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短期高温胁迫对大花四照花和日本四照花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正文

短期高温胁迫对大花四照花和日本四照花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2-04 11:01

本文摘要:摘要:以1年生盆栽大花四照花(Cornusflorida)和日本四照花(C.kousa)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气候室内采用昼/夜温度分别为35/30、40/35℃持续处理27d,以昼/夜温度30/25℃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这2种四照花的幼苗生长情况及胁迫处理0、2、8、13、19、27d时

  摘要:以1年生盆栽大花四照花(Cornusflorida)和日本四照花(C.kousa)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气候室内采用昼/夜温度分别为35/30、40/35℃持续处理27d,以昼/夜温度30/25℃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这2种四照花的幼苗生长情况及胁迫处理0、2、8、13、19、27d时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

  结果表明,35/30、40/35℃高温胁迫处理27d时,大花四照花和日本四照花的苗高相对增长率、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低于CK或处理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高于CK或处理前;35/30℃处理27d时2种四照花幼苗各项测定指标与CK或处理前相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40/35℃处理27d时2种四照花的幼苗苗高相对增长率、大花四照花总生物量较CK有显著降低(P<0.05),大花四照花叶片Pn、Gs、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qP及日本四照花叶片Pn较处理前有显著降低。

  关键词:大花四照花,日本四照花,高温胁迫,生长,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已逐渐成为威胁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温胁迫虽然可从生理、生化及分子等方面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光合作用才是影响植物生物量的本质[1],同时也是植物应对高温胁迫极为敏感的生理过程[2]。高温胁迫会引生起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改变,导致膜脂过氧化,使光合电子传递链和放氧复合体(OEC)受到损伤,光合速率降低[3]。

  光系统Ⅱ(PSⅡ)是光合作用进程中对高温最敏感、最易受破坏的部位[4],高温会抑制PSⅡ供体侧水的光解和下游碳的同化反应[5],目前,对高温胁迫下植物PSⅡ功能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叶绿素荧光参数检测、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等[6-8]。

  四照花(Cornus)为山茱萸科常绿或落叶小乔木或灌木,被划分为东亚四照花和北美四照花两大类群[9],树种树姿优美,是集彩花、彩果、彩叶于一身的园艺观赏树种[10],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效益[11],北美早在100多年前就对北美四照花类群进行大量选育,目前有超过100多个栽培品种广泛种植于北美各地的庭园和道路旁。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开始对四照花进行引种、推广栽培,并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12]。中国作为东亚四照花类群的主要分布区,也被认为是北美四照花品种的适宜引种栽培区,尤其是中国亚热带地区[10,13]。

  中国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高温引起的自然灾害事件频发,而极端高温持续天数也呈上升趋势[14]。为评估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对北美四照花品种的影响,本试验以乡土树种日本四照花(C.kousa)为对照材料,研究短期高温胁迫下大花四照花(C.florida)的光合和生长情况,探讨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北美四照花在亚热带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的准备

  2个类群的代表种大花四照花(北美类群)、日本四照花(东亚类群)种子,分别于2014年购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日本。将2个四照花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于南京林业大学溧水白马基地塑料大棚内培育成1年生容器苗,容器规格为上、下口径分别20、15cm,高20cm,栽培基质为草炭土∶黄棕壤∶珍珠岩∶碳化稻壳=5∶3∶1∶1,并施用缓释肥3g/盆。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8月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壮幼苗于人工气候室中缓苗1周,缓苗期间保证良好的水分供应和适宜的生长温度;以昼/夜温度分别为35/30、40/35℃这2个高温胁迫处理27d,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以昼/夜温度30/25℃处理为对照(CK)。

  每处理20株苗,重复3次,试验过程中保证水分的正常供应;测定2个四照花的生长和光合指标。培养条件:光照度为550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h/d,相对湿度为60%~70%,保持通风。

  1.3生长与光合指标测定方法

  1.3.1生长指标

  高温胁迫前,选定长势较为一致的幼苗5株,测量苗高H0、地径B0;胁迫处理结束,再次测量同一植株的苗高H1、地径B1,计算苗高、地径的相对增长率,同时,各处理选取与苗高和地径均值较为接近的幼苗5株,去除叶片和栽培基质,将植株分为地上主干、地下根2个部分,105℃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称质量即为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

