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 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 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
摘要: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 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 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 抗逆性强; ‘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 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 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 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 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关键词:茶树新品种; ‘皖茶8号’; ‘皖茶9号’;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皖茶8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青阳县种植业局从青阳黄石天云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皖茶9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从泾县汀溪地方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2019年4月,经农业农村部公告登记,登记号分别为GPD茶树(2019)340005、GPD茶树(2019)340006[1]。
1试验地点、方法及试验品种(系)来源
1.1试验地点
青阳试验园设在青阳县陵阳镇青阳县南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泾县试验园设在泾县汀溪乡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
1.2 试验方法
试验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分别与青阳县种植业局、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单株选育人协作完成[2]。 依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开展试验工作。 参加试验的新品系,以福鼎大白茶(ck1)及舒茶早(ck2,兼做近似品种)做对照,小区茶行9m,行距1.5m,小区面积13.5m2; 双行条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3 参试品种(系)
青阳试验园,品系1来自歙县,品系2~3来自泾县、品系4来自祁门、品系5~10来自青阳(其中品系8被命名为‘皖茶8号’); 泾县试验园,品系1~8均来自泾县汀溪茶区(其中品系8被命名为‘皖茶9号’); 福鼎大白茶和舒茶早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2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园正式投产后,对各参试品种(系)进行芽叶萌发期观测、产量记载、红绿茶感官品质分析及抗逆性鉴定等。
2.1生育期观测
芽叶萌发期的观测从3月上中旬开始,隔天观测一次。 青阳试验园2015年至2017年连续观测了3个萌发周期。 泾县试验园2014年至2017年连续观测了4个萌发周期。 青阳试验园品系4由于苗木的原因,成活率较低,缺损严重,故未列入观测,其余参试品系均正常观测。 将观测结果与同时观测的对照ck1进行比较,主要比较1叶期、2叶期和3叶期。
青阳试验园,各试验品种(系)生育期,3年平均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相比,早、迟3天左右,均属早生型。 ‘皖茶8号’(品系8)芽叶萌发期,三年平均,1叶期、2叶期比CK1福鼎大白茶早2天,3叶期相同。
泾县试验园,各试验品种(系)生育期,4年平均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相比,早、迟各不相同,大多为早生型。 ‘皖茶9号’(品系8)芽叶萌发期,四年平均,1叶期比CK1福鼎大白茶早4天,2叶期、3叶期早3天。
2.2 产量记载
青阳试验园2015~2017年连续三年、泾县试验园2014~2017年连续四年对各参试品种(系)进行分小区采摘记产,将小区产量折算成单位产量,计算各品种(系)三年或四年平均单位产量(见表2)。 泾县试验园2016年采摘记产时,公司将采摘标准从1芽1叶展至1芽2叶初展调整为1芽2叶展,而且采摘较强,产量显著提升。 为了消除强采对产量造成的影响,2017年恢复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采摘标准,并进行记产。
表2中,CK1福鼎大白茶在青阳、泾县产量表现均较低,主要是适应性问题。 CK1福鼎大白茶早期移栽成活率较低,幼年期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开采后,福鼎大白茶受早春低温及倒春寒影响较大,致使其产量遭受到一定的影响,未能表现其丰产的性状。 CK2舒茶早在安徽省各地种植持嫩性好、产量高,属丰产型品种。 青阳试验园品系9、‘皖茶8号’(品系8)记载产量较高,与同园的CK2舒茶早相比,‘皖茶8号’(品系8)三年平均单位产量高出5.8%。 泾县试验园‘皖茶9号’(品系8)开采头两年产量不及同园的CK2舒茶早,但后两年产量赶上或超过同园的CK2舒茶早,四年平均单位产量与CK2舒茶早相当。
2.3 红绿茶感官品质分析
2.3.1 绿茶感官品质
青阳试验园2016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鲜叶,根据当地绿茶产品类型制成九华佛茶样; 泾县试验园2015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鲜叶,根据当地绿茶产品类型制成汀溪兰香茶样。 制成的茶样及时送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进行感官评审。 取两个机构评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质总评分。
