量保护措施;Transfer表示是否流入土地;W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农户认知信息、家庭特征、地块特征、是否土地确权等;β0为回归截距项;β1、β2分别表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μ子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

  (三)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的模型构建

  主要考察流转期限、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除流转期限和流转方式外,耕地保护行为的发生还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块特征的影响。例如,地块细碎化程度越高,无论是资本投入型还是劳动投入型都会加大成本,从而间接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为此,本文将模型设定如下:(2)式(2)中Yτ=1,2,3分别表示资本偏向型、劳动偏向型和资本加劳动双选择的耕地保护选择行为;Deadline表示流转期限;Way表示流转方式;N表示控制变量,包括家庭特征、地块特征、是否土地确权等;δ0为回归截距项;δ1、δ2、δ3分别表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ντ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一)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2估计了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是否转入土地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转入土地的农户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转入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目的为不损害土壤质量且间接地提高产量,转入土地的家庭多为以务农为主的农户,土地产出是产生收益的主要来源。

  无流转行为户耕地保护的意识较弱,主要原因为无流转行为户多为兼业户,以非农收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不关注提高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地块数与耕地保护投入负相关。地块数越多意味着越会增加耕地保护的时间成本和投入成本,造成农业收益的降低。因此,地块数越多越会阻碍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租金是影响农户是否进行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租金越高农业成本越高,农户进行耕地保护的可能越小;土地是否确权对耕地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土地确权以三权分置的形式促进了土地权属关系的稳定,完善了财产权利的保护,有利于农户对耕地进行投资及保护。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资源禀赋、户主个体特征对耕地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农业劳动力数占家庭总数比对耕地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土地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基础,农业劳动力在非农忙时节多为闲置劳动力,妇女或老人在农闲时会施用农家肥、整地或进行其他耕地保护行为,以起到保护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农户耕地保护认知对进行耕地保护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对土壤质量状态及保护措施认知程度越高。户主为村干部促进耕地保护投入,村干部对国家政策方针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高于普通农户,并且村干部具有带头作用会更加响应国家政策方针进行耕地保护。

  (二)流转租期、流转方式与耕地质量保护的回归结果

  表3描绘了流转租期、流转方式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实证分析。将耕地质量保护投入的方式分为资本偏向型、劳动偏向型和资本加劳动偏向型。此回归结果的样本中剔除了非流转户的样本,最终样本数为210户。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选择除受关键变量影响外,还受地块信息、家庭资源禀赋和户主个体特征等变量影响。

  1.土地流转情况的影响。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劳动偏向型还是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行为,流转租期对耕地保护行为都具有正向影响。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耕地保护行为属于一种短期投资行为,即投入一定的资本或劳动对土地进行质量保护,土壤质量提高的情况下间接地可以减少施用肥料。因此,理性农户考虑投资成本能否在经营期得到同等或更多的收益回报。流转方式的土地租金对于劳动投入型的农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于流转方式趋近于租用村集体土地的农户选择劳动投入型耕地保护的概率更大。

  第一,租用村集体土地租金较高,当投入成本过高时,农户的农业总收益将会缩小。

  第二,对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来说,闲暇时间不计入成本。流转方式对于资本偏向型的农户具有阻碍作用。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农业生产成本过高且收益一定时,由于土壤质量提高带来的收益未能超过资本偏向型耕地保护的投入额度。二是农户进行资金投入可能导致收益还未能全部收回,土地流转期限截止的可能。因此,农户流转土地方式越趋近于租用村集体土地,农户进行资本投入的可能性越小;而对于劳动加资本投入型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投入的促进与阻碍作用使得正负效果抵消。

  2.其他控制变量。是否确权对耕地保护具有正向影响,农地确权明晰了农地的面积,增加了农民对耕地质量投入意愿;地块数对耕地质量保护具有阻碍作用,即地块越细碎化农户进行耕地保护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成本越高,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可能越小;农业劳动力数占家庭总数比越多农户进行劳动投入型耕地保护的可能性越大,由于这类农户主要以农业生产作为农业主要收入来源,并且耕地保护会提高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当农户不考虑闲暇成本时,农户会自愿发挥自己的价值,以提高产量为目的的对耕地进行了质量保护的行为。农户认知程度促进耕地保护。土壤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家庭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户主,进而户主对土壤质量的分析及认知影响是否进行耕地保护。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是否阻碍了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及行动。二是土地流转的农户中,流转租期与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有土地转入行为的农户比无土地流转行为的农户耕地保护意识更强。

  (2)流转租期越长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耕地保护行为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3)流转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并不相同。流转方式的土地租金对劳动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对资金偏向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阻碍作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政府加强宣传耕地保护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

  2.继续完善土地确权、保障土地“三权”稳定性。延长土地流转期限,保障土地流转有序发展。

  3.增强农户秸秆还田、农家肥等有效保护土壤行为,将自然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在有条件地区开展资金偏向型耕地保护行为方式,使农户根据自身家庭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保护方式。

  4.加强耕地保护补贴力度,将补贴直接落实到农户手中,并逐年对土壤进行测评,以确保土壤质量平衡。

  作者:赵丹丹 周宏

  推荐阅读:《福建稻麦科技》(季刊)创刊于1983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主办的稻麦作物专业性学术刊物。以促进科技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福建省稻麦科研和生产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更好地为福建省粮食生产上新台阶服务为宗旨。主要栏目: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新品种新组合、植物保护、科技论坛、综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