  苗高、地径的相对增长率计算公式分别为:苗高相对增长率=(H1-H0)/H0×100%;地径相对增长率=(B1-B0)/B0×100%。1.3.2光合指标分别于处理0、2、8、13、19、27d的中午,采用美国产LI-6400便携式光合仪,避开主脉,测定幼苗中上部成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每重复随机测定1株,每株测叶片3张,取均值。测定时,光合仪使用人工LED光源,饱和光强、气体流速、CO2浓度分别为1000μmol/(m2·s)、500μmol/s、400μmol/mol。同日下午,分别测定叶绿素荧光指标,即将红蓝光源换成荧光叶室,将叶片用暗适应夹夹住暗处理20min,测定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计算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可变荧光(Fv);活化30min,测定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可变荧光计算公式为:Fv=Fm-F0。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高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与CK相比,T1处理对2种四照花苗高、地径相对增长率及生物量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T2处理的2种四照花苗高相对增长率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地径增长的影响不显著;2种高温胁迫处理对2种四照花幼苗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T2处理的大花四照花总生物量较CK有显著减少,而对日本四照花的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2.2高温胁迫对四照花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T1处理的2种四照花幼苗叶片,其净光合速率(Pn)在胁迫处理前8d整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在胁迫处理8d时达到最低值,后又逐渐恢复至胁迫处理前的水平,这说明35/30℃胁迫处理未对2种四照花产生实质性的伤害;T2处理的大花四照花幼苗叶片,其Pn随时间延长整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处理27d时的Pn值较CK降低38.94%,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日本四照花;T1、T2高温胁迫处理27d时,大花四照花、日本四照花叶片Pn低于处理前。气孔调节是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快速调节方式之一。

  与处理前相比,T1胁迫处理27d时大花四照花、日本四照花的气孔导度(Gs)低于处理前,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35/30℃胁迫处理未对2种四照花造成实质性伤害;T2处理的大花四照花Gs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胁迫处理27d时显著低于处理前(P<0.05),而T2胁迫处理未对日本四照花Gs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日本四照花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2.3高温胁迫对四照花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T1处理未对2种四照花幼苗叶片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产生显著影响(P>0.05);T2处理的大花四照花幼苗,其叶片Fv/Fm、Fv/F0随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胁迫处理8d后显著低于胁迫处理前(P<0.05),胁迫处理27d时,Fv/Fm、Fv/F0分别降至最低。

  分别为对照的93.15%、79.18%,说明大花四照花的光合系统在昼/夜温度40/35℃高温胁迫下受到损伤;随胁迫天数的延长,T2处理时的日本四照花幼苗叶片Fv/Fm呈降—升—降—升波动态势、Fv/F0呈先降后升趋势,但与胁迫处理前相比,胁迫处理27d时的日本四照花幼苗叶片Fv/Fm、Fv/F0差异不显著,说明高温胁迫对日本四照花光合系统的损伤是可逆的。

  与胁迫处理前相比,T1处理对大花四照花、日本四照花幼苗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胁迫天数的增加,T2处理的大花四照花幼苗叶片qP呈明显的下降趋势、NPQ呈先升后降趋势,处理27d时,大花四照花幼苗叶片qP较CK下降40.00%、NPQ较CK上升9.09%,说明大花四照花在高温胁迫下会以热耗散形式消耗过剩的激发能,以减轻高温胁迫对光合系统造成的损伤。

  T2处理的日本四照花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叶片qP呈明显先降后升趋势、NPQ呈整体先升后降趋势,并在胁迫处理19d时达到极值,qP较CK下降22.23%、NPQ较CK上升5.26%,而在胁迫处理27d时恢复至与处理前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日本四照花可随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适应高温环境,并通过自身调节可以适当恢复。