CK1福鼎大白茶是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绿茶品种的对照种,制绿茶,品质优异。 青阳试验园的‘皖茶8号’(品系8)绿茶感官品质,总评分略高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 ‘皖茶8号’主要是外形评分较高,说明‘皖茶8号’更加适制当地的名优绿茶。 同园的CK2舒茶早绿茶感官品质稍低,产量较高的品系9总评分也较低。 泾县试验园‘皖茶9号’(品系8)绿茶感官品质,总评分稍低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但要明显高于同园的CK2舒茶早。 ‘皖茶9号’制绿茶品质优异。 品质较好的还有品系1,但其产量较低。
2.3.2 红茶感官品质
青阳试验园2017年、泾县试验园2016年,采摘春茶第一批1芽1叶至1芽2叶初展鲜叶,制成工夫红茶毛茶样,及时送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进行感官评审。 取两个机构评分平均值,代表感官品质总评分。
红茶感官样的制做,主要是为判断品种的红茶适制性。 CK1福鼎大白茶因其芽叶茸毛较多,制红茶精毫显露,对其评分有利。 表4中,青阳试验园的‘皖茶8号’ (品系8)红茶感官总评分低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与CK2舒茶早相当,红茶的适制性较一般; 泾县试验园的‘皖茶9号’ (品系8)红茶感官总评分也低于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高于CK2舒茶早,红茶的适制性也较一般[3]。
2.3.3 生化品质分析
茶树品种基础生化成分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基础。 青阳试验园2015年、泾县试验园2016年,采摘1芽2叶鲜叶,制成蒸青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分析。
青阳试验园各参试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较大,品系1含量较高,为19.6%,‘皖茶8号’(品系8)茶多酚含量较低,为10.5%; 游离氨基酸含量3.3%~4.6%不等。 咖啡碱与水浸出物各品种(系)差异较小。 泾县试验园各参试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中,游离氨基酸的差异较大,CK1福鼎大白茶测定值较高,为7.0%,品系系5测定值较低,为3.4%,尚不得而知。 ‘皖茶9号’(品系8)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与水浸出物均处于正常范围值内。
2.4 抗逆性鉴定
2.4.1 抗病虫性观测
茶炭疽病抗性:试验期间,‘皖茶8号’未发生明显炭疽病病症; 示范园中虽有少量发生,但示范园周边的其他品种也有少量发生,这不是品种的抗性原因,因此抗性判定为中抗(MR); ‘皖茶9号’未发生明显炭疽病病症,抗性判定为中抗(MR)。
茶小绿叶蝉抗性:试验期间,‘皖茶8号’、‘皖茶9号’有少量危害,抗性为中抗(MR)。
2.4.2 耐寒、旱性鉴定
抗寒性:2016年1月,青阳试验园经受-12℃低温过程,3月2日进行寒害观测,‘皖茶8号’受害指数39,耐寒性中等。 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指数为50,CK2舒茶早为58。 同期,泾县试验园经受-16℃低温过程,3月2日进行寒害观测,‘皖茶9号’受害指数0,耐寒性强。 同期CK1福鼎大白茶受害指数为64,CK2舒茶早为50。
抗旱性:2017年7月持续高温干旱,8月3日对青阳试验园各小区目测评估,‘皖茶8号’受害率5%,耐旱性强。 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率为8.3%,CK2舒茶早为5%。 同期,对泾县试验园各小区目测评估,‘皖茶9号’受害率10%,耐旱性较强。 同园的CK1福鼎大白茶受害率为2.7%,CK2舒茶早为11.7%。
3试验小结
3.1 综合青阳品种试验各项测试结果
‘皖茶8号’(品系8)在各项测试中表现较为突出。
发芽早,1芽1叶期在青阳为4月2~10日,变幅8天,1芽2叶期4月5~14日,变幅9天; 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比舒茶早迟1~2天,属早生型品种; 芽叶颜色黄绿色,茸毛中等,1芽3叶百芽重42.0g。
产量高,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
品质优良,2015年春季1芽2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5.2%,茶多酚10.5%,游离氨基酸4.5%,咖啡碱2.59%; 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 抗逆性强。
叶片上斜着生,叶色中绿色,灌木型,树姿较直立。
该品种适宜在青阳县、池州市及其与之气候环境相近的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 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叶型稍偏小,叶色稍偏绿。 种植时,注意与防范炭疽病的发生。
茶叶种植论文范例:基于GIS的赤壁市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3.2 综合泾县品种试验各项测试结果
‘皖茶9号’(品系8)各测试中表现较为突出。
发芽早,1芽1叶期在泾县为3月26至4月7日,变幅12天,1芽2叶期4月2~11日,变幅9天; 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比舒茶早迟1天,属早生型品种; 芽叶颜色黄绿色,茸毛较少,1芽3叶百芽重41.0g。
产量高,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
品质优良,2014年春季1芽2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2.4%,茶多酚14.6%,游离氨基酸4.0%,咖啡碱3.28%; 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 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
叶片上斜着生,叶色中绿色,灌木型,树姿半开张。
该品种适宜在泾县、宣州市及其与之气候环境相近的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 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叶型稍偏小,叶色稍偏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57号,2019年4月12号,附件P381.
[2] 王文杰.安徽茶树育种协作与实践[J].茶业通报,2015,37(1):30-32.
[3] 陈亮,虞富莲,杨亚军等.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S].NY/T1312-2007:8.
作者:王文杰1,周来俊2,董永泓3,吴琼1,阮旭1,刘丹丹1,陈金涛2,张祥云4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