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林栖鼠类食性分析> 正文

济源市王屋山地区林栖鼠类食性分析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01 10:00

本文摘要:摘要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危害程度。鼠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利用在王屋山地区捕获的大林姬

  摘要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危害程度。鼠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利用在王屋山地区捕获的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采用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食性,从食糜中鉴别食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的食物来源主要是草本植物和矮小灌木的茎叶,占据了日常取食比例的1/2以上;其次草本植物的根茎也是重要的补偿性食物。相应地,果实和种子取食量较少,且不具有普遍性。而这2种鼠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取食习性,大林姬鼠偶尔会啃食树皮,黑线姬鼠则对昆虫更有偏好性。

  关键词大林姬鼠;黑线姬鼠;食性分析;王屋山地区;河南济源

河南农业科学

  啮齿动物的存在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其种群数量暴发时,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1]。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会啃食林木种子、幼苗树皮以及嫩枝,地下生活的种类会啃食树根,剥食树干、树皮,造成树木死亡[2]。此外,不合理的森林砍伐,会使地面生活的小型兽类因草本植物茂盛而增多,在重新造林时有可能发生鼠害。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

  啮齿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它们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对农业、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多数啮齿动物还能传播各种疾病,在卫生防疫上也应高度重视[4]。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认识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探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研究植食性啮齿动物食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实验室笼养选食试验、分析洞口食物掉落物以及野外直接观察其取食活动(如野外扣笼观察法)。

  通过野外观察取食活动或分析洞口食物掉落物来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受到许多条件限制,难以准确判定动物的取食植物种类及各种食物的量。笼养选食试验是在各种供选植物具有相同可利用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结果主要是表明各种植物适口性的高低,而不能客观反映啮齿动物在自然状况下对不同丰度的各种植物的选食情况[5]。

  用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植食性啮齿动物的食性,基本上能够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该方法不仅可以定量地研究食性,而且还可以联系栖息地内的食物条件(如食物的可利用性等),以分析啮齿动物在自然状况下的食物选择。本试验在王屋山林区利用笼捕法捕获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用显微组织学分析法从食糜中鉴别食物的来源,了解其取食习性,以期为林区的鼠害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在河南省国有济源市愚公林场进行。于天坛山管护区内(海拔600~1100m),采用笼捕法活捕主要林栖鼠种,即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主要植被为以栓皮栎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及以刺玫、连翘、鼠李等植物为主的林下灌草丛。捕获时间为2019年5—7月。

  1.2制作显微玻片

  每种鼠各选取10只,依托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所实验室,制作胃内容物表皮组织碎屑的显微玻片,步骤如下。①将胃浸泡在99%乙醇中保存。②取出每个胃的内容物,加水充分搅拌,在200目尼龙网上冲滤3~4遍。③将尼龙网上的胃内容物阴干,再置于60℃烘箱中烘烤24h,之后再用16目尼龙网筛滤,使碎屑颗粒大小均匀一致。④充分搅拌滤下的胃内容物,使碎屑颗粒随机分布。⑤用1%铁明矾媒染胃内容物,媒染5~20min,冲洗掉多余的媒染液,再用1%苏木精染色,直至获得满意色度,然后冲洗掉多余的染液。⑥挑取少量植物碎屑置于载玻片中央,加1滴Apathy液,用解剖针将碎屑涂抹均匀,加上盖玻片。

  1.3胃内容物中植物成分的鉴定

  每个胃内容物标本制作5个显微玻片。在显微镜100X下,对每张玻片检查20个视野。先随机确定第1个视野的位置,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观察下一个视野。将视野中可见的植物表皮组织碎屑与各种植物表皮组织的照片做比较,根据植物表皮组织的特征鉴定。记录并计算视野中每种植物在100个视野中出现的频次。根据频次表,将频次转换成该物种在100个视野中的颗粒密度(D),并计算该物种在胃内容物中的相对颗粒密度(RD)。

  2结果与分析

  2.1胃内容物中不同食物类型出现频数

  为满足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的要求(1次至少要观察10个胃内容物),试验随机选取了10只大林姬鼠和10只黑线姬鼠。解剖后取出胃内容物,根据试验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获得了20组试验数据。

  2.2胃内容物中不同食物类型相对颗粒密度

  可计算得出相对颗粒密度。在大林姬鼠的胃内容物中,茎叶颗粒含量占据绝对的优势,均超过了50%,平均相对颗粒密度为(69.32±13.22)%;草根的颗粒含量仅次于茎叶,平均相对颗粒密度为(20.82±8.56)%;果实和种子的平均相对颗粒密度分别为(4.30±3.22)%、(2.11±2.36)%。在供试的10个试验个体中,仅在2个个体的胃内容物中发现树皮存在,但其相对颗粒密度均超过了果实和种子。

  2.3胃内容物颗粒频数与体质量和胃重的相关性

  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Spearman′scorrelationcoefficient)分别分析了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胃内容物中食物颗粒的总频数与体质量和胃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的胃内容物颗粒总频数与体质量成显著的正相关性(r=0.903,P=0.0008<0.001);且胃内容物颗粒总频数与胃重同样成显著的正相关性(r=0.973,P=0.00003<0.001)。

  随后分析了黑线姬鼠的胃内容物颗粒总频数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发现两者之间没有相关性(r=0.539,P=0.114>0.05);而胃内容物颗粒总频数与胃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4,P=0.00005<0.001)。根据上述结果又分析了2种鼠各自体质量和胃重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大林姬鼠的体质量与胃重成显著的正相关性(r=0.900,P=0.0009<0.001);而黑线姬鼠的体质量与胃重之间没有相关性(r=0.612,P=0.067>0.05)。

  农业论文投稿期刊:《河南农业科学》(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

  3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有益生防菌包衣处理不同油菜品种种子,在无根肿病史试验田种植,对油菜的出苗和产量没有影响,能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发病率,达到增产效果;在有根肿病史的试验田,菌核病防治效果和增产效应好于无根肿病史试验田。这可能是因为在有根肿病史试验田有益生防菌的活性更强,由于相关报道比较少,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有益生防菌包衣处理不同品种之间的菌核病发病率和产量有差异。在无根肿病史试验田,包衣处理的高芥酸品种绵油309的菌核病发病率低于包衣处理的双低品种国豪油8号,产量高于包衣处理的双低品种国豪油8号。这可能是因为高的芥酸含量对油菜菌核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原因也有待研究。有益生防菌包衣处理对油菜不同品种出苗和苗期长势没有影响,在苗期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

  4参考文献

  [1]张建忠,邵兴华,肖红艳.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67-471.

  [2]刘勇等.油菜菌核病对四川油菜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科普惠农,2017(4):30.

  [3]查国莉,伊淑丽.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96.

  [4]杜显剑.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筛选及其防病促生作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汪芳文,高健.25%使百克乳油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5):68-85.

  [6]秦虎强,高小宁,左叶信,等.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4):173-178.

  [7]郑国,韩宏,白云飞,等.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J].西北农业学报,2094,28(5):802-808.

  作者:李天保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5014.html