  3结论与讨论

  生长量是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综合响应的体现,也是确定植物耐逆性的常用指标[4,15]。高温胁迫导致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增长受到抑制,从而植物的生长量降低[16]。本试验结果表明,昼/夜温度分别为35/30、40/35℃持续处理27d进行高温胁迫,未显著影响大花四照花、日本四照花2种四照花的地径相对增长率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P>0.05),而40/35℃高温胁迫使2种四照花的苗高相对增长率及大花四照花总生物量有显著降低(P<0.05),未对日本四照花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35~40℃为大花四照花适宜生长温度的上限值,而日本四照花则更适应于这种短期高温环境,与其原生境较为一致。高温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胞间CO2浓度降低、碳同化量减少,最终会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Pn)下降[17]。

  Allakhverdiev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高温便可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18-19]。本研究结果表明,昼/夜温度35/30℃高温胁迫0~8d时,2种四照花幼苗叶片Pn较处理前有明显降低,最终均能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说明这2种四照花均能够耐受35℃高温;昼/夜温度40/35℃高温胁迫下,2种四照花的Pn随胁迫天数的延长有明显下降,且不能恢复到处理前水平,这与孙宪芝等的研究结果[3]较为吻合。

  高温胁迫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20],有一种理论认为,高温胁迫降低了植物的气孔导度,使叶绿体内CO2供应受阻,从而降低了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抑制了光合作用[21];另一种理论认为,光合电子传递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酶)活性在高温胁迫下受到抑制,从而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22]。

  本试验中,大花四照花在40/35℃高温胁迫下叶片气孔导度(Gs)受到抑制,进而导致Pn降低,与前者理论较为吻合;但是,高温胁迫未明显降低日本四照花的Gs,但其Pn却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因为日本四照花在高温下受到光抑制,其光合电子传递和Rubisco酶活性降低,与后者理论较为相符。高温胁迫会致使植物无法利用过量的光能,从而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损伤叶绿体,导致光抑制和过氧化胁迫[23]。

  同时,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的损坏也会导致对热敏感的光系统Ⅱ(PSⅡ)产生过量的单线态氧,影响PSⅡ放氧复合体活性,损伤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24]。一般情况下,PSⅡ的受损程度可用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的变化来指示。周媛等研究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和持续天数的增加,Fv/Fm、Fv/F0下降[6,24],这反映高温胁迫下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构象发生改变、PSⅡ反应中心失活。一般认为,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植物耐热性较差[25]。

  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四照花的Fv/Fm、Fv/F0在35/30℃高温胁迫未受到显著影响,这与刘春风等的研究结果[26]一致,但40/35℃高温胁迫27d时大花四照花叶片Fv/Fm、Fv/F0较处理前有显著降低,而日本四照花较处理前差异不显著,说明日本四照花在40/35℃高温下发生的光抑制是可逆的,日本四照花对原生境的适应性明显优于大花四照花。植物对光能的利用主要包括光化学反应转化、非光化学热耗散、叶绿素荧光形式耗散等3个方面,其中,叶绿素荧光猝灭包括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21]。

  有研究证明,非光化学猝灭是植物体通过热耗散形式消耗光合机构内过剩激发能、有效防止光抑制发生的自我保护机制[27]。本试验中,2种四照花叶片qP、NPQ在35/30℃高温胁迫下未有显著变化,而在40/35℃高温胁迫下,大花四照花叶片qP、NPQ随胁迫时间延长发生明显变化,其光合机构可能受到不可逆损伤,日本四照花叶片qP、NPQ虽发生明显变化,但胁迫27d时均能有所恢复,说明日本四照花能够逐渐适应40/35℃的高温环境,这与He等的研究结果[28]较为吻合。

  综上所述,高温胁迫降低了2种四照花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减少了最大光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系数,而转为热耗散形式消耗过剩光能,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从而导致苗高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降低;四照花能较好地适应昼/夜温度35/30℃的高温环境,日本四照花对昼/夜温度40/35℃的高温有更好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因此,可采用嫁接方法,以耐热性较好的日本四照花为砧木嫁接优良的北美四照花栽培品种,以提高其在亚热带地区高温环境下的存活率,并保证其优良的观赏价值。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城市园林绿化月季花观赏性调查

  这篇园林工程师论文发表了城市园林绿化月季花观赏性调查,月季花在旅游发展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月季产品加工技术上也选择较为先进的技术,月季是城市绿化中不可少的花卉,论文对月季花的观赏性做了调查数据,以期为月季在贵州城乡旅游发展中推广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