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结合北运河规划建设分析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正文

结合北运河规划建设分析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01 11:18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建设,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大运河在北京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对我国生态文明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论文将全面分析一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建设,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大运河在北京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对我国生态文明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背景,论文将全面分析一下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关键词】北运河规划建设;运河文化;保护与利用

茶叶科学技术

  1引言

  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及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前进,当前时代,社会对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做好运河传承与保护的工作,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基于此,论文将简要分析一下目前北运河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日后运河文化保护工作的改革有所参考借鉴。

  2当前运河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具体结合当前北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在相应的文化保护工作时,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不能够真正将运河文化的保护工作的作用有效发挥。近年来,北运河水质明显改善,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逐年下降,部分水域水质已到达IV类。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水质、水环境、岸坡景观等要求不断提升,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频率较高,挖沙取土、非法垦殖、非法排污、违法建设、破坏景观等现象仍然存在,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2.1在运河文化保护中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北运河106公里河道,范围较广,那么在进行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时,涉及到的昌平区、顺义区、朝阳区、通州区等属地部门也较为广泛,所以要想提升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还需各部门之间就必须统一协调属地联合,加大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当前运河文化的遗产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的遗产种类仍然处于一个较为混乱的状态,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分,并且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够有效落实,使得部分保护工作仍然赋予形式,没有有效发挥保护的作用。而且后期的监管体系也不够完善,导致运河文化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较低。

  2.2文化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待优化提升

  最后,由于前期的保护工作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后期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应用情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前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北运河的实际情况以及该地区的经济等发展状况。目前,北运河管理处推出北京水务70年成就展,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与节水、污水处理与水环境水生态、加快推进中的副中心水务建设四大板块进行筹备设计、史料筛选,布设展陈。水务成就展聚焦一个个重大时期、重要时刻、精彩瞬间,聚焦水务人团结、拼搏、严谨、创新的精神,聚焦推进水务、顺应潮流、改革发展的沧桑巨变。

  成就展以图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系统回顾了首都水务人秉承初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70年。充分展现了首都水务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70年,生动展示了首都治水经历的70年风风雨雨,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座座丰碑。既是北京水务70年辉煌历程的成果展,也是市情、水情的教育课,首都水务精神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

  3运河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具体措施

  3.1加大文化保护利用宣传力度,培养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

  针对当前人们不了解运河文化的影响与价值的情况,在日后工作中,还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运河水文化的宣传和保护,通过进学校、新社区等公众参与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水文化的认知度,从而有效地调动人们保护运河文化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切实增强人民的亲水需求和满意度。

  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来有效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媒介,来讲述运河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遗产申请的状况等各种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来唤起公众对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及保护欲。并且也可以通过运河文化节等各类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运河周边进行游玩,这样在拉动运河沿岸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种独特方式转化为民众保护运河文化的动机。

  3.2从传播的角度出发,多思路开展文化推广学习

  第一,从进一步深入发掘运河遗产的价值,梳理运河文化的脉络入手,由当地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牵头,或建立跨省市的运河文化研究专项工作组,积极沟通协调北运河流域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合作开展运河历史文明、遗产保护、科学管理与发展规划等研究;第二,编制出版运河文化相关内容的科普读本或视频,并将部分知识纳入中小学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学习教材中,把运河文化的学习推广、讲好运河故事与传承运河文明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第三,应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建立运河文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及便民APP终端,涵盖大众关注的文化热点信息,更新运河文化建设相关动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精准、自主地了解掌握运河文化内容,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3.3从概念的角度出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强调“运河”为中心的文化概念,以“漕运历史遗迹”讲述运河文化,根据北运河沿岸文物古迹,以大运河为轴线,把土石二坝码头、燃灯塔、三教庙与张家湾等历史古迹串联起来,开发旅游线路,并在沿线或周边建设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足与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培育文化团体和创意人才,推出含有“运河文化”元素的品牌周边、曲艺影视和雕塑建筑等艺术精品,将运河文化与经济实体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将运河文化打造成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创意结合,助力城市副中心经济建设和北运河沿线地区稳定发展。

  4结语

  依托北运河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定位和发展前景,对运河文化进行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实现将首都建设为全国文化中心助力,是当前北运河以及整个运河沿线建设管理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命题。全面认识文化建设带给北运河的契机和挑战,对促进北运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J].中国名城,2018(7):71-79.

  [2]卢萍.运河旅游资源对于发展茶文化运河民宿的影响——以聊城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11):118-119.

  [3]姜师立.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构想与路径[J].中国名城,2017(10):92-96.

  作者:王云芳

  城市建设论文投稿:《茶叶科学技术》(季刊)创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与科学种茶、制茶经验、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应用理论等。辟有“科技综述、实验研究、茶叶经济、科技园地、生理生化、思考观点、茶史文化、名茶名种、茶区动态”等栏目,适合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